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
崇东中学 王建国
新课改语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接受过程,更应是师生间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交流过程必然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特征。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体现课程和教学的国家意志,必须承担“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这又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
教师是预设的主体,教学预设(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是教学中的确定性因素、主要包括:对课程标准和文本的研读和把握;对学情的了解和对学法的选择;总体设计与达成的预测……充分的预设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也是新的更有价值的生成的基础。一般说来,预设得越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也就越深刻。要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来预设我们的教学。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经验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体会他们认识的局限性。对预设的要求为:一是应着眼全体、立足个性、致力主体,以知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二是设计要有弹性,应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包容度,为生成留足空间。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因此,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任何教学都必须有预设。而且这种预设具体说来必须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景内外等多方面。就教学目标的预设而言,要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预设,而不能只预设知识目标;就教学进程和教学情境而言,要有适当的预案。教学预设是什么?通俗点说,就是教者打算怎样来上这节课。就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而言,教者要明确五个问题:1、这节课我要教什么?2、通过这节课,我要求学生达到怎样的目标?3、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提供什么文本材料?4、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什么方法?5、在每一个环节里,师生如何互动,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当然,正如“不加预设”一样,“过度预设”也是有失偏颇的。过度预设,将教学的整个过程都纳入到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教师的任务就是一成不变地执行预设的教案,详尽而慎密地呈现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地发问,小心翼翼地求证,一相情愿地为学生铺设着一条尽快接受知识的“绿色通道”,而对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生的意外无论有无道理都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这样的课也许会结构严谨,一帆风顺,完美无缺,能让学生“多、快、好、省”地接受一个个现成的知识和结论,但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他们在课堂上的思想和生命活力,使他们如同“被缝了翅的鸽子”再也难以展翅高飞,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其结果只会使课堂教学陷入沉闷,封闭和僵化。
生成,体现了师生的互动性。以学习活动为线索预备的教学设计不应是严谨的教学流程,而是对动态的、生成的过程的规划和预测,是对当下的、实态的过程的有效对策。传统的“以教论学”的观念必须屏弃,代之以“以学论教”,“以学促教”。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线索,注重学习活动的创造与运演,实现主体参与教学事件的最佳整合。实践中我们感到有利于学生参与的因素包括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相互理解、尊重师生的关系,充满情趣、发人深省的教学情景,高质量的思维路向与方式,扬长救失、发展个性特长的个别教育,富有教育意义的建构式教学内容等。这种以经验为本位,以过程为中心的体验性教育是活动体验与教学过程的和二为一,它使教学训练、达标与发展、活动与体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生成,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生成是教学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其生成的主体是学生,本质是一种探究。新课程关注预设,更注重生成。预设越充分,预设包含的生成因子就越多,其生成也就越有价值。从预设到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超越,是尊重和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基础上的超越。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必然有无法预知的生成。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所谓“生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兴趣、学习状况,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教学程序进行调整,进而灵活地据情施教,达到最好的教学效益。生成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和多元性的特点。生成具有很丰富的内涵:从认知发展角度看,它是新旧知识的融合贯通;从思维发展角度看,它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能力发展角度讲,它是由“不会”向“学会”,从“生疏”到“熟练”的提升;从情感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对文本情感的认同与共鸣,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观点看待语文课堂教学;从个性发展角度看,它满足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价值观的形成的需求。
尽管在课前的设计中,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作了设想,然而我们面对的毕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有些情况并非我们可以主观臆测的。当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始料未及的以外尴尬时,教师若装聋作哑,则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于是就需要教师能直面尴尬,冷静思考,巧妙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这样才会使课堂在不断“生成”中绽放美丽。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课堂上的意外即所谓“奇思异想”、“奇谈怪论”式的节外生枝是正常的。这是学生思维花朵的盛开,是学生学习自主的表现,更是学生在课堂上生命之花的涌动。意外的出现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意外是课程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意外是能让人的眼睛一亮,让人怦然心动的情节。意外的出现证明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舞台是宽广的,说明学生有了创造的苗头。意外的出现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遇,使教师有了自由挥洒的天空,它要求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艺术。
生成,保留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任何教学设计与策略,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景中都可能会调整、重组,甚至完全改变,预设的方案仅仅是一种选择而已。叶谰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真实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最真实自然的课堂。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实的思想得以充分暴露,师生的思想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同时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意愿。课堂教学也因此充盈着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生成,保留了课堂的真实本色。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的开放性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原有的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课堂教学的过程并不只是以解决问题为终结,而是一个旧的问题不断解决,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不断生成的过程。“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此话实在不无道理。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一个学生思维开放、展开心灵对话的课堂,是一个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动课堂,更是一个激情燃烧、回荡着生命旋律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学生群体形成了一个动态生成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蕴含创新意识的思维火花,对学生自己创造的良好学习方法教师能及时捕捉闪动的亮点并加以“放大”,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所以,尊重预设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调整改变预设进而促进学生生成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当然,调整预设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要求教师具有对真实教学情境的机智处理和灵活应变教学意外的能力。
教师是实现预设与生成相平衡的“桥梁”。要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学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它仿佛是足球场上的临门一脚,按现象学教育学大师马克思.范梅南的说法叫做“教学机智”。它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和处理偶发情况,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善于捕捉和发掘教育契机的能力与素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的确,“教学就是即席创作”,教师必须具备教学机智这种能力。唯其如此,教师面对生成的课堂才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否则纵然有高超的专业学识、丰富的教学经历,也难实现教学生成。所以教师如何适时敏锐地捕捉,并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恰当的处理更值得我们去关注。这也是新型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承担的新角色。平时我们还要加强反思,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多做充分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积累经验并最终形成教学智慧。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作是一种意外的收获,那么新课改则把生成当成一种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生成看成一种教学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力的常态要求。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句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是处理好预设和生成关系的关键所在。预设与生成是辨证的,深陷在“预设”的巢穴里,统得过死,往往会把学生引入狭窄的小胡同,这显然有悖于使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而纯粹的“生成”实属矫枉过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与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预设与生成并不是水火不容互相排斥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由此,教师应当把课堂看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平衡的多元发展过程,多一份精心预设,课堂就会多一份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份发展。要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目标,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从而建立师生共鸣、智慧碰撞、充满生命力的语文教学新课堂。
让站在新课改前沿的我们趁着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不断摸索、发掘,处理好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扎扎实实地走好脚下每一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新课改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相关文章:
《秦朝的统一》教案11-03
多样与统一教学反思08-11
花生成长日记03-19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反思10-12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优秀教案08-09
学生成立社团申请书02-14
小学生成长的烦恼作文06-30
学生成长心得体会07-22
小学生成长的故事作文06-13
课堂教学反思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