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时间:2024-08-10 14:58:1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陕西省宁强第二中学 

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姜顺明(724408)

内容摘要:

创新作文,首先必须坚持“学生是写作的主体”的原则。

学生是整个写作行为的惟一执行者和完成者。从产生写作动机到构思文章结构,再到动笔起草,直到最后定稿完成,都应该由学生自觉地、独立地完成。因此,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接受心理,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以各种方式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作文训练方法。积极开展自评互评、自改互改等活动,为学生发表作品创造广阔的平台,使作文教学形成“行为努力--获得成功--再努力--再成功”的有效循环。

关键词:

创新作文  写作主体    有效循环

论文提纲:

论题:如何把“学生是写作主体”的原则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

措施

1、激励斗志、激发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放宽命题、拆除樊篱,给学生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3、发现和培养个性,让作文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4、加强思维培养,让学生在白纸上翩翩起舞;

5、注重科学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寻找灵感;

6、鼓励自改、互改,在批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7、积极引导自评、互评,让每个学生在讲评中都有收获;

8、积极开辟展示、发表平台,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结论:让作文教学走上、科学的康庄大道

应试作文教学严重背离写作教学规律,现行

作文教学改革依然未改变学生作文的被动现状

中学作文教学在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多年以来的中学作文教学实际上适得其反,他严重的损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千篇一律的主题,司空见惯的材料,模式化的结构,空话连篇的语言,充斥于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中。现行的考试中,作文命题相当的模式化,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有一个现成的套路可循,因此,事先的充分准备常常要比现场的临时发挥效果要好。这样,教师和学生必然要选择前一种方式,平时就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题目做大量的训练,使学生将成套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记熟于心,考试时按题目照搬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学生的大脑变成了仓库,写作变成了机械背诵,生动活波的创造变成了机械死板的技术性操作,学生的头脑僵化,创造力从何而来?

在这种应试作文的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是主动者,他决定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甚至表达方式和语言,学生只是按照固定的套路模仿甚至照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文通字顺,有时分数还不低,完全可以应付考试,但它对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没有促进,反而是一种扼杀,与写作教学的目的完全背道而驰。即使有些教师也注重写作兴趣的培养,并且部分教师也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好方法,但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还差很大的距离。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流派很多,成效也比较显著。但是,由于“纯章法.纯技法”的写作训练愈演愈烈,也使写作的内容和方法严重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学生作文严重缺乏自主性,缺乏真情实感,空话连篇,不见个性,少有创意。这不仅难以让学生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而且也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品质,个性品质,健全人格,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

如有的所谓启发式作文教学,也并没有完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也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写自己要说的话。但从文章的出题方式到教师的引导方式都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把学生是写作主体的原则

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

作文要创新,作文教学就必须改革,坚持“学生是写作的主体”的原则就是一切创新的前提。

因为学生才是是整个写作行为的惟一执行者和完成者。从产生写作机动到构思文章结构,再到动笔起草,直到最后定稿完成,都应该由学生自觉地、独立地完成。因此,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接受心理,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以各种方式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作文训练方法。积极开展自评互评、自改互改等活动,为学生发表作品创造广阔的平台,使作文教学形成“行为努力--获得成功--再努力--再成功”的有效循环。

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上良性的有效循环呢?下面是我的几点认识和建议,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激励斗志、激发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教育心理学认为,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一般有三个:学习心态、学习方式和智商数值,而三者中心态是具有支配调节作用的因素。它包括对所学内容的情感倾向、个人兴趣、注意程序、未知欲望等。学习心态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成果的差异。因此在作文指导时尽可能让学生的学习心态处于良好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激励斗志和激发兴趣是教师写前引导的最基本目的,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写作的欲望,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真正得到训练,也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来。这时写出的文章可能不如按照范文写出来的那样四平八稳,中规中矩,可能在结构上、用语上,甚至基本内容上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它有新意,有创意,有学生自己的东西,这才是实质意义上的好文章。

