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专题: 第五讲 于细微处见精神--文章的立意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6:18:0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作文专题: 第五讲 于细微处见精神--文章的立意 教案教学设计

同学们平时写作时,老师常常会说某某人离题了,这“离题了”除了少数人写的根本不是题目的内容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没处理好,如写《假如我是老师》,写自己想做一个贪财、不负责任、毫无公平之心的老师。这样的文章肯定被打入冷宫的。也有一些文章,整体看来写得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偏偏得不了高分。大家想到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今天来研究一下有关此方面的关键问题--立意。

作文专题: 第五讲 于细微处见精神--文章的立意 教案教学设计

“文以意为主”。作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中枢神经,统领全文,贯穿首尾,制约每段,支配每句,故意在笔先,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表达的意图,说明的问题,论述的道理,首先定好。

立意的要求:

意,首先要“立”得正确;不正确的“意”,是歪理。它既站不住脚,又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会使人反对。同时,还要“立”得新颖。不新颖的“意”,不免平淡无奇,索然无味,人家不喜欢看,甚至使人感到厌恶。当然“正确”和“新颖”是密不可分的。不正确的“意”,再新颖,也还是谬误;不新颖的“意”,再正确,也还是写不出好文章。因此,立意的要求是正确、集中、新颖、深刻。 

〔一〕立意要正确:

立意正确是作文的根本要求。我们常听说某某的文章很有思想性,这主要是取决于作者创作立意的深刻性。一般说来,我们作文的立意都应该是积极、健康的,力求反映生活中的本质内容,要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也就是说,文章的主题,应该是大家能够认可或是积极倡导的。

1、立意正确,需要一定的认识能力。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但也是复杂纷繁的,只有正确的认识生活,才能把握好文章的立意。

2、立意正确,需要一定的提炼能力。它需要在写文章时学生自己提炼主题,若没有提炼能力,文章便无法展开;或者提炼的观点有失偏颇,整篇文章的立意就会出现偏差。

3、立意健康,需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这种驾驭能力往往能够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二)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突出一个主题。就像我们平时说话,不能同时表达两个意思;否则,就会让别人听得糊涂,摸不着头脑。一篇作文,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但表达的意思主要是一个,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集中,就是要把中心思想突出;越突出,文章就越有感染力。这是文章的基本要求。写文章,赞什么,反对什么,恨什么,爱什么,都应该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当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议论文取的是直接的形式,作者直接站出来表明自己的规点、立场和态度;有些记叙文、抒情文则可采取曲笔,运用形容、比喻、象征等手法,写得含蓄些。但任何文章,都要“立主脑,减头绪”,“从头到尾一条线,中心思想贯全篇。” 

( 三 ) 立意要深刻 

鲁迅先生曾说:“抓住一点,深深开掘。”写文章,要透过观察,直奔本质。从中找出最具有时代精神的,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最近发生的、别人不常用的,或自己有切身体会的材料。充分反映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貌。给读者以新鲜感和时代感。 

1、立意深刻,要学会点化。这种点化常用于文末以“卒章志显”,从而将文章的立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把对母亲的爱推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情感顿然升华。

2、立意深刻,要学会暗示。暗示就是言于此而兴于彼,作者往往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哪些以物喻人,托物寓意的文章多用此法。有个学生写《心中的小船》,明写加重的小船,暗示的却是可敬的父亲,父亲就是那条小船,承载着一家人的艰辛,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由此可见,成功地运用暗示,往往能使文章一石双鸟,拓宽或加深文章的意蕴。

3、立意深刻,要学会整合。整合就是将许多零散的、平面的内容进行巧妙的组合嫁接,或在“点”上加深,或在“面”上加宽,使文章在厚重的内容中显示出深广的内含。下面三个同学写《故乡的元宵节》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甲:故乡的元宵节热闹非凡:狮子、龙灯、彩莲船、鞭炮,叫人目不暇接。

乙:故乡的元宵节与众不同,有一种风俗叫“赶毛狗”。就是用柞树或杉树堆放在每间房中,点火烧的噼噼啪啪响。然后全家老少一起念念有词,祈祷全家平安,最后是放鞭炮,人人高喊:S--S,说是把毛狗给赶跑了。

丙:故乡的元宵节别具一格,那古老的风俗“赶毛狗”。爷爷奶奶最虔诚,爸妈只是走过场,而小孩则是看稀奇。突然,狮子、龙灯过来了,小孩先跑了。而后,电灯亮起来,元宵节的晚会开始了,爸妈偷偷地溜走了。最后只剩下爷爷奶奶有气无力的声音在锣鼓声、鞭炮声中时断时续……

生甲赞颂元宵节的热闹,立意正确,但平面化;生乙写了一种民俗,似乎也不精彩;生丙将二人的内容进行整合,立意一下子深刻了许多:现代文明正无情地冲击着古老习俗的防线,“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啊!

