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诗词赏读六步法(苏教版)
摘要:在教学中如果仅让学生理解诗词大意,仅让学生熟读背诵默写名篇名句,那么,孩子们能够走进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吗?能够与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诗人心灵交融吗?能够融入那血、那泪、那火、那水、那民族之魂吗?如果不能,这难道不是语文教学的极大遗憾吗?
关键词:
一、读前 知诗人情感
二、初读 明字意典故
三、再读 通诗词大意
四、精读 想情景再现
五、朗读 诵诗人情感
六、美读 吟诗我合一
前言: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特有的舞姿,翩然于中国人的眼眸。时光荏苒,千帆过尽的沧桑,并没有刻划出她迟暮的容颜。相反,在泛着黄褐的底色上,这帧抹不去的风景/更显得流韵四溢,风采依然。
我们可以跟随诗人在薄薄暮雨中,闲看帘卷西风;在夜落乌啼的黄昏里,感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蚱蜢舟上举杯邀明月,在芳草萋萋的鹦鹉洲上,坐看风生水起;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中仰天长啸!
我们低吟李杜穿透岁月的诉说,高唱苏辛震撼天地的洒脱!每一首千古绝唱里,都会有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诗人,正如每一片奇山异水之中,必有一种人文神韵………
我们的心中,难道仅有华美的诗句、琅琅的音律吗?不,远远不够。唐诗宋词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血,是泪,是火,是水,是对生命的感悟,是对中华民族精魂的诠释。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仅仅让孩子们理解诗词大意,仅仅让学生能够熟读背诵默写名篇名句,那么,孩子们能够走进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吗?能够跟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诗人心灵交融吗?能够融入那血、那泪、那火、那水、那民族之魂吗?如果不能,这难道不是我们古诗词教学中的极大遗憾吗?作为语文教师,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探讨尝试了一些办法,也收到了一些实效,现把我的教学心得与大家共勉,望能与更多同仁深入交流,以期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弘扬灿烂的民族文化。
正文:
古诗词赏读六步法
一、读前 知诗人情感
二、初读 明字意典故
三、再读 通诗词大意
四、研读 想情景再现
五、朗读 诵诗人情感
六、美读 吟诗我合一
一、读前 知诗人情感
这是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的重要一步,即“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云:“又如题画山水,有地名可按者,必写出登临凭吊之意;题画人物,有事实可拈者,必发出知人论世之意。”知人论世,用于古典诗词鉴赏,指要了解诗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道路、艺术风格等;了解写作背景,包括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及同时代其他作者的同类作品等。会知人论世,才有可能读透具体作品。比如,读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我们了解杜甫其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就有助于读透它。杜甫,具有治国的理想。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中表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其诗,往往与反映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有“诗史”之美誉。诗风沉郁顿挫。《春望》,当作于“安史之乱”中,诗人住在安禄山叛军统治之下的长安城。了解了诗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感时伤别,连本无情感的花也会“溅泪”,鸟也会“惊心”;为何“家书”如此珍贵,“抵万金”;为何诗人年仅四十余岁就已成“白头”,而且“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一切都是“安史之乱”所致。感时伤别,与诗人其他同题材的作品如“三吏”、“三别”等相近,所体现的诗风也是沉郁顿挫。会知人论世,这要求鉴赏者除了多读诗人的作品之外,还要尽可能多读一些史书、笔记、诗话、词话等。唯其如此,才能由“知人论世”而读透作品。
二、初读 明字意典故
1.明字意
明字意,就是对每一首古诗(词),要明了每个字的含义,达到字字落实的地步。有时候,对一首古诗(词),哪怕是有一个字未理解,也会影响对整首诗(词)的理解。比如:读《诗经周南卷耳》,倘若对诗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的“顷筐”弄不明白,就很难理解全诗。“顷筐”,是一种簸箕形状的浅筐,对其形状不明了,尚不要紧,但若不知这乃是一种浅筐,就会影响对全诗的理解。此诗写女子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怀念。她采卷耳,连“顷筐”都采不满,由此可见她心不在焉,也可见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如果,对“顷筐”不能正确理解,我们就很难体察诗中女子对出门在外丈夫的怀念之情,也就不能说是真正读懂了这首诗。
2.明典故
