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丁解牛()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1 02:42:3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疱丁解牛(苏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

                    张桂琴           2008.10.

疱丁解牛(苏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二、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三、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设想】

“语文教学不仅仅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结合这一理念,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主研读、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

【教学重难点】一、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重)

           二、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生活在集体中,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古人对此早有形象的阐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战国时期庄子的寓言故事《庖丁解牛》。(板书课题)

二、欣赏动画,疏通课文大意

我们先来欣赏一个动画。

看了这个动画后,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的学习,会不会对我们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有所启发呢?

三、翻译串讲,归纳文言要点

1.课文《庖丁解牛》节选自哪里?--《庄子养生主》。

明确:“养生主”意为养生的要领。文章指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

2.谁知道“庖丁解牛”的意思?可以查词典:庖( páo)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庖丁:名叫丁的厨师;解:肢解分割。

3.学生翻译串讲,教师适时点拨,突出各段重点实词(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一词多义)、文言句式。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剖题析义,分析人物形象。

(一)启发思考:

1.“庖”有几种?

明确:三种。“岁更刀”之“良庖”、“月更刀”的“族庖”、十九年后“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庖丁”。

2.三种厨子各是怎样用刀的?

明确:“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庖丁”用刀则是“以无厚入有间”,于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3.十九年仅用一刀的“庖丁”解牛的特点是什么呢?研读课文第1段。

明确: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接着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两个比喻。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使人觉得庖丁解牛的过程简直成了一系列艺术化、舞蹈化的表演,对庖丁本人来说,也是一种艺术享受,表现了一个至高境界。

解牛的过程本来是血淋淋的,在庄子的笔下、在庖丁的手下却变成了充满诗意的艺术。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遇到困难时要多想想本篇课文,把遇到的困难当成是一种挑战、一种享受,你的人生会充满快乐的。这便是一种做人的最高境界了。

4.庖丁是怎样达到这种境界的呢?他经历了哪些过程?(研读课文第3段,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始解牛时:目有全牛      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        懂得规律

方今之时:游刃有余        运用规律

“庖丁”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达到了“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娴熟境界。

(二)分组讨论:“庖丁”达到“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这种境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后,每组由一名中心发言人谈交流结果)

 “求道”的远大目标,不畏艰难,目标高远……句子:“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这种境界才是“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的境界。

庖丁追求“道”已经超过追求技术了。他追求的“道”即自然规律。

引导:解牛更讲究方法,庖丁讲什么方法呢?躲避矛盾,寻找部位……神遇、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要依照牛的生理规律,顺其自然……

小结:庖丁追求“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不懂规律”到“懂得规律”最后“运用规律”的过程。

有了高超技艺的庖丁,是否每次解牛时就依仗自己技艺高超,很随意了?(解牛时却从不掉以轻心,每当“见其难为”,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五、透过故事,探讨人生启示。

 (一)启发思考:文惠君“闻庖丁之言”曰:“得养生焉。”文惠君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又是什么呢?

明确:养生(一切顺其自然)人世间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只有象庖丁解牛一样回避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养生。

(二)合作探究: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明确:注意寓言的比喻义(作者把社会比喻成牛)

  (三)自由讨论: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谈谈“庖丁解牛”对自己的启发。 

提示:(1)解牛过程;(2)解牛方法;(3)对筋骨盘结处的处理;(4)“提刀而立” 、“善刀而藏”。

教师从以下方面把握:

①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②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③顺其自然,不强求;                 ④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⑤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⑥不莽撞,谨慎行事;

⑦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⑧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庖丁的话,既揭示了自处之道,也说出了处世之道。隐含着两个重点:一、疱丁顺着自然的纹理去解剖筋骨盘结的牛,指出世事、世物的复杂,只要能顺乎事物的自然组织去做,乃可迎刃而解。这说明了处世之道:勿强行,妄为;二、疱丁解牛,虽然“游刃有余”,但是每次解牛的时候,他总是小心谨慎。解完牛,虽然“踌躇满志”,但不露锋芒,随即把刀揩干净收藏起来。这种心里上的警觉和行为上的收敛便是自处之道。同学们和文惠君阅读的人生阅历不同,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审视的角度不同,读出的道理也就不同。这就是寓言的多义性。

六、总结课文,揭示现实意义

以上是我们从《庖丁解牛》中探讨出的人生哲理。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面对纷繁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但是有一点是具有共性的,应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遵循事物的规律,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尽可能的避开种种矛盾冲突。在难以避开困难、冲突时,则要全神贯注,谨慎处理。在困难解决后,应及时收敛锋芒,低调做人。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立足于这个社会之中。

七、布置作业,延伸拓展文本(二选一)

1、庖丁解牛的刀法顺应牛的自然结构,可谓出神入化,真是高手中的高手啊。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肯定有一段鲜为人知、曲折离奇的成长历史。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第三段,发挥想象,编写一则关于庖丁的人物传记。

注意尽量多的使用课文的材料,可以从庖丁的奋斗目标、成长阶段、解牛经验、解牛态度等去叙述成长历程。

2、选取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想。

[板书设计]  庖   始解牛时:目有全牛       不懂规律

              

       丁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         懂得规律

       牛    方今之时:游刃有余          应用规律

                            

 

【疱丁解牛()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08-30

庖丁解牛教案09-12

《庖丁解牛》教案08-15

庖丁解牛教案优秀10-10

庖丁解牛 李金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6-07

【合集】庖丁解牛教案优秀10-12

庖丁解牛教案15篇06-08

庖丁解牛教案(15篇)08-20

关于《庖丁解牛》教案三篇08-31

庖丁解牛教案15篇(荐)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