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探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对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学中自觉以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营造出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新课程要求我们彻彻底底打破传统教育中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们用力把船划向前。”也就是说,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扮演“顾问、参谋、设计者”的角色,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和做的主人,学生必须具有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探索精神。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人格等因素全面而和谐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由此看来,构建课堂创新教学模式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和教师要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获得学习的能力 放在首位。要努力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改变满堂灌、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的方式,大力提倡启发式教育,推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是符合当前课堂教改形势的,是势在必行的。当前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从理论探讨到应用研究,都在不断走向深入,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象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费时多而收效少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究其原因,就是教学的思想观念陈旧落后,我们的教学未能摆脱因循守旧、相因沿袭形成的“呈现--接受”模式。在这种僵化的模式下,教师以呈现相关的知识为目的,千篇一律地按照初读课文,教学字词逐段讲解、分析内容,总结巩固、练习作业构成的“三段式”课堂结构教学,导致教学重内容分析、轻语言学习,表面问答多、启发思考少,学生“重知识结论,轻形成过程,被动应答多、主动参与少”,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显然与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新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亟需变革。而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则可以为语文教学建立和提供一种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完整教法和学法体系。
传统语文教学特别强调的是教,故称之为“教师中心”。而以素质教育为止目的语文课堂教学则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学为主,因材施教成为构建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特质。因此在构建语文教学模式时,对学的内容、学的方式、学的进程应加以深入的研究。实际上学生的学很大程度上是自主的个体学习,因此,学式就必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体系。学式因为主体的不同而千差万别,但这些不同的个体学式不是毫不相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既有学与教的依存,又有学与学的互动,还有学与被学因素的联系,广泛而又繁复。可见,对学式的研究应成为构建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
教学模式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建立必须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相适应。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开启了教学模式的先河。到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了以启发学生智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类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就是这类教学模式的代表。上世纪末,全国各地有不少学校都开展了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一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促进学生人格、学力发展的重要功能,适应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富有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
学习是学习者的行为,它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学习者的自主性的充分体现。布鲁纳认为,学生不能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不要把学习当作单纯的一连串的“刺激--反映”的连接,而应当把学生看作是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是主动地把进入感官的事物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人,是能够从环境中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积极参与的机会,提倡自主探索、自主选择,解放思想、张扬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多种多样的使用和转换语言的手段,增强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教师充分依赖学生,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伴随着自主学习的初步成功,就会带来兴奋感,强化内驱力,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真正会学习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活动模式”意义上的“活动”,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加的,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的,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基础为目的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有序的主体实践活动。其外显形式,主要是听、说、读、写、思、做等言语实践,即智力活动。其内隐形式,主要是情感、意志、品行等身心体验和人格塑造,即非智力活动。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基本方式,来构建语文创新教学的操作平台,推进语文的全程教学,这就是语文创新教学“活动模式”的本质和内涵。
我认为,语文“活动模式”既是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教学形式。作为教学观,它视语文教学过程,尤其是课堂教学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即形成教学特色,提高质量的关键在于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实现教学活动化。作为教学形式,它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资源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出适宜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条件和活动策略,实现活动教学化。
“自主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地或互动合作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则只是组织、调控和点拨。
“自主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美国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问题,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精神。学生在自疑提问的过程中会不断思考,不断质疑,不断发现,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激活学生思维,形成“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学”的全新教育局面。
③能有效加强学生互动协作联系。学生在讨论回答的过程中,积极主动,自由选择,彼此协作,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让学生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等形式的交流,培养其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仅是给了学生一份纯粹的自信和自主,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生动的学习环境,还有课前良好的组织和适当的指导。“小老师”即课堂主持人,是相对的,可由一人担任,也可由几人轮流担任。大家一起,尽情展示自我。学生自我能力的展示此起彼伏,淋漓尽致;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主自能地进行学习,如坐春风,如浴甘露。也许,从表面上看,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似乎是一片“空白”。实际上,“空白”正是给学生创设自由发挥、各显身手的活动时间。让其自我感受和领悟,经历着“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课堂认知过程。这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新型的语文教师不应追求自己讲得如何生动,而要努力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精彩,学得愉快。
【初探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九年级必修)】相关文章:
自主阅读教学新模式的构想09-10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语文教学新的模式 ──协同教学初探07-18
多读会读巧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初探07-20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02-14
语文必修教学计划09-01
自主学习教学反思07-15
自主学习的教学反思10-20
语文必修一教学计划06-16
生物必修二教学计划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