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之的用法

时间:2024-09-30 17:33:2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虚词之的用法人教版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虚词之的用法人教版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可谓灵活,很多学生都难以分析其用法。靠死记一些例子,但过些日子又忘了。如何容易又方便的掌握,笔者结合自己教学作出简要介绍,即运用句子结构分析法。句子结构分析有一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谓前是状,谓后补。”由此可知古汉语中的主谓、动宾、偏正等结构。“之”的用法就可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来定。且看下面的分析:

  (1)形如“谓语+之”时,用作代词。

  如:①作《师说》以贻之。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以上三例中的“之”都是代词用,分别充当谓语动词“贻”“知”“均”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反过来说,虚词“之”紧跟在谓语动词后,这个“之”就作代词用。

  (2)形如“主语+之+谓语”时,起取消主谓句子独立性。

  如: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以上两个例子中“之”前的“孤”“鱼”“师道”在句子中作主语,“之”后的“有”“不传”为动词作谓语。在这种情况下,虚词“之”可以省略不译。即“孤有孔明,犹鱼有水也”;“师道不传也久矣”。

  (3)形如“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时,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①宋何罪之有?

  ②何陋之有?

  以上两例中,“之”出现在疑问句中,“之”前面分别是名词“罪”和“陋”,“之”后面是紧跟谓语动词“有”,而且“罪”和“陋”是作为宾语在谓语动词的前面。这种情形下的“之”就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虚词“之”不译,直接把宾语部分还原到谓语动词后面即可。

  (4)形如“名词+之+形容词”时,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马之千里者。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以上三例中,虚词“之”后面的“利”“强”“千里”“铿然有声”“乱耳”“劳形”都是形容词修饰“之”前面的名词“爪牙”“筋骨”“马”“石”“丝竹”“案牍”,翻译时,“之”不用翻译,直接把形容词还原到名词的前面即可。

  (5)形如“定语+之+名词”时,是作结构助词,译作“的”。

  如: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以上两例中,虚词“之”后面是名词“病”“众”,分别由前面的“君”“吴、越”作定语修饰,“之”就译作“的”。

  (6)形如“之+地点/处所名词”且句中缺少相应的谓语时,就作动词。

  如:①子夏之晋。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③辍耕之垄上。

  以上三例中,“之”的后面分别是“晋(国)”“南海”“垄上”作为地点名词,“之”的前面没有与“晋”“南海”“垄上”相对应的谓语动词。这种情况下,“之”用作动词,翻译为“去、往、到”。

  (7)形如“形容词/副词+之”时,凑成二字或四字音节,不用译。

  如:①顷之,烟炎张天。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③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以上三例中,“之”在“顷”“鼓”“久”的后面,为了凑成二字音节而使用“之”。翻译时没意义。

  类似的文言现象,只要找到合适的途径,总结出规律来,学生掌握运用起来就很容易。

【虚词之的用法】相关文章:

文言虚词之字用法总结归纳10-06

文言虚词之字用法大全 教学总结07-02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口诀09-04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07-19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07-09

注意文言虚词相见的特殊用法09-01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及翻译06-08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06-29

虚词之在倒装句里的用法总结08-15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网友来稿)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