激励斗志和激发兴趣可民采用一些方法手段,而最关键的是教师要从内心里认识到这样做是正确的,有效的,否则一切又会重新流于形式。

激励斗志的一个有效方式是运用“期望心理”,表现出自己对学生次此作文寄予的希望和持有的信心。有一次,我在宣布题目“换脑之后”之后,未对此题作任何解释,只是告诉学生,“这次作文,范围比较广泛,体裁也很自由。虽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生活,但大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说只要有想像力就可以写好这篇文章,而我对大家的想像力有充分的信心,所以我相信这次作文一定非常成功”。结果这次作文真是百花齐放,佳作纷纷。这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抱以期望,经过一段时期后,学生往往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取得进步。

关于激发写作兴趣的具体方法,有人提出了五种方式,我们可以借鉴:

以新激趣。兴趣常常由人们接受新异事物的刺激而产生,因而,新的训练内容、新的训练方式都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兴趣。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表达新想法,描写新事物,出新题目,用新材料,让学生耳目一新,想写爱写。

以疑激趣。人们都有对没有定论的事物发表看法的冲动,因此,疑义也能让人产生兴趣。可以创设一些有疑问、有争议的问题领域,使学生产生探索未知的欲望,写自己对疑义的理解。

以奇激趣。对未知事物探索的好奇心也是大多数人都具备的,奇异奇特的事物也能激发人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写对事物或事理的探求过程,或写奇特的事物本身,这些都能激发兴趣,也能让学生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以美激趣。人们都有爱美、追求美的心理倾向。在感受美的时候,能得到审美愉悦的精神享受,从而增加兴趣,因此可以用美的事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用美的言词激发学生美好的联想,让学生也以美的言语来表现美的事物。

以情激趣。兴趣同人的情绪体验相关联。使人动情的东西,令人喜爱的东西都能让人感兴趣,因此,激起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就能产生异乎寻常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文体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如议论文的写作,就应该激发学生辩论的热情。如威廉韦斯特所说:一个作者必须假定他的读者既不接受他的主要思想,而且对此也不感兴趣,除非他能圆心证明、说明,或者采用其他方法来使人信服。

当然也可以通过教师写下水作文,鼓励学生记日记,组织辩论会演讲赛,编小品快板相声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的教师则非常重视新生入学或新学期开始的第一次作文。他把它形象地称为用“头一炮”轰开学生的思想感情的“闸门”,使学生写作热情从此源源不断,并在全班形成一个爱好写作的热潮。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出一些能让他们写出最想说的话的文章,学生自然就有兴趣了。

比如对有体育特长班,我们可以带领他们读一些奥运冠军事迹的文章作品,然而有针对性地出了一组围绕比赛和拼搏的作文题:“阳光总在风雨后”、“跨越的不仅仅是高度”、“加油!”、“冲向终点的时刻”等,并允许自由命题。相信学生写出了一大批好作文,吐出了久积胸中的“气”。

二、放宽命题、拆除樊篱,给学生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不好的命题过于狭窄,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自由度,会形成看不见的框框;那么,好的命题就应该恰好反过来,要宽松,要拆除一切樊篱。

传统的作文出题形式如果是给材料作文,那么它的体裁通常是议论文,而且是内容限制得较死的议论文;而话题作文又常常是大而化之,模糊朦胧的。平时教师讲解和学生作文训练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如何“审题”上了。因为升学考试写作的时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跑题”,而“跑题”又是致命的。面对这样的压力,学生最好的选择当然就是谨小慎微,不越雷池一步,创造性和个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建立宽松的写作环境,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首先是放宽作文考试的要求,摒弃以往的要求过繁、限制太多的出题方式。鼓励学生个性创作,把学生获奖、发表的作品正式纳入高考加分项目,对报考文学院校的学生,有作品获奖或发表者,可优先录取。

2、要创设宽松的课堂作文环境。可以允许学生不写命题作文,或允许“欠账”。每次作文,可以提供一组题目让学生选择,也允许学生自拟题目、自选题材。实在写不出还可以以后写别的作文补偿。

3.要开辟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应该有浓郁的文化气氛,有可浏览的报刊,可借阅的书籍,并开辟专栏张贴学生的习作。 

放宽作文命题,要遵循以下要求:

1、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叶圣陶说:“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

2、命题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作文命题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就能唤起他们强烈的心灵感应,变成强大的动力来构制上佳的文章。现代中学生的感知内容丰富多彩,思维活跃,想像力强,兴趣詶。针对这样的心理特点,作文题目就应该是有新意的,能激发感情,能开启智慧,能引发想像的。