明典故,就是对诗词中所用典故要弄明白。有些诗词,不用典故,我们阅读的障碍相对来说要小些;而有些诗词,运用典故较多,而且运用得颇为巧妙,如果弄不清楚,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就很难读懂,或者说,很难正确解读其内涵。比如,读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我们弄明白了此词所用典故,就不难理解其思想内容。词的上片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用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事,他重用周瑜等能人而建功立业;另一个是用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事,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词的下片,也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为其年号)事,他想学前人“封狼居胥”(即北伐建功),而误听王玄谟之言,派王玄谟率兵草率北伐,结果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打得狼狈不堪;另一个是用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廉颇的故事,他曾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赵王以为他年老而不再用他。辛弃疾在此词中运用这些典故,恰到好处,有助于词人怀古伤今,表现其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与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而使之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读此词,惟有明了其所用典故,才能真正读懂它,也才能领悟其用典之妙处。
---------这一遍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三、再读 通诗词大意
在“读诗(词)句,晓诗(词)意”中让“释、换、猜、调、补”成为习惯
1.释──看注释。这是学习古诗文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提醒学生利用这一学习资源,直译诗句。
2.换──古今词对换。如《古诗词三首》《牧童》一诗,理解“草铺横野六七里”中的“铺”时,可先让学生查字典,学生找到词条“把东西展开或铺平”,联系诗句大致理解意思后,再让学生给“铺”组词,学生很快想到了铺天盖地(把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铺”换成了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铺天盖地”),一下子就理解了草长得茂盛,草野辽阔的意境。
3.猜──联系上下文推测古诗(词)中词语的含义。如《古诗词三首》《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理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时,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其含义,有的说是“躺”,有的说是“趴”,双方争持不下。于是,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辩论,结果是既可解释为“躺”,也可解释为“趴”,两个意思都表现了儿童天真、顽皮的天性。
4.调──调换顺序,即古诗词句中的词序有时与现代汉语语句的叙述顺序不同,需要调换才能正确直译。如《古诗词三首》《牧童》一诗,理解“笛弄晚风三四声”时,应调换为“晚风笛弄三四声”,翻译为“晚风中牧童吹笛嬉戏,不时传来悠扬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
5.补──补白,即在直译古诗词遇到意义跳跃性大、意义含蓄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补充意思,补充含义。如《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一诗,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时,学生对京口、瓜洲、钟山三个地名,只是机械地理解为“从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却不明白其含义──作者心里的想法。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补白: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的所见所闻。作者的心飞过长江,飞过几座山,就到了家乡钟山,心理距离近,特想“还”;而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不能“还”。作者通过心理距离和实际距离巨大反差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王安石人在旅途,却心系家乡的强烈思乡之情。
--------这一遍朗读要求学生声音洪亮,注意节奏,读出对诗词的理解。
四、研读 想情景再现
启发孩子们的联想和想象,是为了教会他们挖掘诗词的意境 。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入解读的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将 “境界”(即意境)分为“有境界”与“无境界”,“造境界”与“写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境界的大与小等。有无意境,意境经营得如何,是判断一首诗(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鉴赏古典诗词,关键要会挖掘其意境。意境,与另一个美学范畴的意象,二者同中有异。相同之处,主要在于二者都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的统一;相异之处,主要在于意境往往就整首作品而言,而意象则是营造一首作品意境的具体构件。不妨看一看南宋“永嘉四灵”之一的翁卷的诗《野望》:
