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和联想

时间:2024-07-23 13:04:0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想象和联想

   

       一、从概念区分

  联想是根据事物互相联系这一客观规律,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而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故乡》中闰土这个人物,文中写“我”见到眼前贫困不堪的闰土时,“脑里面回旋”的却是“角鸡、跳鱼儿、贝壳、猹……这是联想。同样是闰土,作者写他的手”像是松树皮了“,从而想到他是个饱经风霜的苦命人,这是想象。

 

  二、从表达方式区分

  作为联想,其表达方式主要有:

  1、横向性联想。特征相近的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可互相引起联想。事物的形态、色调、声音、气息、所属范围、所处地位等,都能由彼及此引起联想,我们最常见的的比喻就属于这一类。

  2、纵向性联想。由一事物引起对曾经接触过的另一类事物、见闻的追忆。也可称之为追忆性联想。许多回忆录式的文章里,常用到这类联想。

  3、对立性联想。古与今、新与旧、爱与憎、欢乐与苦难等之类都是对立的,彼此可以产生联想。如“从奴隶到将军”。

  作为想象,其表达方式主要有:

  1、补充式想象。有的作品的内容并没有都写出来,写出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没有写出来的那部分,便要凭借想象能力去完成。如孔已己的结局,作者没有完全清楚明白地告诉读者,读者可以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想象去完成。

  2、膨胀式想象。也就是在原有的想象基础上进行扩充式再想象。如古诗词的扩写,大多属于这一类。

  3、突破式想象。新的想象完全突破了原有的感性形象。如人类超自然的科幻小说、影视,便属于这一类。

 

  三、从作用上去区分

  联想是手段,不是目的。在文学作品中,联想可以丰富想象的内容,促进想象的发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环境场面描写更充分发挥衬托人物、烘托气氛的作用。

  想象则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合理的想象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的。想象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辨别真假、善恶、美丑,提高鉴赏能力,丰富知识,接受美的陶冶,受到教育和启迪。

《想象和联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想象和联想】相关文章:

高中生作文讲评:《△和○的联想》10-19

联想与想象作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06-21

《星空的联想》说课稿10-22

《星空的联想》教案04-07

《星空的联想》说课稿02-19

色彩的联想与情感说课稿08-13

大班游戏《联想游戏》08-28

大班综合:声音的联想03-25

大班游戏联想ABC教案12-09

大班美术教案:名字联想01-08

想象和联想

   

       一、从概念区分

  联想是根据事物互相联系这一客观规律,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而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故乡》中闰土这个人物,文中写“我”见到眼前贫困不堪的闰土时,“脑里面回旋”的却是“角鸡、跳鱼儿、贝壳、猹……这是联想。同样是闰土,作者写他的手”像是松树皮了“,从而想到他是个饱经风霜的苦命人,这是想象。

 

  二、从表达方式区分

  作为联想,其表达方式主要有:

  1、横向性联想。特征相近的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可互相引起联想。事物的形态、色调、声音、气息、所属范围、所处地位等,都能由彼及此引起联想,我们最常见的的比喻就属于这一类。

  2、纵向性联想。由一事物引起对曾经接触过的另一类事物、见闻的追忆。也可称之为追忆性联想。许多回忆录式的文章里,常用到这类联想。

  3、对立性联想。古与今、新与旧、爱与憎、欢乐与苦难等之类都是对立的,彼此可以产生联想。如“从奴隶到将军”。

  作为想象,其表达方式主要有:

  1、补充式想象。有的作品的内容并没有都写出来,写出来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没有写出来的那部分,便要凭借想象能力去完成。如孔已己的结局,作者没有完全清楚明白地告诉读者,读者可以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想象去完成。

  2、膨胀式想象。也就是在原有的想象基础上进行扩充式再想象。如古诗词的扩写,大多属于这一类。

  3、突破式想象。新的想象完全突破了原有的感性形象。如人类超自然的科幻小说、影视,便属于这一类。

 

  三、从作用上去区分

  联想是手段,不是目的。在文学作品中,联想可以丰富想象的内容,促进想象的发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环境场面描写更充分发挥衬托人物、烘托气氛的作用。

  想象则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合理的想象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的。想象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辨别真假、善恶、美丑,提高鉴赏能力,丰富知识,接受美的陶冶,受到教育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