3、命题要有实用价值。要让学生懂得作文是“为了应用”,每次作文应有“假想的读者”(朱自清语),于学生自己有用,于社会有用,而不是被动地为老师作文,为作文而作文。这样就使他们有一种责任感,作文态度就认真。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作文训练中让学生写“放胆文”。所谓“放胆文”就是让学生放开思想,放开形式,不拘内容,不受任何压力,使学生在思想解放、心情愉快、宽松自由的情境中写作文,写片断、写整篇都可以,只要能写出来就好。各自在自己的基础上前进。课内外结合,训练形式多样。对“放胆文”的指导和评价,则以表扬为主,并通过作文朗诵会、作文走廊、作文比赛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满腔热情地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发现和培养个性,让作文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而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十分宝贵,需要精心呵护的。

个性需要发现。这首先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其次是对学生要有信心,最后是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周密的分析能力。

个性需要培养。个性则是性格气质的充分发挥,是锋芒毕露,有棱有角。学生的个性如果不能被充分尊重,天性就会受到压抑,会被逐渐消磨,最终成为一个毫无个性棱角,四平八稳,循规蹈矩的社会人。

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最容易展现,因而语文教师与学生个性的发现与培养关系就尤为密切。好的教师可能会为学生天性的展示而欣喜,会给以充分肯定,大力支持;不好的教师则可能因为它不符合自己心目中的固定观念而予以抑制。和蔼一点的做法是规劝,是循循善诱,把学生引入“正确”的轨道;更严厉的做法则是批评指责,甚至当作反面教材。

培养学生个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由于年龄、经历的差异,学生眼中的世界与教师眼中的世界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就会在学生那里感受到一个全新的天地。但许多教师恰恰不是这样做的,他们觉得学生浅薄甚至错误,于是有意地向他们觉得正确的方向引导,其结果就是学生自己的天性被束缚,个性被扭曲。托尔斯泰曾说:“孩子的素质应该自发养成,教师对他们应像一个指导者一样,仅产生有限的影响,他无权干涉由他们执教的儿童观点的形成。”

清华附中很重视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1、培养学生写作的思维个性。学生的写作思维具有多样性,教师要尊重并培养学生的多种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

2、鼓励学生表现具有个性的思想。当代中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体现了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写作教学不可忽视这一学生个性的重要内容。教师不能努力发现、大胆肯定、积极引导学生发展思想认识方面的个性张扬,常常是导致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的症结所在。

3、强调学生的写作借鉴要有个性。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写作规律和写作技巧掌握得尚欠完善,他们的写作训练还不可能完全摆脱借鉴。但不论是写作内容还是写作方法的借鉴,也都要强调个性,即别人的东西可以为我所用,但怎么去应用有个人的特点。

4、提供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人们常常批评的“学生腔”,实际上主要是对生活缺乏深入的思考、阅读贫乏以及证言缺少个性造成的。因此除了要注意学生思维个性化、思想个性化、借鉴个性化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一些虽不太成熟但富于个性的语汇和句式。

四、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在白纸上翩翩起舞

首先,思维是写作主体与客观沟通的“中介”,写作系统是由写作主体(作者)和客体(一切客观事物)组成的有机整体,思维活动是写作主体与客体沟通的惟一桥梁。在写作活动中,作者必须首先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从客观世界搜集、积累写作信息(素材)。在获取写作信息的过程中,作者的观察力、发现力、记忆力等都将引导他去发掘出不被常人注意却蕴含着某种生活本质的信息,然后作者把外界获得的这些信息存储在大脑中,同时经过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思考,形成认识和判断。这个认识和判断是否正确,又必须通过实践去检验。在实践中,作者又把新产生的信息反馈回大脑,经过比较和修正,再来影响下一步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作者就是在这样一种循环往复、一次比一次深入的思维进程中,演化对客体的理解,提炼出的客体的本质,得出对客体认识的真知灼见。