( 四 ) 立意要新颖 

就是写作意图要紧扣时代的脉搏,所考虑的问题有新的角度,所写的内容有独立的见解。如像摄影一样,虽然在不同的侧面、角度都可拍摄,但只有选取一个最佳、最合适的镜头,才能摄出最佳的照片。在写法上,应采取新颖别致、富于变化的写作方法,使人读了,耳目一新,受到感染。如果是简单地套用或袭用别人的东西,或脱离当前的实际,不敢正视现实,回答新的问题,就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1、立意新颖,莫忘了避“俗”。你看,一写蜡烛,老师就象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一写蜜蜂,劳动人民就像蜜蜂,得到的少,付出的多;一写荷花,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几乎成了通用的公式。而立意真正要作到有新意,就务必避俗避熟。

2、立意新颖,莫忘了求“异”。求异思维无疑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它常常开出特别艳丽的花朵。比如根据“知足者常乐”翻出“不知足者常乐”;根据“不要班门弄斧”翻出“弄斧需到班门”;根据“近墨者黑”翻出“近墨者未必黑”等等,都是求异思维的奇葩。

3、立意新颖,莫忘了变“角”。变角就是变化一种切入的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就为之一新。比如,有一学生写家乡的变化,它以“稻草家庭上法庭”的形式,“控诉了先是蜂窝煤,后是液化汽挤占原本属于稻草家族的农村市场的罪恶”,文中夹杂着蜂窝煤与液化汽的自我辩护。全文从稻草的“遭遇”中透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其立意角度让人拍案叫绝。

立意练习: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全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佳作欣赏]

像乔丹一样飞翔

入学时填表,个人爱好一栏里填了:喝酒。接收老师的眼翻了半白:开什么玩笑,好好写。于是老老实实写道:篮球。没想到接收老师的眼翻了全白:你来这里,是来开玩笑的吗?!

我没有开玩笑呀,我喜欢篮球,我真的喜欢篮球,不信你问乔丹---如果你能见到乔丹的话。

如果你在我十四岁的时候,到我的梦里,就会看到乔丹,一个黑色的男人,一个伟大的飞翔者。我喜欢乔丹,所以才喜欢了篮球;我喜欢篮球,所以才更喜欢了乔丹。乔丹说:人要有梦想。乔丹没有说:矮个子不能打篮球。

你见过我打篮球吗?我是篮球场上的另类,只要我一来,连最不会打球的人也有了信心---终于来了一个不如他的;而那些高手,便有机会表演突破了。我知道篮筐对于我来说很遥远,一到篮下,便有几双手组成大伞,暗无天日。外围远投吧,那球因需要长途跋涉所以很难投进。所以,只要我拿球,对方便放心,不干扰,只让我投,只把这一投当做发球。哎,在球场上,我直感觉大家手里拍的,不是球,而是我的自尊。

但我的自尊,又和那个球极其的相像,重拍之下,是更高的反弹。

我记得第一次参加比赛,当话筒里传出我的名字时,我迈着缓慢的步子,如球星般走到了大人国里,我听见了掌声和笑声,我便笑着向大家致意,向为我鼓掌的,也向嘲笑我的。我忘了那场球我得了几分,只知道我一直在跑,从前到后,从后到前,往往跑去时,已经换了球权,我总是碰不到球。那场球对于别人来说是球赛,对于我呢,是一次往返跑的练习。队友论功时,把我说成了游击队员,说我的作用不在于拿球,而在于干扰。

但我忘不了那样的奔跑,忘不了那一次次的徒劳。人生有很多这样的时刻,为了奔赴人生的灿烂,做拼命的奔跑,但跑去时,所有的戏都已演完。于是再选一个方向,又跑去时,那里的演员也已谢幕了。我们就这样在希望和失望间做徒劳的奔跑。

那也要跑,球场上总要有人拿球,也要有人奔跑的;就像人生,总有人辉煌也要有人平凡的。命运的哨子已经吹响,已经不能下场了,就像我们活着,就要好好地活着,不能随便死去了。

但我依然做着飞翔的梦。无数次,我从梦里起跳,对着那个宿命的篮筐做一次次的重扣。没有喝彩的声音,没有像乔丹一样吐舌头的动作,我只是在空中浏览了我的过去,然后,才决定落了下来。过去的日子告诉我,每一天都是有用的,无论那是怎样的一天,无论那一天里,我有怎样的挣扎和忧伤。

有时妈妈会问我:你拍床板干吗?

