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写作训练《写出事件的波澜》(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写作训练《写出事件的波澜》课时计划 第1课时 (总第28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叙事时起伏的效果。
2.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设计提要:
先让学生阅读作文《考验》,体会文章的情节变化。再指出一些如何使文章生波澜,起变化的方法。最后在写作中加以实践,领悟如何在作文中写出事件的波澜。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中人物命运,忽而山穷水尽,忽而柳暗花明;内容忽而金戈铁马,忽而风花雪月。引得读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悲忽喜。人们把这种起伏变化用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叫做“波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
二、学生听习作考验,体会文章情节的曲折变化。
①.学生听读《考验》,准备听完后分析文章情节的变化。
②.点学生找文章的波澜。
③.小结: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写出事件的波澜。
三、让学生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等。
①.品味小小说闹50天,让学生分析文章运用了什么方法。
点拨:标题闹50天就是一个悬念,就是很有力的一笔铺垫。在实生活中,小孩出生后有闹“三朝”的,有闹“满月”的,有闹“百日”的,可小说里的村支书却偏偏要闹认谁也不曾闹的50天。村支书说:“我儿子满月时我不愿闹,百天我等不及。”这句话又与标题相印证。作者巧妙地用反常的“闹50天”这一举动,成功地给读者造成阅读错觉-这位村支书,是个肆无忌惮受礼敛财的“贪官”!
②.让学生回顾所学的课文中运用到的方法。如:杨朔荔枝蜜中用了欲扬先抑法,莫泊桑项链、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设伏笔,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设计巧合等等。
③.小结:一篇文章往往不只用到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这样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见奇。
四、揣摩运用方法,根据情景续写文章,使其有波澜。
情景:①.下晚自习后,我们看到办公室里的灯都熄了,于是打开了教室里的电视机。刚看得起劲时,突然看到班主任站在教室门口……
②.我和一个女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女同学的母亲迎面向我们走来……
③.晚自习后,我和李明从陈家山回家,突然看到前方有三个人从不同方向朝我们走来,我们正要转身往回走,又看到后面也走过来两个人……
④.放学回家,我在楼梯口听到楼上传来摔打声,急忙跑上楼,只见家门口有一滩血,这时,家里的灯也熄了……
⑤.上课铃响了,李义慌慌张张地往楼上跑,却跑到别班教室喊“报告!”……
五、总结: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说:“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的确,平静的湖面固然能给人以美感,而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能灵活地运用一些生波澜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让人读后不忍弃去。
六、课外拓展:
将以上某一种情景整理为一篇文章,要求叙事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能现出一定的波澜。
课后记
写作训练《写出事件的波澜》课时计划 第2课时 (总第29 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叙事时起伏的效果。
2.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作文训练:自拟题目或从下面的睁开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上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要求叙事有一定的变化,能见出一定的波澜。
1、使我 (难忘、气愤、惊异)的一件事。
2、出人意料的一件事
3、疙瘩是怎样解开的
4、重逢
5他为什么哭
【写作训练《写出事件的波澜》(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写出事件的波澜(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写出事件的波澜(网友来稿二)04-14
快速作文:写出事物的波澜(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写出事件波澜方法例谈(网友来稿)04-14
写出事件波澜方法例谈(教师中心稿)04-14
写作训练-句式的仿写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写作训练---联想和想象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