其次,思维是写作能力结构的支柱。一个人要能够写文章,应该具备多种能力要素,如思维要素、素养要素、秉赋要素、技术要素等。在写作活动中,这四方面的因素发挥着“合力”的作用,其中任何一种能力的缺失,都不可能使作者写出较好的文章。但是,在这四种相互联系的要素中,思维要素自始自终控制其他要素的运用和发挥,没有思维力作支撑,其他要素的作用就无从谈起。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首先立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也首先是思维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思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尽可能地掌握事物的动态变化。人们对客体的感觉和观察,不能只是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式上,而要从事物变化的动态过程中去知觉。我们对客体的感觉和观察就应该立足于此。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拓展主体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才有可能接近客体的“真实”,才有可能避免“一切则全好,一坏则全坏”的简单认识和判断。

第二,要调动思维的创造性。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对世界的真切发现和认真发言。我们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认识,哪怕这些发现和认识还存在某些不足,但总比千人一腔的八股文章有活力,有生气。

第三,改变直觉思维的范式,培养发散思维。直觉思维表现在写作上主要是直观性描述和单一的情感表达,它是一种低层次的形象思想形式。由于这种思维活动停留在事物的表层结构上,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知也就局限在一种线性的因果联系的观照,所以写作思路狭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训练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考察事物的发散思维能力,从事物的多维关联和整体性上去把握事物的特征,扩大生活视野和思维向度,增强对事物的“立体”认识能力。

第四,加强辩证逻辑思维训练。形式逻辑辩证逻辑都是必须遵循的思维规则。相对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的静态范畴更容易掌握一些。由于辩证逻辑使用的是动态范畴,教我们从事物的广泛联系和不断发展中去认识事物,使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这样才能不断的激发思维的活力,避免思想的偏激和僵化。

思维训练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几种方法我们可以借鉴:

事物说明法。这里的事物包括客观事物与抽象概念。对客观事物的说明要准确地描述其外部表象,并分析、概括其抽象意义,而说明的对象则不必为人民平常以为需要说明的重大、复杂的事物,因为这类事物通常已有相对固定,且较为合理的说明模式,对它们的理解与说明并不一定需要更多的独创性。相反,一些极普通事物却可能需要调动全部的主动性和想像力才能说明清楚,比如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对抽象概念的说明亦无须选择“民族”、“理想”等“大”的概念,也以挑选那些我们平时认为很简单的,甚至无须解释的概念为宜,恰恰是想完美地说明它们才更加困难,如“抢”、“撒娇”等。也可以试作近似概念的判别,也就是近义词的解释,如“美丽”与“漂亮”、“潇洒”与“帅气”等。

程序的说明。程序说明即对一行为过程从头至尾予以清楚的、有层次的叙述。同样,也应以看似简单却难以确切表述的日常行为为目标,如“刷牙”、“做米饭”等。

概括式说明。它主要是训练对事物的总结概括能力。方式如叙述一篇文章、一本书的大概内容(缩写便属于此类),叙述一件事情,要求精练、准确〉明。它与概括式说明恰好相反,要求把简单的事物扩展开来,(“扩写”训练属于此类)还可以描述一幅画,解说一段乐曲,阐释一段格言等,要求富于联想和想像,内容丰富。

形象化说明。它要求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事物,比如举例说明什么是“矛盾”,什么事能令人“进退维谷”,什么事“好高骛远”,什么问题叫人“不求甚解”等。思维训练可以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进行。

五、注重科学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寻找灵感

1、注重片断写作训练,让学生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

片断写作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尤其是表达的技巧、文体的技巧等。具体形式则主要体现在句、段等的构制。

所谓“作文片断”,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作这种片断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断训练”。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一是描述性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摘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进行叙述描绘。二是说明性训练,就事物的一个方面作介绍。三是评议性训练,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地谈点个人的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谈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体会即可。

片断训练的主导思想是,从局部着眼,培养学生的“眼力”和“手车”,让他们用自己的笔随时写下“眼所见”、“耳所闻”,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逐步提高,过渡到构思作文,得心应手。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之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所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是引导学生增强对各种新变化的敏感性,能留心并发现它,能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将看到的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用片断形式反映出来。

其次,作文片断训练,可作为培养学生想像力、促使文章生动的一条有效途径。经常写生活细节,有意无意去观察认识生活,就会熟悉生活,即“世事洞明”。

当需要反映某些生活断面时,脑中自然就会产生类似的景象,而且还能从这些图景里生发出清晰的生活细节,这就是一种想像。写作、想像、生活实感互相作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想像。也是丰富学生想像力的过程。