我便告诉他:我没有啊,是乔丹拍的。

谁是乔丹,来过咱们家吗?

我便告诉他,没有来过,因为他一直都没有走,在我心里。妈妈说:你是个疯孩子。

我是个疯孩子,但我知道,有一天我会飞,在这个世界上,我会像乔丹一样飞向我的理想。这个世界上,能像乔丹一样飞翔的人,只有他自己;这个世界上,能到我梦里的人,也只有我自己。所以,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看见了我自己,看见了自己的翅膀在一次次的失望后慢慢张开。

我依然记得自己的苦练,月光下的球场,秋虫的音乐里,小小我在篮筐下一次次地起跳,像一只倔强的青蛙。直到累了,跳不起来了,才停下来,看那个泛着冷光的圈,看出它冷冷的拒绝,一如世上许多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不知多少个夜晚以后,我终于在篮板上留下了我的第一个手印,就像登月的飞翔者,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个脚印一样,我兴奋无比。虽然我知道,那个手印离篮筐很远,但我也知道,我已习惯了跳跃。人生的很多目标就像那个篮筐一样,可望而不可及,但只要我习惯了跳跃,便可以跨越人生中许多挫折的时刻,在这个人间留下自己深深的印记,证明自己曾经活过。

那个星光夜里,我在篮板上,拍出了自己的手印。没有人知道,那个手印,来自一个不屈的少年;没有人知道,这个世界上平凡的人群里,有多少不屈的心。

很多年过去了,我做过很多的工作,做过很多种人。不知我的流浪算不算飞。我在母爱里停留,懂得了善良和牺牲;我在爱情里停留,懂得了永远和生命;我在敌意里停留,懂得了勇敢和宽容;我在厄运里停留,懂得了坚强和自尊。

我会的,我会像乔丹一样飞翔,飞越生命中的灰暗和忧伤。

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天空属于我,只要我的心,从梦中起航。

生命中的感动  包利民   

能听出你脚步声的那个人  

那一年我从事的工作要倒班,白班、前夜、后夜的倒,下了前夜班已是零点,我回家去睡。那时家住五楼,每次上到家门口,家门都是敞开着的。我问母亲:“您怎么知道我回来呢?”母亲说:“一听上楼的脚步声就知是你回来了!”

我心里忽然涌起深深的感动。忽然想起小时候,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母亲在厨房里做饭,便悄悄地走过去从后面蒙住了她的眼睛。谁知母亲却说:“快去洗手准备吃饭!”原来那时她就能听出我的脚步声了。

也许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当她们松开孩子的手,当孩子蹒跚着迈出第一步,那脚步声便已落进她们的心中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无论孩子的脚步声有怎样的变化,无论母亲的听力怎样地减弱,她都能于万千的声响中辨别出最熟悉的那个足音。

原来我们从小到大的每步都踏在母亲的心上,母亲的心中该盛装了多少我们离去或归来的足音啊!这声音催白了母亲的白发,而她对孩子的爱却永远如昔。 

天底下能听出你脚步声的那个人,永远是我们最爱的母亲! 

祖母的眼镜

祖母年轻时就近视,戴着厚边的近视镜,姑姑说是她少年时读书时近视的,父亲说是遗传的。我去问祖母,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祖母的确喜欢读书,家里的藏书她大都看了,包括那些艰深乏味的哲学书籍。

有一次祖母又张罗着重配眼镜,每配一次度数就要增加很多。配好新镜子后,祖母把原来的眼镜小心翼翼地放进了一个小木箱里,我过去一看,里面摆了几十副眼镜,那都是祖母用过的,祖母将它们收藏得好好的。

祖母一过70就不再看书了,因为她已很难看清书上的小字了。有时邻家的人过来串门,她都看不清是谁了。我一买回新书来,祖母都要先拿过去,翻看几页便又还给我,轻声地叹息着。于是一有空我就给她念书听,祖母很高兴,逢人就说:“我大孙子就是我的眼镜!” 

祖母的视力越来越差,父亲想再为她换一副眼镜,可是到了配镜店,祖母试了好几个度数都不行。后来店里的师傅对父亲说:“老人家年纪大了,就别配镜子了,对眼睛也不好!”于是我们便回来了。那天祖母摘下她最后一副眼镜,说戴不戴都一样了。她把眼镜锁进了小木箱,动作缓慢而伤感。我跑过去对她说:“奶奶,我永远做你的眼镜!”祖母轻抚着我的头说:“好孩子!” 

