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苏轼资料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2)学生充分预习。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首童谣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生在提示下背童谣: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月儿就是我们挂在天上的梦。望着洁白的月儿,我们都会忍不住想倾吐心事,看着美丽的中秋圆月,我们都想为远方的亲人捎去美好的祝愿。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出示课题、作者,学习目标)
生:齐声读学习目标
师:要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就得知人论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关注写作背景。下面就请同学们谈谈你知道的苏轼,说说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师:(出示幻灯片,总结)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一生经历坎坷,仕途几经沉浮。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在文学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成为后来豪迈词派的开创者
写作背景:
苏轼被贬密州后,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苏轼兄弟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时值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咏月词。
生:齐读投影内容。
师: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古诗文更是如此下面就让我们苏轼带给我们的明月青辉的世界。请大家自由朗读。
生自由朗读,师个别指点。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诵这首词?
生踊跃举手,师指名朗诵。
生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师总结朗读古诗词的注意点。(投影)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还要读出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师播放范读的视频。
生:边听边学,边听边练。
师:刚才大家都被名家的朗读吸引,除了刚才讲的注意点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感情,
师请男生女生朗读全诗,齐读,小组读。
师:有人说读苏轼的诗词就像饮酒,浅尝只能闻其香,而酒那浓烈奔放的精髓,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今天就让我们和苏轼一起开怀畅饮,一同欣赏美丽的中秋元月。请大家放开心胸,放飞你的思绪,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生1:我喜欢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一句想象丰富,给全诗增添了神话色彩。境界开阔。
生2:我最喜欢的句子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这种生活那寒冷的仙宫哪里会有呢?
生3:我喜欢“人有悲欢理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说的是人间有相聚的喜悦,也有离别的痛苦,这跟月儿有阴藏晴出一样,自古就是这样,是常理。从这里我可以感觉到苏轼把人生看得很开。很豁达。
生4:我喜欢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体现了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远方的亲人能平安幸福。借月抒情。
……
师:大家的发言真是太精彩了,理解到位,思路清晰。老师还有一些疑问想请教同学们。我们常说“诗言志”,那么在这首词里,苏轼言的是什么志呢?
生讨论
生:苏轼是借中秋明月抒发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因为每逢佳节倍思亲嘛。
生:我认为,苏轼在这首词中还流露出一种孤独,失落的感觉。特别是上阕的“我欲乘风归去”,可以看出他想离开人间到天上去。
师:他为什么想离开人间,离开现实呢?
生: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很不得意,屡次被贬,一腔的报国之志没有施展的机会,又和自己的弟弟相隔千里,在中秋之夜,难免会借景抒怀。
师:没想到苏轼是这样一个不敢面对现实的人。遇到挫折就想逃避。
生;不是那样的,逃避只是他一时的想法。
师:何以见得?
生:他最终选择的还是人间生活。比如上阕的“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还是觉得人间生活美好。
生:还有下阕的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完全没有悲伤,面对失意,遭遇离愁,他依然乐观,还有美好的祝愿。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对这首词的理解如此透彻,老师佩服的很。后生可畏啊!
生很得意。
师生小结全词。
这首词上阕借月抒情,下阕对月怀人。
师:我想大家已经沉醉于这首词了,让我们带着品读的醉意再读,体会一下词的内涵、精髓。
生齐读。
师:读词已经让我们沉醉,就让我们在词的美好意境中欣赏一下王菲空灵的歌声,领略这首词的现代风情。
生欣赏歌曲《明月几时有》
课堂在音乐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古典诗词诵读、鉴赏课。我从易到难,由低至高,“垫石铺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获满足感,生求知欲。而布置学生上网查寻资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作者生平事迹,培养了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把教的内容巧妙地转换为学生学的活动的功力。中间主体部分,以读为经,抓点带面,读与问,问与析的关系处理得明快、清晰。结尾宕开一笔,欣赏歌曲,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总之,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
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重视字词句的理解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想象的创新能力,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活跃、由于教学内容较充实,学生由于个别分析能力局限,讨论时间在保证充足情况下,以后要注意培养学生讨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设计04-1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07-20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04-14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