最后,片断训练方便易行。作文片断训练耗时少,短者十来分钟,最长也只用一节课的时间。而师生间的反馈却快而多,可当堂评改,灵活性大,训练机会多。因此,这种训练方法方便易行。

片断训练主要有两种方法:

其一是笔头练。它包括①仿写。仿写,不可照抄照搬,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悟出不同点,“照猫画虎”要画出虎气。②生发。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了。③修改。可采用面改和学生互改两种方式。面改时,指出优缺点,督促其改正不足,发扬优点。学生互改,实际上就是让他们互相讨论交流、提高的过程。老师可择其善者作为范文,予以评点。

其二是口头练。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机会,弥补笔头练的不足,避免其单调性,增强作文的趣味性,调动其作文积极性。口头练,题材要选学生最熟悉的,选择范围要大,要多留几个题。除事先布置学生观察外,课内利用几分钟互相讨论,组织材料,以便清楚地表达。此外,还可让学生把学校的生活片断讲给家里人听,并提醒他用不同的语言向不同的听者表达,同时记下对方的语言动作。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语言的单调性,学会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在不同的表达环境用不同的语言。

作文片断训练是个“积水成渊”的洗劫,必须把细致的观察思考和写作结余起来,逐步提高,不能求之过急,不要半途而废,且每前进一步,都作一次小结,写作水平才能竹子开花--节节高。

2、重视口头作文训练,让学生在表演中增强自信

口头作文属于辅助性训练,认知心理学证明:就写作质量而言,在写作、听写和说话三种形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即说得好的人写得也好。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反应速度和快速组织证言的能力。

教师总结这种训练方式有几方面的优点:①有利于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兴趣和能力;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③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提高;④有利于各种表达方式的学习运用。不仅如此,在众目睽睽之下,生动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除了需要观察、分析、表述以外,也需要勇气和自信,而通过对同学口头作文的评价,又体会到了担当评委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因此说,这种训练方式也是一个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好方法。

3、书面作文和口头作文还可以进行综合练习和比较练习。

4、议论文还可以通过口头辩论的方式进行。辩论与议论文写作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这种写作训练方式的优势有三点:一、思想交锋可以磨砺思想,帮助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二、有利于双方发现立论中的错误和漏洞,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立论;三、辩论中竞争的情境、及时的反馈,有利于培养积极的态度,使学生乐于议论。

六、鼓励自改、互改,在批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目前,大多数学校批改作文仍然是教师全包,学生则没有任何参与的机会。这种方法有一定弊端,主要表现为:第一,诱发了学生的依赖心理。由于学生被置于被动的地位,因而抑制了学生独立完成作文的意向,转而依赖教师来修改。第二,效果不佳。教师把大量精力全用来批改作文,无暇关注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而学生却常常只关心分数,对文中的批语并不认真领会。第三,与写作规律有悖。改本来是写的一个环节,佳作从来是靠作者反复修改而成的,学生应养成自批自改的习惯。那种“我写你改”的方式,把批改从写作过程中剥离出来,不仅破坏了写作过程的完整性、系统性,而且赞成学生写作能力的残缺。第四,缺乏长远目光。学生终究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离开教师,独立作文。教师的批改再精细,也比不上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重要。因此,要积极推行多种批改方式,尽量让学生活动起来。

1、鼓励学生自己修改

这是发挥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性的一种批改方法。当然,教师事先应当有所引导,即指出可以进行修改的几个方面,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不是越俎代庖,学生也不能把教师的引导当成戒律,要在引导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努力改进,突出自身特点,展现创新精神。

2、鼓励同学互相修改

这是一种对双方都有意义的修改方式。要想修改别人的文章,理论上说,就应该站在比修改对象高一些的地位上,就是有理有据,这实际上就是对写作规律的一次深入理解和认识,纠正别人的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同时,同学之间由于处于同一年龄段,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所提的意见可能根据性更强。

山东省文登市宋村小学对作文批改方式进行了改革,基本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相互批改。他们采取了分三步走的方式。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步是把批改的标准交给学生。与教师相比,学生的鉴别能力还不足,而批改作文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所以道德就要帮助学生制定评判的标准。批改标准当然不是全僵死的。它要根据每次作文的具体情况,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拟订出大体标准,让学生参照执行。

