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2 02:52:1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夜归鹿门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夜归鹿门歌》 课堂类型 欣赏课

夜归鹿门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教学重点 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 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一、预习检查              提问:马勇、张馨月

  1、作者简介 

  2、背景介绍 

  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2、看注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 

  3、讨论: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诗歌内容赏析    

  1、并分析第1句: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 

  明确: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2、读并分析第2句:这种比照暗示着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明确: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3、读并分析第3句: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  

  明确: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后汉书逸民传》载 :“庞公者 ,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4,读并分析第4句: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 

  明确: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分类作业 A类: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对比,说说两首诗的意境有何异同。

B类:JC

预习布置 预习《梦游天姥吟留别》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夜归鹿门歌(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夜归鹿门山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0-09

夜归鹿门歌教案设计09-10

《夜归鹿门歌》教案07-05

《长恨歌》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08-20

《项羽之死》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10-05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7-18

汉字的起源(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7-26

《魏公子列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选修)08-24

将进酒(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6-03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