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小说的意象美

时间:2022-04-14 16:15:3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废名小说的意象美

废名的小说,不以性格丰满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而以奇异、鲜明、繁复的意象出奇。作者在营造他的小说世界时,也许并不经意。但这些此起彼伏、反复出现的意象却象一幅幅色彩鲜明、层次丰富的油画,那么深深地叠印在读者的心里,汇成了作者特异的审美范畴和人生探求。

废名小说的意象美

“树荫”意象。作品中出现得最多的意象是“树荫”,树荫是作者童年记忆中一个如梦如幻般美丽清凉的图景,也是作者理想社会的物化表象。江南水乡,随处可见树,没有树便没有江南,作品中的树或屹立桥头,或挺拔塔顶,或遮荫屋檐,或交织河墩,远路行人躲进树荫,休歇解凉,树荫是他们消热解乏的清凉剂,妇人们到树荫下的河墩上搓衣洗裳,更加从容不迫,更加“无风自凉”。村里的牛、城里的驴子在坝脚下放,牧人“喜欢伸开他的手脚躺在这里闭眼向天”。悠闲散淡如神仙一样。孩子们在门口的树荫下玩耍,“石地上的影子簇簇,便遮着这一群小人物。”

“桥”意象。“小桥、流水、人家”是典型的江南风景。废名的小说处处见桥,李妈屋前有座石桥,迎送路过县城的南来北往之客。陶家村通往菱荡的石桥更加历史悠久,来历不凡,乡人们都知道当年摆渡老汉与何仙姑的美好传说。莫须有先生挈妇将雏,下乡避难,一路走过王马桥、龙锡桥、赛公桥、仙寿桥这些“伟大的石桥”。莫须有先生小时“最喜欢过桥”,他对孩子们谈起家乡的桥来津津乐道,孩子们也“最喜欢过桥”,他们对老家的桥也有了一份与生俱来的天然情缘。童年的小林往往会“忽然”到了城外的桥上,远游的学子小林回乡,也要时时“站到桥上望一望”,去作旧时的怀想,今日的沉思。桥就像故土、母亲一样,是作者乡情的系念,童年心灵历程的载体。“桥”包含的共同意绪有孤独、寂寞、沉思、向往。少年心思,何处评说?唯有“桥”而已。桥是有“灵魂”的,是童年废名倾诉的“密友”,玩耍的伙伴,哀乐的见证,跨越的中介。

“坟”意象。死亡是人间的“自然”景象,寻常人们喜聚不喜散,喜生不喜死。但有生就有死,谁能幸免?死是生命的“忽然”,也是“必然”,废名的生命哲学,是充满宗教哲学意味的,具有辩证意义的思维。莫须有先生考察人生的“生老病死苦”,反思人生的“意义”,发现“世间是地狱,而地狱是天堂,一是结缚,一是解脱”。

废名笔下的坟地、绿草与石碑,只有“古画”才能相比,是不可缺少的“大地的景致”。更因为死亡代表终结,走向永恒,也就格外神圣。

废名的众多意象,无论是树荫、桥、还是坟。寄寓的都是或浓或淡的悲剧意识和禅理禅趣,聚集着废名对生命本体的思考,它们来自童年的感情经验,经过艰难的理性飞跃和跨越,奔向生命的终极审美。

【废名小说的意象美】相关文章:

谈谈诗歌的意象09-08

学生习作:《我读名著--小说的美》(网友来稿)04-14

语象 物象 意象 意境04-14

宋代诗歌中的梅花意象04-14

小议意象与意境(网友来稿)04-14

《药》中几个意象的分析04-14

近代诗词中的落花意象04-14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备考思路04-14

《故都的秋》审美意象构成解读12-01

古代诗词常见意象赏析(36个)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