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囚绿记(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导入――作者及写作背景――字词――文章抒情线索――为什么恋绿 囚绿 释绿 思绿,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蕴含了什么样的启示(喜欢的语句体会)――质疑探究――总结――拓展――作业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2、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过渡:同学们,在大千世界姹紫嫣红的斑斓色彩中,你们喜欢什么颜色?(学生畅所欲言)有一位作家却对一枝不起眼的常春藤情有独钟,他就是青年散文作家陆蠡。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陆蟸: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陆蠡的散文《囚绿记》
3. 写作背景: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本文写于1938年,即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被迫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于是他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二、预习检测,字音,词语释疑(多媒体展示,提问学生来解释成语含义)
piē xī lì hé zhé suō cōng lóng yì yī xùn jùn tiě liǎo yà xiá
瞥见 淅沥 涸辙 婆娑 葱 茏 抑郁 猗郁 蕈 菌 请帖 了截 揠苗助长 急不暇择
三、 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四、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抒情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教师归纳板书:恋绿 囚绿 释绿 思绿 抒情线索:恋绿-囚绿-释绿-念绿
4. 你对绿是如何理解的?(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蓬勃的生命力,自由,向阳)
5. 点明课文主旨:《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通过窗前的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五、 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及蕴含的启示。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这些语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蕴含了什么样的蕴意?
点拨:我们在找的过程中,要学会圈画批注这个方法。
A. 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明确:是什么原因爱屋及乌呢?留下悬念引人深思。
B. 我疲惫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明确:采用比喻的手法鲜明而又生动地表达了对绿的渴盼。
C.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截我的语言一样。
明确:表现作者和绿的心灵相通,这里主要是表达作者对绿的热爱,对这样一个安宁平和环境的追求。
D. 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明确:为什么作者要了解渡越沙漠者和冒险家的心情呢?因为作者也是这样的心灵充满了饥渴!表达了作者恋绿的欢喜之情,绿色在作者逃难的波折生涯中是他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向往。
E.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拿绿色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明确:因为爱之深而囚之切。 表达了作者了恋绿的自私心态,作者希望通过囚绿来抚慰自己黯淡的心境。
F.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
明确:表达作者对生命活力的赞美,所谓“生的欢喜”就是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作者认为面对蓬勃生机所产生的喜悦超过在任何时候多产生的喜悦。
G.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着原来的方向。。
明确:向这永不屈服于黑暗者致敬。(尊敬) (板书:向往光明,自由)
H.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明确:表达了作者眷恋中不满的心态,这倔强的绿色并没有因为作者的囚禁而屈服,也象征了生命力以及对光明的向往是无法被人为囚禁的。
J.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于永不屈服,向往光明自由的绿的崇敬之心,眷恋之中深含赞赏。
K.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
明确:怀念是对至爱的诠释。
4. 小结:
本文的情感变化,从作者对“绿”的喜爱和留恋到无比的喜爱与爱恋,再到一种尊敬与祝福,到最后的怀念与期盼,这一情感的线索,与之相对应的每个情感背后的故事--从“恋绿”到“囚绿”再到“释绿”到最后“念绿”的过程,思路很清晰。
三. 质疑探究
1. 为什么本文题目要称为“囚绿记”而不称“赏绿记”或者“喜绿记”?文中不是更多地在表达他如何地喜欢绿色吗?
点拨:同学们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这里面蕴含着作者情感的强烈与否。
明确:文章的脉络中唯有“囚绿”最能体现作者复杂的心情,因此,作者以此为题。作者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的经过,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征”,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对绿的无比喜爱之情。
2.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在北平生活艰苦的日子里作者为何对一枝不起眼的常春藤清有独钟?在大千世界万紫千红的斑斓色彩中,为何独爱并不绚烂的“绿色”? (常春藤有何特点?绿象征着什么?)
点拨:这个问题就要涉及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常春藤的特点与作者的心灵达成一种共识。
明确:常春藤的特点是蓬勃,向阳,固执。蓬勃代表着生命与希望,向阳则代表着追求光明和自由,固执则代表着一种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卢沟桥事变发生了”是精彩的一笔,点明了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抗日战争年代,使故事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常春藤的性格特征与作者的心灵都有着一种顽强抗争、不屈不挠、对光明与自由的执着和向往的精神。作者那种向往光明,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与常春藤的秉性是息息相通的。
四. 课堂小结
《囚绿记》作者在通过窗前的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自己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五. 拓展延伸
欣赏凡高的油画《向日葵》,《星月夜》,《麦田》,
思考:我们从他的这些自然风景的绘画中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生命态度?这种生命态度与本文作者对生命之色“绿”的看法有何异同?
明确:凡高是一个用生命来拥抱艺术的画家,在他的那几幅油画中,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一种生命奔腾不息的力量,一种对于黑暗和现实永不屈服的倔强态度,其中升腾的是一种永不停息追求的精神之美。
六. 作业设计
比较阅读:本文和朱自清先生的《绿》在主旨与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附板书设计:
恋绿 ――囚绿 ――释绿 ――念绿
热爱生命 生命的尊严不可侵犯 向往自由和光明
【囚绿记(粤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2)04-14
等待戈多(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03-04
《心术》(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3-11
《师说》 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四)03-03
《囚绿记》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囚绿记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囚绿记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囚绿记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静女》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