第二步是教师指导学生批改。学生掌握了批改标准还不等于会批改了,还需要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首先,要严格执行各种批改符号的写法和用法,这是规定,不能随意更动;其次,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再次,对具体的问题写出批语,包括旁批和总批;最后,做好批阅记录。学生批改时,教师巡回指导,个别问题及时解决,普遍性问题集中解决。

第三步是撰写评析文章。评析文章以批改标准为尺度,内容因人而异,可以分析作者的思维方法、写作技巧,也可以谈文章得失的原因,更可以提出文章修改的意见和建议。评析文章要有实际内容,禁绝空发议论。

3、改变教师修改的方式

这虽是一种最传统的方式,但仍然是行之有效的,关键是教师的批改原则和具体做法。批改的原则为忌讥贬,重激励;忌平庸,重深刻;忌拖沓,重精粹;忌一般,重文采;忌板滞,重活灵。最基本的做法应该是积极鼓励,多就少改。

所谓积极鼓励,多就少改也不是盲目赞美而不指出缺点毛病。缺点毛病还是要说,只是说的方式要得当,意见要明确,措辞可以委婉,尤其是不能使用挖苦讽刺的语句或表现出失望、“孺子不可教”的态度。要注意批评色彩,表现出满腔热情,相信学生下次能写好。

不仅对写作上的毛病,就是学生在文章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也应该和风细雨地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写评语进行师生交流。内蒙古赤峰十中牛桂芹老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总结出几条规律:第一是批语应该使学生感到是朋友的交谈。第二是使学生感到是“行家的教诲”。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公正的评介和赞许,但如果这种评价和赞成或许只是一此套话和外行话,学生不但不觉得是激励,反而可能感到教师是在应付甚至愚弄自己。所以教师应努力加强自己的实力,广记博闻,对各类知识都略知一二。第三是让学生感到是美的信息传递。“美是生活”,如果说学生应努力表现生活中的美,那么教师就应该努力在学生的习作中寻找美的因素,这样整个写作过程就是师生共同发现美、欣赏美的一种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性情受到陶冶,精神得到净化,情感得到交流。

七、积极引导自评、互评,让每个学生在讲评中都有收获

作文讲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避免教师一言堂,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要突出重点,要综合运用多种讲评方法。这样,其效果都比按部就班地传授要好得多。

作文讲评的具体要求有:

第一,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讲评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应当是师生交流、讨论、研究的良好场合。学生不仅在写作活动中是主体,即便在讲评这个环节中也不应当是被动的存在--只能听,不能说。因此教师此时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也加入到讲评的进程中,具体地说就是可以处议、自讲、自改。自议是相互之间的评议,自讲则主要是指学生对自己文章写作过程的讲述,从构思到定稿。自改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学生当场提出对文章的修改意见。学生的活动和教师的活动可以交替进行,每次可以叫不同的学生发言,但最好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只要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充分尊重,学生会逐渐从沉默寡言过渡到踊跃发言的。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

第二,要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都能有收获。一个班的学生作文水平不一,通常是两头大中间小,即写得很好的学生和写得很差的学生都是少数,普通水平者居多。一些教师习惯于抓两头带中间的讲评方式,这也有其道理:在好学生身上教师可以总结出规律,说明“应该这样写”;在差学生身上,都可以总结教训,说明“不应该那样写”,但从学生的立场上看,从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的解决来考虑,这种方式就不是很恰当:且不说差的学生会因经常被当作反面教材而愈发厌倦写作,就是一些中等学生,也会由于难以得到教师的关注而一天天地对写作不感兴趣。即便是始终在教师视野之内,不断受到表扬的好学生,日久天长也就不再感觉这种表扬对自己有多大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到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那怕是微小的进步。这样,作文讲评才会不仅仅是一次作文情况的小结,不单纯是写作知识的讲解,同时还能起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第三,要突出重点。所谓突出重点,就是每一次作文讲评要有一个或几个问题作为本次讲评的主体。它可以是这次学生作文中反映比较突出、比较普遍的问题,也可以是按照写作训练计划此时应当重点讲解的问题。

