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练兵场之铺垫篇(七年级)

时间:2024-08-14 11:15:4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轻松练兵场之铺垫篇(人教版七年级)

 

【温馨解说】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事物或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情节进行铺陈描述的一种表现手法。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作准备、打基础、作陪衬,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气势。

下面我们来了解几种常见的铺垫形式:

     1.背景式铺垫,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如《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如何喜爱新衣服,这就交代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最后光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原因,为故事的发生作了铺垫。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一般是为故事作的铺垫。背景式铺垫使故事更真实合理

2.衬托式铺垫,即用次要情节正面衬托主要情节。如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主要表现白妞出神入化的说书艺术,但文章先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演唱,俩人的精彩演出更衬托出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为主角白妞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衬托式铺垫使文章收到“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

  3.反差式铺垫,即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相反。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开头浓墨重彩地描述“我”的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来,如何对于勒的钱拟定上千种计划,然后笔锋一转,写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个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水手。这样,前面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情节跌宕,意味深长,艺术效果更加强烈。

4.铺陈式铺垫。在抒情散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铺排往往是为下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铺垫和伏笔都是为下文服务的,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1.从目的上看,铺垫描述的是次要人物或事件,目的却在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件蓄势;伏笔是为了对下文作暗示,以使下文的情节不引起读者怀疑。

2.从形态上看,铺垫是“显性”的,对次要人物或事件作浓墨重彩的描述;而伏笔是“隐性”的,往往一笔带过。

3.从结构上看,用作铺垫的内容集中在一起,而伏笔与照应相隔较远。

4,从位置上看,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

要判断一篇文章是否运用了铺垫手法,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再根据主旨判断文中哪些是主要材料,哪些是次要材料。一般说来,交代缘由、描写环境、陪衬烘托、铺陈渲染的文字就是对主要内容作的铺垫。但我们不能简单的回答“用来作铺垫”,而应具体地答出“为什么内容作铺垫”,这样,你的回答就不会被阅卷老师判分时“打折扣”了。

【快乐演练】

绿色的箫声

(新加坡)尤今

绿色,像拍岸惊涛般的绿色,在我入山的那一刹那,便迫不及待地淹没了我。

我在怒涛澎湃的绿海中挣扎着探出头来,惊喜莫名地看到了深浅有致的绿远远近近地渲染成一片片醉人的温柔,有一种绚烂到了极致的风采。

这里,是道教的发源地青城山,位于四川西部。

就在这“太阳晒不着、暴雨淋不到、大风吹不进”的青城古道上,突然地,我听到了箫声。

那不问世事的箫声啊,就像是静静的深谷里一道狭长清澈的小溪,自得其乐地流淌着,流淌着……

说是箫声,却吹出了一片让人心境澄净的安宁恬静。蓊郁浓密的丛林阻挡不了它,磅礴奔腾的绿潮隔绝不了它,那悠悠长长的音符,如同一道优美绝顶的弧线,无孔不入,上跃云端,下达 幽径,连奇岩怪石、参天古木,也被绵绵不绝的余韵缭绕着。

此刻,我的心,起了巨大的温柔的悸动。

那箫声,不像是吹出来的,倒像是从静谧的绿中渗透出来的一个愉悦的缤纷。

绿的声音。

它宛若大自然一只绿色的巨手,把一颗颗浮躁、浮夸、浮浅的心,抚得安安稳稳、沉沉实实、恬恬静静。

我不曾刻意追寻真相,仅仅,仅仅把这绿色的箫声当作大自然无私的馈赠;然而,在朦朦胧胧的潜意识里,我却早已一厢情愿地把这天籁之音当做是深山道人在修道之余谱出的心曲。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便是郑板桥对青山道士那“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的描绘。我心想,这样清纯明净的箫声,绝对是出自一颗不曾被尘嚣污染过的心灵。

是在下午三时许,恋恋不舍地离开胜景处处的青城山时,出其不意地与“真相”撞个满怀的。

我看到了吹箫的人。

是各双目失明的人。

在这个连阳光也被染成绿色的地方,他像一棵移动的树。

一棵如此瘦削,却又如此结实而挺直的树。

在青城山那高高低低、无止无尽的石级上,他不靠拐杖,步履轻快地上上下下。不论是拾级而上或沿级而下,他箫不离口,优游自得地吹出了入高山泉水或幽谷清溪般的乐曲。

这年逾耳顺的汉子,天生失明。凭敏锐的音感,他练就了出色的吹箫技艺,于三是而立之龄,便开始在青城山上上下下,把箫声吹进了层层叠叠的绿色里。

他每天定时走七个小时,边走边吹,日日吹足七个小时,为原本仙气氤氲的青城山增添了无限飘逸的情趣。

我在他面前停步,他亦敏锐地驻足。

我以最俗的方式表示了我的感动,但他却把我掏出的钱推了回来,淡定地说:“您如果喜欢箫声,那就买根竹箫,好吗?”说着,从背包里取出了一根质朴的竹箫,递给我,说出了一个令我吃惊的价格--一个非常低的价格。脸上,那种自食其力的坚强,化成了一股不容亵渎的尊严。

如今,在四川地震发生后,在哀鸿遍野的悲惨声里,非常突然地,我耳畔竟响起了那绿色的箫声,仿佛它从未消失过。

噙泪回想那失明的汉子,我觉得他其实凸显了四川人的精神面貌,那是一种比石头更像石头的面貌,坚毅、坚实、坚韧、坚忍、坚不可摧,没有任何的困难可以打到他们,没有。

(摘自《格言》2008年8月上)

 

【轻松练兵场之铺垫篇(七年级)】相关文章:

《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的“之”06-29

课内比教学之《论语八则》授课案 导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07-16

桥之美教案07-27

《桥之美》教案05-05

《天山之夏》教案08-05

经典教案之田忌赛马08-28

《桥之美》教案07-15

惊弓之鸟说课稿(精选15篇)06-13

《惊弓之鸟》说课稿(15篇)06-25

惊弓之鸟说课稿15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