可是我没能守在祖母身旁做她的眼镜,一年后我去外地上了大学,后来又在外地参加了工作,一年也难得回去一次。在电话里听父亲说祖母的眼睛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了,毕竟年岁大了。当时我的心充满了想哭的冲动。

去年祖母过八十大寿,我赶了回去,叔叔、大爷、姑姑他们全都回来了,祖母在儿女们及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的簇拥下开心地笑着。奇怪的是,平时连人影都看不清的祖母,竟能看清我们,不会叫错任何一个人。这让我们深深地感动。

忽然明白,祖母之所以能看清她的儿孙们,是因为她的心里有一副眼镜啊!祖母对我们那份深深的爱,就是她永远清晰的眼镜啊! 

母亲需要什么 

母亲日复一日地苍老憔悴。那天,她放下手中的报纸,望着远方发呆。我问她怎么了,她说人老眼睛也花了,看什么东西只能远看才清楚,还自言自语:“能看得更远就好了!”我便带着母亲去配了一副老花镜。 

镜子配好之后母亲却很少戴,有时连报纸也不看了。一天她接完姐姐从广州打来的电话后,叹了口气说:“现在连耳朵也不好使了,你姐声音小了有些听不清!”我便去给母亲买了一个助听器回来。

可是即使戴上助听器,母亲还是常念叨听不清哥哥姐姐的电话。有一天吃饭时,母亲忽然放下筷子,说:“现在吃什么都没滋味,要是过年就好了!”我以为母亲嫌饭菜不好,便特意做了一些过年时才做的菜,而母亲却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欢。 

一天又一天,转眼新年到了,哥哥姐姐都带着孩子从外地回来过年了,母亲开始兴奋起来,忙前跑后地不停脚儿。吃团圆饭时,儿孙们轮番给母亲敬酒,母亲乐得合不拢嘴。那几天,母亲仿佛年轻了许多。 

初五一过,哥哥姐姐都走了,家里一下子冷清起来。母亲默默地收拾屋子,动作缓慢而孤寂。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原来母亲真正需要的是儿女们都在身边,欢欢乐乐团团圆圆。怪不得她想过年呢!没过多少日子,母亲又开始念叨眼花耳聋了,并总自言自语:“年怎么过得这么快?”

我打电话把这一切告诉了哥哥姐姐,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都回来陪母亲,因为事业以后有的是时间去干,而母亲的时间却不多了。那天,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笑了,眼里有点点泪光。那一瞬间,她的白发刺痛了我的双眼。

爱在心里有多重

在医院里,一个中年妇女背着她丈夫爬楼梯,他们要去4楼,丈夫近200斤的体重,可她却上得毫不停顿。在二楼时遇见了一个送氧气瓶的工人,他扛着一个中型氧气瓶也正在爬楼,累得气喘吁吁。 

他看见中年妇女背着一个很胖的男人上楼,心里很吃惊,于是紧赶了几步对她说:“大嫂,你体力很好啊!你看我扛50公斤的氧气瓶都累得不行,你背的大哥怎么也有80公斤,你却走得比我还快!”中年妇女说:“你扛的只是一个氧气瓶,而我背的却是我丈夫!”说完,几步又把工人甩在了下面。

工人心想亲情或爱情的力量果然大,看这个瘦弱的大嫂背着她的亲人却一点儿也感觉不出重,于是他感慨着把氧气瓶扛上了顶楼。当他下来的时候,在4楼的走廊里又看见了那个大嫂,此时她正蹲在走廊里,把头埋在膝上,满头的汗水。于是他走过去,好奇地问:“大哥呢?”中年妇女抬起头说:“送进去抢救了!”他又问:“刚才你背他上楼都没有累得满脸淌汗,怎么现在站都站不起来了呢?”中年妇女说:“我是在为我的丈夫担心啊!”工人忽然明白,真正的重量是压在大嫂的心上。她心中的那份牵挂担忧,比之任何压在背上的负荷都要重得多啊!

想想看,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装满着对亲人的沉甸甸的爱啊!而亲人对自己的关爱更是沉积在内心的最深处,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以温暖的重量,我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才能在漫漫长远的人生坎坷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作文专题: 第五讲 于细微处见精神--文章的立意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细微处见精神 作文指导04-14

作文教学案例:于细微处见真情(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话题作文的立意创新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让读者对文章一见钟情--作文开头技巧 教案教学设计04-14

作文专题:思其始而图其终--文章的审题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张见亭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张见亭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鸟专题》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荷》专题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