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钟洪梅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集体定教
分工备课 个性补教
一、导入学习
1、以 “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导入新课学习。
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资治通鉴》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
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主翻译,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
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3、复述故事
4、检查并核对译文。
三、品味语言
1、思考:课文以什么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对话)
2、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3、请三个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
分工备课 集体定教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
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
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
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
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
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4、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5、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课文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扩展训练
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教学反馈:
【《孙权劝学》教案(七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孙权劝学(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08
孙权劝学教案07-07
孙权劝学教案02-21
《孙权劝学》教案05-15
《孙权劝学》教案10-03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05-15
(荐)孙权劝学教案03-28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10-06
孙权劝学教案15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