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2 02:59:3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装在套子里的人》(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时计划  第1课时 (总第10课时)

《装在套子里的人》(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抓住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2.难点: 用各方面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查词典完成下列词语解释 

辖制:(管束)       孤僻:(孤独怪僻)    歹毒:(阴险狠毒)        讥诮(冷言冷语嘲讽)  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 

二、题和介绍创作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必须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反对一切社会变革。作者写这篇小说就是为了揭露和讽刺这种人丑恶的本质。 

二、 结构分析 

故事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分三部分:

(一)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1-4)。 

(二)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5至倒数3段)。 

(三)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别里科夫”(最后两段)。 

三、 解析第一部分。 

思考: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点?

讨论归纳: 提问1: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表,是否仅仅为了引人发笑? 

明确:作者是用:“形”显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丑恶的思想,让读者在笑声中看清别里科夫丑陋的灵魂。 

提问2: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雨伞呢? 

明确: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是“雨鞋”“雨伞”,这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套子”,借此躲避现实。 

提问3: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讨论归纳:别里科夫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描写别里科夫动作,神态和语言的代表性语句。 

2、完成“思考和练习”三,体会讽刺手法的特点与效果。

 

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时计划  第2课时 (总第1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抓住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2.难点: 用各方面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讲析第二部分

思考:第二部分有几个相关情节? 

明确:在别里科夫恋爱过程中,有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及一命呜呼这样几个相关情节。 

提问1:这些情节中,别里科夫是怎样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

讨论归纳:这一部分描写的特点是,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用幽默讽刺的笔调刻画出别里科夫顽固保守,害怕新事物,反对生活中哪怕是微小变革的思想性格。例如:“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这荒唐的别里科夫的逻辑说明了他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再如,他从楼上跌下来的时候,“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这种奇特的心理状态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的特点。

提问2: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 

讨论归纳: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的。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他,而华连卡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从来没遇到过的打击,他在笑声中结束了一切。别里科夫的死说明腐朽保守的势力实际上不堪一击。 

提问3:华连卡姐弟是怎样的人?从人物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讨论归纳:在小说中,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力量。柯尼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鞭笞和讽刺了别里科夫腐朽反动的本质。尽管别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动腐朽势力的灭亡,但华连卡姐弟的出现,却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 

二、 分析最后两段。 

学生个别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画下关键语句,并思考其含义。

提问1: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明确:“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提问2: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归纳: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 

三、 论课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归纳: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 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 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四、 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

课后记:

 

【《装在套子里的人》(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08-08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23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反思07-03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反思02-19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06-14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06-27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0-12

关于《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3篇07-08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汇编5篇07-25

实用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三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