第四,讲评前要有充分准备--首先是同作文教学计划衔接。教师在学期初应该制订合理的作文教学计划,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程序、与语文教材的结合等,都应在其中有明确的规定。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卡片法”。就是在批阅的过程中,只要产生了好的想法,可以用于课堂讲评的,就立即用卡片记下来。卡片的内容包括:具体问题、类别归属、教师的认识和评价、材料出处……当作文批完之后,手头一般就有了二三十张卡片,把它们按讲评需要排好(具体方式有按类别、按成绩、按讲评内容等),略加整理就是一份作文讲评教案,再把要引用材料的学生作文也按此顺利排好,讲评时即讲即读,十分方便。

作文讲评的具体方式主要有:

学生讲评。这是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进行的讲评。方式可以有讨论式或主讲式两种。如果事物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学生对典型文章已经了然于胸,并有自己较为独到的看法,那么主讲式就容易比较有深度;而讨论式则学生发言面更广泛,气氛可以更活跃。二者各有所长,可以机动处理。

典型讲评。这是在学生作文中找出典型例文,做细致分析的讲评。典型讲评应着重剖析优秀文章,指出其长处,为大家做榜样。不宜以差文章为典型,这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即便是必须讲到的问题,也应该作为综合讲评或专题讲评的一个问题点来谈,更不能提学生的名字。

专题讲评。这是就本次作文的具体情况,集中讲一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突出问题。专题可以讲成普遍问题的解析,也可以讲成写作理论中某个知识点的介绍。但不论是那一种,都必须与教学计划有机结合。

综合讲评。这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文章,做全面的、概括性的讲评。

八、积极开辟展示、发表平台,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人人都善于表现自己,乐于展示自己。就写作而言,人人都希望获得成功。

我们学校有很多方法值得推广;

1、革新作文誊写的载体。

传统的学生作文,一律誊写在作文本。这种方法,省钱、省心,便于教师批阅,但很难从形式上提高学生的兴趣。其实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把作文誊写在方格信纸上,也可由教师设计形式美观而有创意的作文纸,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喜欢的作文纸,还完全可以允许有条件的同学把自己的作文打印出来或者发至老师和同学的邮箱里,供大家评阅。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校袁建东老师发明了“活页式”作文纸。每次作文学生把修改定稿的作文认真誊写在一页600-1000字页面的作文纸上。页面设计有“收获”“警言”“姓名,班级”“标题”“正文”“读者品评”“学生自评”“悟”等栏目,每次作文只交单页。这种设计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可展览,便于装订成册。每次作文所有文章一律张贴展览,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又促进学生写出优秀作品,大大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认真办好校刊。

学生创作出好的作品,如果不能及时展示、发表,就不能获得成就感,长此以往,就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办好校刊意义就重大了。学生在校刊发表作品,自己获得成功,学校也发现和培养了写作人才。 

3、积极向全国各级报刊杂志社推荐学生作品。

只有让学生的文章获得发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当作家的感受,提高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写作形成有效循环。

4、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大赛。

(1)开展课堂作文大赛。利用45分钟时间让参赛选手自由创作,评出优秀作品。这种竞赛重点在于减少对学生的约束,尽可能的减少限制,创新命题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选材,自选文体,重点要求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2)积极开展校刊征文大赛。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为校刊投稿的积极性,提高校刊的办刊水平,举行校园刊物征文大赛。

要求学生立足现实生活“我手写我心”把自己生活学习中所见、所,所思、所想、所谈等,真实的表达出来,积极投稿,认真评奖,鼓励学生自主创作。

    (3)积极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县级的作文大赛,让学生在大赛的锻炼中,提高创作水平。

让作文教学走上健康、

科学的康庄大道

就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而言,真正要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仅仅还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原则;只要我们坚持以引导学生“爱作文”“会作文”“乐作文”为目标;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勇于实践、勤于探索,就一定能让我们的作文教学走上健康科学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滕大春:《今日美国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美]威廉、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刘雨:《写作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何明:《中学作文教育实践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相关文章:

教育心得: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03-07

说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中心稿)07-07

《学做小主人》教案10-05

转变观念 把握教材 精选教法(教师中心稿)10-17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中心稿)07-14

幼儿园学做小主人教案热门02-10

写作《学写故事》教案02-19

小学生为何见死不救09-30

学生是主人,上课选老师09-07

《树立公平意识》说课稿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