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之我见(网友来稿)

时间:2022-04-14 16:39:0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之我见(网友来稿)

贵州省普安县第二中学:余永正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之我见(网友来稿)

[摘要]语文教师应当按照美学教育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挖掘美,尽可能地再现作品所创造出的审美意境,并通过审美联想,尽可能完整地将它“输入”到学生的大脑中,将学生带入有声有色有味的图画般的审美意境中去,指导学生到文学作品中去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教会学生感受和内化美,最终实现美感的升华。

[关键词]审美教育 自然美 形象美 艺术美 科学美 内化美 升华美

审美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具有艺术魅力的形象来打动人心,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包罗万象,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塑造人物形象、灵魂的小说;还是赞美祖国山河的散文;是富于强烈艺术欣赏情趣的诗词;还是阐明事理内涵的政论文,以及说明科学真谛的小品;烛照世态人情的杂文。都无不蕴藏着“美”的因素,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以及陶治情操、丰富心灵、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觉悟,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笔者经过二十余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得出:中学语文教材中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自然美”的审美教育

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的美。“所谓自然事物,也是指自然发生而不依存于人或社会关系的纯自然的事物。”(注:蔡仪:《美学原理提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页。)如雄伟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神奇的泰山等。它包括单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也包括由多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所组成的大自然的风光美;它既包括春光明媚、色彩柔和、奇花异草组成的,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自然界的优美,也包括乌云翻滚、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奇山异水所组成的自然界的壮美。自然美是与社会美相对而言的,并与社会美共同组成现实美。大自然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料来源,同时也为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写作素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以“自然美”为描写对象的游记、散文之类,就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自然美”方面的审美教育内容。在教材中有很多自然美可供学生借鉴模仿,如参天耸立的白杨(《白杨礼赞》);亭亭玉立的荷叶(《爱莲说》),江南的春雨春花春草(《春》);济南的蓝天绿水(《济南的冬天》)等。每一篇都能给学生美的感受,唤起学生美的感情,使其甘之若饴。通过文章所创造的审美境界,帮助学生深化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促发他们的审美发现,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山河的美好情操。

二、“形象美”的审美教育

形象美是指人物形象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以内在美为要。中学语文教材中除散文作品外,大量的是以人物形象为描写对象的小说作品。在这条文学作品的长廊中,作家们留下了不少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有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作为审美典型,对学生有强烈的审美教育作用。如迂腐可怜的孔已己,麻木不仁的闰土,视死如归的闻一多,不愿做亡国奴的韩麦尔,爱财如命的夏洛克……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无一不强烈地震撼青少年学生的心灵。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充分挖掘人物“形象美”的这种感人力量和教育作用,感染启迪、净化升华学生的思想、心灵,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点燃他们为美好理想而献身的感情火花。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通过“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高度赞扬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朴实的热忱的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学者形象。表现了作者深沉挚着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寄托着作者的“人文主义”美学理想;《木兰诗》中的木兰深明大义、刚毅勇敢、勤劳善良、不图功名而又胸怀柔情;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芸芝热爱学生、热情公正、温柔美丽、教导有方的形象。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个链条,用“人物形象美”的美学力量,激发起学生求真、趋善、爱美、憎丑的道德情操,点燃学生为美好事物而不惜献身的心灵火花,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审美教育。

三、“艺术美”的审美教育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它是“自然美”、“生活美”的集中表现。艺术是神圣的,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题材是进行艺术美的教育重点。散文、诗歌有意境美。小说有形象美。通过艺术美的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这对他们深层次的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是大有益处的。例如郭沫若的诗二首《天上的街市》《静夜》寄情于景,诗人以新奇的想象,融天上与地上为一体描绘出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诗中那新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无不折射出艺术美的魅力,体现出了一种情景交融博大精神的意境。又如: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好诗好画,相辅相成,给人以一种清新恬淡的美感;现代作家孙犁的作品,情真意切、情景交融,洋溢着革命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具有很大的美感力量。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诗人展开想象的过程,启发学生细细品味想象和联想带来的美趣。从而让学生明确在文学作品中借助相象,可以把内容表达得更生动,意境更深远。

四、“科学美”的审美教育

科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美,在科技性说明文中显得尤为突出。如:《中国石拱桥》科学而准确地介绍了石拱桥结构特点、兴建历史及价值。《苏州园林》中的留园设计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尤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最突出的漏窗是苏州园林建筑的点睛之笔,又称漏花窗。花窗.漏窗本身是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从不同的漏窗望一望园中,能感受到“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科学美。以苏州著名的沧浪亭为例,其漏窗就有一百零八扇,图案花纹精巧、变幻多端、无一雷同,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对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都有重要意义,使人深深地体会到科学研究、科学发展所具有的动力美,还体现了科学工作者不断研究新的科学领域的探索美。

总而言之,“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雕塑家罗丹道出了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语文教师应当按照美学教育规律,深入钻研教材,在这一“美的富矿”里挖掘美,尽可能地再现作品所创造出的审美意境,并通过审美联想,尽可能完整地将它“输入”到学生的大脑中,将学生带入有声有色有味的图画般的审美意境中去,指导学生到文学作品中去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为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奠定基础。教会学生感受和内化美,最终实现美感的升华。

参考文献」

①《美学原理教程》中第十章第二节,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第三节美育的实施。

②《四川教育》四川教育委员会主办1999年第3期82页。

③黄良主编:《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页。

④杨辛、甘霖、刘荣凯著的《美学原理纲要》,1996年版

作者邮箱: yuzhrngy1963@126.com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之我见(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网友来稿)04-14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网友来稿)04-1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网友来稿)04-14

朗读教学之我见(网友来稿)04-14

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育(网友来稿)04-14

语文人文性之我见(网友来稿)04-14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网友来稿)04-14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感教育(网友来稿)04-14

课堂教学弊端之我见(网友来稿)04-14

语文教学审美化浅探(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