一天秋色冷清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自上山来看野水,却于水底见青山。
此诗中的意象有:遥远的天际,冷清的河湾,远近高低不同的无数山峰,自然的绿水,水中的青山。正是这些意象构成了此诗的意境:山区秋色之壮--天高湾清,层峦叠嶂;秋色之秀--青山映在碧水里,绿水绕着青山转,山中有水,水中有山;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全无一些诗人笔下的秋天萧条肃杀之气。
展开联想,演绎画面时,可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补充:
----- 人物、地点、时间;起因、经过、结果
我们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联想想像的方法:
-------1、因果联想
2、对比联想
3、相似联想
4、接近联想
5、由此及彼联想
示例: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1)、为什么喝醉?---当时作者已经闲居已久,请缨无路,受到南宋投降派统治集团的排斥和打击。只有在喝醉酒的时候,才能使他暂时忘却现实,沉浸在幻想之中。
2)、跟谁一起喝酒? ------ 与好友陈亮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3)、他们在一起喝酒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陈亮来访稼轩,两人痛饮。谈起了时局形势。陈亮气愤异常,朝廷权贵只知歌舞升平,苟且偷安。中原沦陷已历经六十余年,再不北伐讨虏,收复失地,中原百姓就难见复国的一天了。提起中原百姓,辛弃疾不禁想起了当年在山东沂蒙山的战斗生活,想起了豪爽的耿京。便取出宝剑,递与陈亮看,并给他讲述耿京的事情。陈亮不禁赞道:“想不到草莽之中竟有如此豪杰!”大有恨不相识之感。酒至酣处,陈亮舞起宝剑,辛弃疾引吭高歌,歌的便是《破阵子》。
------------这一遍朗读要求学生读出诗词的意境韵味
五、朗读 诵诗人情感
--------诵读成韵,领悟感情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呜,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古诗教学的重点应是指导朗读。朗读时注意停顿、节奏、轻重缓急。反复品读,读出韵味,熟读成诵,在自我感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六、美读 吟诗我合一
什么叫美读呢?叶老先生解释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叶老先生对孟子读诗法的运用,也有创造性,那就是突出了“情感性”。读者在对作品做“美读”的时候,应当“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样看来,所以“美读”,其实就像演员一样,以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为喜怒哀乐,阅读者成了作品的主人公。
从“美读”一词来看,应兼有“读得美”和“美美地读”之意。一般论者都强调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由此,对“美读”作点新的诠释和演绎,也就是更关注于后者。这样一来,所谓“美读”,应当是指阅读者设身处地站在作者的立场上,通过口、眼、心、耳等各种感官全身心地进入文本,从而产生审美愉悦,激发审美创造,陶冶心志的一种审美阅读活动。关于“美读”的本体特征,如果可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美读不仅是主体间愉悦地对话,更是审美创造上的视界融合。“美读”其实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高层次阅读活动,所以美读的过程也是遵循美感的规律的。
关于美感的规律,今天的美学界一般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形式感知,得到的是“悦耳悦目”的愉快;其次是内容领悟,得到的是“悦心悦意”的愉快;最后是形上超验,得到的是“悦志悦神”的愉快。美读是一种由“悦耳悦目”到“悦志悦神”的愉悦地审美心理过程,它不但给人以认知而且还给人以精神享受。
美读的作用,首先就是给人以愉快。因为美读,简而言之,就是美美地读,即愉快地读。或者说,凡能激发起人的愉悦情感地读,都可成之为美读。借助美读,可以解放学生心灵,释放学生情感,张扬学生个性,所以美读是培育人文精神、孕育创造力的最好的途径之一。
结束语:古诗词赏读,可以帮助学生找寻失落的人文意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张扬充满生命活力的个性,开启潜能无限的心智,提高和滋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引发生命成长意识、人文关怀意识,能让学生真正自由地翱翔于古诗词营造的丰富多彩、绚烂多姿的文化和精神构筑的世界中,体验情感、感悟人生;自觉自主地生成语文素养,激发创造潜能,提高审美品位,提升人文品质,更能让学生在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塑造高贵的灵魂。
【古诗词赏读六步法()】相关文章:
夏日赏荷小学作文02-24
授课五步法浅说(教学论文(教学论文)07-14
赏油菜花叙事作文11-25
古诗词说课稿07-03
古诗词教案05-15
现代文阅读四步法(网友来稿)05-24
病句辨析三步法(教师中心稿)08-23
古诗词的教学反思07-29
《古诗词》教学反思04-23
小学古诗词教案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