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6 03:54:3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竺可桢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相信科学这一伟大真理。

二、学习重点

1.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切怪异现象。

2.文章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三、学法指导

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2、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学习说明文。

3、在品析精妙语句中,熟读课文。

四、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 熟悉下列词语

不胜其苦:(bù shèng qí kǔ)承受不了痛苦。 

单枪匹马:(dān qiāng pǐ mǎ)比喻单独行动,没有别人帮助。也说匹马单枪。 

戈壁:(gē bì)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光怪陆离:(guāng guài lù lí)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渴不可耐:(kě bù kě nài)因口渴而忍受不了。 

可望而不可即:(kě wàng ěr bù kě jí)只能够望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近。 

初叶:(chū yè)指某一历史时期的最初一段。 

戳穿:(chuō chuān)①刺穿。②说破;揭穿。文中取义②。 

海市蜃楼:(hǎi shì shèn lóu)①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当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的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这种现象多在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古人误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楼,也叫蜃景。②比喻虚幻的事物。文中取义①。 

饶有兴味:(ráo yǒu xìng wèi)指兴趣很浓。饶,丰富。 

啁啾:(zhōu jiū)拟声词,形容鸟叫的声音。 

随心所欲:(suí xín suǒ yù)随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事。随心,随着自己的意思。 

臆断:(yì duàn)凭臆测来断定。 

宛然:(wǎn rán) 仿佛,逼真地。 

喈喈:(jiē jiē) 鸟鸣声。 

迥然不同:(jiǒng rán bù tóng)一点儿也不相同。迥然,形容差得很远。 

惊诧:(jīng chà)惊讶诧异。 

牛犊:(niú dú)小牛,也叫牛犊子。 

翌日:(yì rì)次日。 

信步:(xìn bù)随意走动;散步。 

惊愕:(jīng è) 吃惊而发愣。 

兴致勃勃:(xìng zhì bó bó)浓厚兴趣。兴致:兴趣。 

毋宁:(wú nìng)不如。也作“无宁”。 

阅历:(yuè lì)①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经历。②由经历得来的知识。文中取义②。 

茫昧:(máng mèi) 模糊不清。 

无所不晓:(wú suǒ bù xiǎo)没有什么不明白。 

前所未有:(qián suǒ wèi yǒu)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尖锐:(jiān ruì) ①物体有锋芒,容易刺破其他物体的;锋利。②认识客观事物灵敏而深刻;敏锐。

③(声音)高而刺耳。④(言论、斗争)激烈。文中取义③。 

徒然:(tú rán)①白白地;不起作用。②仅仅:只是。文中取义①。 

窒息:(zhì xí)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笃信:(dǔ xìn)忠实地信仰。 

弥补:(mí bǔ)把不够的部分填足。 

彗星:(huì xīng)绕着太阳旋转的一种星体,通常在背着太阳的一面拖着一条扫帚的长尾巴,体积很大,密度很小。通称扫帚星。 

宽宥:(kuān yòu)宽恕,饶恕。 

臆度:(yì duó)臆测。 

学习研讨

一、导入

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作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本文描述并解释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现象。全文5段,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描述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可怕的景象。

第二部分(2-5)科学地解释了沙漠里奇怪可怕的景象。

三、学习第一部分

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沙漠里可怕的景象具体的表现有那些?

明确:文章从“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大量人物中,突出“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两个人物,写他们对沙漠“可怕”和“恐惧”的观感。在概括两个人物对沙漠的感受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叙说了他们各自著作中的有关内容:沙漠中,“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无比恐怖;“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举目远看净是沙”,十分荒凉;“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多少沙漠过客遭到悲剧的结局。这些叙说让读者触目惊心,也激起了读者的探求真相的欲望,很好地引出了下文。

四、学习第二部分

阅读课文第2、3、4段,思考:第4段是怎样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二段以反问开头“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么?”表明了对法显和玄奘所说情况的否定态度。紧接着,又用设问启发深思,引人入胜,而“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亲身体验的交代,寓含在科学工作者面前奇怪现象可以正确解释的意思。

