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巧妙组织语文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八年级必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怎样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呢?
语文教育家阎立钦说得好:“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语文学科教育如果缺乏艺术式的教育,将是贫乏、枯燥的教育。”所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语文课教育非得走艺术化道路不可。何谓语文课艺术化教学呢?语文课艺术化教学,也称“语文审美化教学”。它是指教师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掘施教材的审美因素,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从而开启其内在情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更重视按美学原理、艺术原则从事语文教学,因此比传统语文教学更加富有形象性、感染性、愉悦性、和谐性、新奇性和情趣性。学生因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更直接、更深刻地得到震惊、倾慕、景仰、欣慰、荣誉等各种美的感受。因此,艺术化的语文教学是当代语文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
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人生的阅历也比较浅,对于一些历史故事或没见过的风景名胜古迹都会产生兴趣。但是在书中学到的往往只是这些东西的皮毛,尽管教师讲得多么清楚,还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在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把音、图、体都融入语文课堂。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课时,一开始便让学生看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抢、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体会英法联军的丑恶行径,了解关于圆明园的历史故事。接着用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毁灭前的文化古迹和一些美丽的园林建筑,让学生把课文的内容和这些画面连在一起想象圆明园的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课堂上只让他们乖乖地坐在那儿,难免学生会“身在而心不在”。因此,我们可以解放学生的身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操作或表演。如我在《登山》这课讲完后,让学生以黑板为峭壁,以一行弯曲的板凳为小路表演列宁走小路的动作。此时,学生可以尽情地发挥创新思维,把文中没有写到的部分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来。这种学生参与的教学,对于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很重要,它除了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外,还能锻炼和提高学生读、说、听、写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美化板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的板书是一种艺术创造。文图并茂的板书,以其传神形象,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语文教学,就是寓教育于艺术的享受之中,通过艺术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与共鸣,使其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科学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打动学生情感,启发学生心智,是语文教育的显著特点,美的板书正是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因此,绝不可忽略板书在提高语文课艺术化教学效果中的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灵巧展示课堂板书,将之构造为一幅美丽的挂图,为学生打开一扇美的天窗,让学生从视觉中充分感受到艺术化教学带来的乐趣。如在《夕阳真美》一课教学中,我通过精心板书,当教学接近尾声时,一幅体现太阳变化的简笔画呈现在学生眼前,不但让学生清楚准确地理解了课文,更使学生明白,傍晚时分,太阳在不同的位置会给大自然带来不同的美景。学生边看板书边郎诵全文,学生在艺术的世界里徜徉。
四、教师个人魅力感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一节艺术化的语文教学,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人物。因此,教学本身要求教师应具备在丰富知识和一定的艺术修养积淀之上的个人魅力。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如能具有幽默、风趣的语言,标准、清晰的语音,加上形象逼真的手势动作,就一定能牢牢抓住每一名学生的心灵,让他们随着教师的节奏一同在知识的海洋信步,让他们打开形象思维的大门,进入神秘的境地,从而努力地去探索,积极地去求知。
通过我精心的巧妙组织语文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样对学生一生发展受益无穷。
【巧妙组织语文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八年级必修)】相关文章:
多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04-14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04-1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探(网友来稿)04-14
怎样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网友来稿)04-14
发挥课堂导向作用,激发学习兴趣04-14
从激发兴趣开始04-14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中心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