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的灯光》教案(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2 16:46:4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冬夜的灯光》教案(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冬夜的灯光》教案(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语文训练

1、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章运用的对比手法,从而体会环境描写对突出文章主旨的重大作用。

(二)思想教育

感悟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友谊。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运用的对比手法。

          2、感悟文章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环境描写对突出文章主旨的重大作用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以“冬夜的灯光”为题,精短却意蕴丰富。冬夜里一盏盏普通的灯光,给夜行人带来的却是温暖、友谊和乐观。相互的关爱、真挚的友情,会赶走寒冷。驱散黑暗,让人们的生活美好起来。

文章开门见山交待出自己抛弃了舒适可爱的家,来到荒凉的小镇。但就是这个荒凉而又偏僻的地方,却有着温暖、乐观和友谊。然后在叙述过程中,按照时间顺序,先写出诊的路上,自己由灯光的指引顺利地找到婴儿的家。当“我”担心回家的路时,那些纯朴而又热情的农民家里依然俩昂着灯光让“我”的恐惧和忧虑成了多余。同时也让读者更深刻的体会到这个荒凉的小镇上洋溢着的温暖和友谊。最后由几句诗来总结全文,写出了自己对这个西部小镇的热爱,进一步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在寒冷的冬夜,于暴风雪中走过黑路。当时你有什么感觉呢?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有一位“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的医生。这天风雪肆虐,道路又陌生。这位医生在寒冷和黑暗中会是怎样呢?你想了解吗?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冬夜的灯光》。

二、学习新课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

2、自己利用工具书自学。

3、集体交流

偏僻: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方便。

提防:防备。

穹隆: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此处借指天空。

引擎:发动机。特指蒸汽机、内燃机等热机。

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预备。

辽阔:文中形容农场广阔。

无垠:无边界,无边际。

启程:上路,开始行程。

领悟:领会。

婉言谢绝:用婉转的语言来拒绝别人的帮助。

4、对个别字“僻、穹、擎”的书写加以指导。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小组讨论: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交流:

提示:(1)主要写了在一个风雪肆虐的冬夜,住在荒凉的小镇上的一个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的医生,在农家的灯光的帮助下,去十五公里外的农场给人看病。

(2)读完本文,我们想起了《爱的奉献》中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想到了那些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的人们……希望人们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让爱的种子在人们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课堂练习

1、读些生字新词

2、反复读课文。

四、小结、作业: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第9课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简单小结)

课后把生字新词写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精读研讨。

1)细读课文,圈点勾画。

学法指导:阅读文章要抓住关键性的词语,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所谓“关键性的词语”,即文中对表达内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关键性词语通常是在通读全文,对作品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

关键性词语一般存在于一些句子中:(1)段的中心句及段的分说部分的中心句;(2)段内点示课文主题的句子;(3)段内含义深刻的句子;(4)段内有哲理的句子;(5)段内总结性的句子;(6)段内议论抒情的句子。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研讨问题有投影显示)

a、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十分感人。你认为都有哪些因素,使这篇文章具有如此魅力?

学习方式:精读、思考、讨论、各抒己见,充分张扬个性。

提示:可以从文章的人文内涵上归纳,可以从文章的语言结构、表现方式上探究。

(主要有两种因素:一是故事所蕴含的人文色彩;二是文章所运用的对比手法强化了感人的力量。)

b 、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呢?

(1)划出文章对小镇的特点的归纳和描写的语句,研读。

(2)研读文章对小镇环境描写的语句,探讨其作用。

提示:本文对环境的描写主要是突出里个“冷”字和一个“暗”字。环境的“冷”与人情的“热”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灯光的亮。在无边的黑暗中,在风雪来临的草原上,温暖而又明亮的灯光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相信每个人都有深刻的体会,在这样的对比烘托中,文章的主体越来越鲜明,越来越突出。

学法指导:

“比较阅读法”是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要求,设立对比项,然后再去认真审阅文章,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各自在文中的作用。

比较阅读的关键是设立好对比项,一般可以文体、内容、主旨、结构、表达方式、表达效果、写作方法等角度比较。

2、归纳总结

环境的描写可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景等好的环境描写,还可以烘托气氛,突出主旨。

文章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文章写到小镇的荒凉,实际上是为了与小镇上的人们的热情形式对比,在对比中,通过荒凉的生存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热情的巨大反差,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三、课堂练习

1、品味文中语言,体会其作用。(投影)

(1)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

(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这句话与下文的哪句话呼应?)

提示:这里交待当地农家平日用电非常节约是为下文写农家用灯光照亮“我”出诊与回来的道路埋下伏笔,进一步突出了西部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熄灭。”

(2)“在冬夜里,我们……是不知道它的危险性的。”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提示:是为了告诉读者“我”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出诊,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而我还冒死出诊,更能体现西部人们之间的互相帮助。

3、研讨

A:文章以“冬夜的灯光”为题,有怎样的含义?

提示:蕴含的含义:一是实指。指在那个风雪冬夜里,农户们为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光。还有另一方面的深层含义:冬夜喻指黑暗、寒冷,而灯光则象征光明、温暖。在那个荒凉、偏僻的小镇,真诚纯朴的友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深深打动了寒夜里出诊的一生,驱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温暖了夜行人的心,让人由衷地发出感叹“哦!温暖、明亮的冬夜灯光。”

B:文章最后引用阿瑟、查普曼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提示:从内容上说,进一步升华概述了文章的主题。阿瑟、查普曼的这几句诗截取了“握手”与“笑容”两个意象,非常简洁有力地传达出西部地区人们品质的善良与纯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与关爱,这与文章的主题是一致的。

从结构上说,这首诗与文章第一段首尾呼应,诗中所说的笑容的“长久”,握手的“有力”与第一段中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一脉相承。

从表达上说,文章至此嘎然而止,引用的这几句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发读者思考。

C:研讨与练习1、

此题要求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语“荒凉、偏僻、寒冷”及“温暖、友谊、乐观”。

那个加拿大西部的小镇虽然荒凉、偏僻,天气寒冷,却拥有淳朴而真挚的情意,这情意让荒凉的小镇和寒冷的东也洋溢着无限的温馨和暖意,让读者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美好和温暖。

D:研讨与练习2

文中写小镇的荒凉,实际上是为了与小镇上人们的热情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文章的主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主题。本文对环境的描写主要是突出了一个“冷”字和一个“暗”字,环境的“冷”与人情的“热”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灯光的亮。

学习方式:精读、思考、讨论,各抒己见,充分显示个性。

2、熟读两部分环境描写。

四、小结、作业:

1、学生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

2、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从中深深感到了荒凉小镇中的温暖、乐观和友谊,希望大家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让爱的种子在我们心里生根、开花、结果。

板书设计:

9、冬夜的灯光

      荒凉的小镇              深夜的灯光

肆虐的风雪     对比     温暖

沉沉的冬夜              友谊

陌生的道路              乐观

 

【《冬夜的灯光》教案(鲁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荷塘风起》教学设计、评点及教学后记(鲁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4-19

《钱》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0-23

《钱》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0-27

《答谢中书书》 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七年级下册)08-13

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必修)07-15

论毅力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0

《珍珠鸟》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08-21

黄山记(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08

鲁教版语文教学计划10-28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沪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