第三段,从古代法显、玄奘“深入大戈壁”时的困苦条件,解释他们觉得沙漠“可怕”的原因。“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这一句中包含了两个比较,一是当时一人独行与驼队上路的比较,二是旧时装备与现在“汽车飞机来支援”的比较,无论是哪种比较,法显、玄奘都处于弱势,这样“当然”就会有“十分困苦”之感了。这一段从一般事理的角度加以解说,实事求是,令人信服。

第四段,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文章描写了被称为“魔鬼的海”的沙漠现象:夏日中午,沙漠中的人“渴不可耐”之际,“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但“可望而不可即”。对于这一“魔鬼的幻术”,作者并未马上加以解释,而是叙说了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的故事,让他在随军出征经过沙漠的途中回答好奇的士兵的发问,运用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原理,科学地说明了“魔鬼的海”以及“海市蜃楼”的成因,深入浅出,富于趣味。原来,由于贴近地面的气温与上面一两米的温度有高低之差,使光线折光和反射,于是蓝天“倒影在地上”,成为“汪洋万顷的湖面”,如果上面的气温比下面高,远处地面景象便“倒影在天空中”,成为海市蜃楼。这样,就从科学的角度解说了在古人那里被视为“魔鬼在作怪”的现象。

延伸拓展

1、学生搜集有关海市蜃楼的材料,介绍被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发生和海市蜃楼现象。

第二课时

学习研讨

一、复习旧课

学生交流从报纸杂志或网上了解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并用科学道理加以说明。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朗读课文第5段,思考:作者如何从科学的角度说明沙漠中“鸣沙”现象的原因?

学生讨论、交流,从文中筛选有关信息。

明确:本段开头表明“鸣沙”现象从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超自然的现象。文章并未紧接着对这种现象作科学解释,而是叙说了具有“鸣沙”现象的宁夏中卫县鸣沙山的地形和位置,指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以“据说”的内容和自己的亲耳所闻,突出“像打雷一样”的“轰隆隆的巨响”和“好象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隆隆之声”,进一步激起了读者的好奇之心。在此基础上,文章才“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加以科学解释,指出这是由于细沙“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而发声。文章叙说情况与释疑解惑内在照应,增强了说服力。最后引用古人之言“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这样使读者不仅懂得沙漠中的怪异现象,而且形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世界是物质的,不存在超自然的神魔鬼怪,科学道理终将揭开一切奥秘。

三、品味语言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说,兼有说明、记叙、议论,内容涉及到光学、声学原理,法显、玄奘、孟奇及“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文笔既有说明文的朴实准确,又有散文的生动形象,不少词语绘声绘色。从修辞角度来说,文章运用了设问、反问、引用、比喻等多种手法,富有趣味。

思考: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括号中和词语,说说加点的词语用得好的理由。

1、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只走兽(野兽)。

2、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所以)就十分困苦了。

3、这一魔鬼的幻术(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

师孟奇所戳穿(揭露)。

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找出其它的词语加以辨析。

明确:

1、“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既准确又有变化。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2、连“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都不可能,还谈什么“汽车飞机来支援”,所以用“更”恰当些。“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的疑问。句中用“当然”,既准确自然,又口语化。

3、“幻术”与“魔术”同义,但前面的定语是“魔鬼”,用“幻术”读起来上口,有韵味。“戳穿”与“揭露”义近,但“幻术”是假的,所以用“戳穿”显得更准确、更有力。

延伸拓展

推荐竺可桢的《向沙漠进军》一文,同一个作者,写的是同一个题材,但所写的内容和写法却迥然不同。对比,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班上口头表述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一下。可以谈两篇文章内容和写法迥然不同的原因;可以谈两文各自的优点和局限;可以谈自己从中悟出的新的想法;可以谈课内和课外结合阅读的好处,等等。

让学生小组合作,写一份有关“沙漠与人类”的小论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案教学设计07-28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范文10-05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说课稿05-15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6-24

长城专题(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0-08

向沙漠进军(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6-30

《沙漠玫瑰》的教案设计10-20

桥之美(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9-26

渔父(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10

;边城(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