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与毛姆无关

时间:2024-07-12 17:01:0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本与毛姆无关

在没有读过毛姆的任何著作之前,对他唯一的印象,是大学以来最喜欢的老师在文学写作法上对毛姆的激赏,以及其对《人性的枷锁》、《刀锋》等作品的强烈推荐。毛姆长于对女性心理的细致刻画,而且喜爱那些颇具讽刺意味的写法,因而,毛姆的作品在情感上总是显得冷峻。并非克制,而是出于对人性凉薄的清醒认识。这些因子上一次在银幕上的成功展现,是04年Anita Benning任女主角,同样由毛姆小说改编的《成为茱莉亚》(Being Julia),从中可以一窥毛姆作品的本质特征。

而《面纱》,从小说开始便显得不那么“毛姆”。或许因为小说大多时间以相对陌生的中国为背景展开,或许因为毛姆首次在写作手法上进行了变动(即从情节塑造人物),《面纱》原著在很多细节上处理得并不是很好,因此也被评论界称为“最不毛姆的毛姆小说”。但无论如何,原著中仍然能看到毛姆擅长的元素:女性意识的觉醒、人性可笑之处、冷漠的感情。而在电影版本中,即使没被完全剔除,也遭到弱化,使得《面纱》很少见地成为了一部不那么冰冷的毛姆小说改编电影。

毛姆的小说,试图讲述一个肤浅女子如何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故事,关乎女性心灵成长的问题。而好莱坞的电影只想讲一个没有那么多心理描写的故事,讲一对近似陌生人的夫妻怎样在恶劣环境中找到对方,关于某种可以称为高尚的爱情。各自不同的主题从起始处便可看出。小说开篇是Kitty和Charlie私通被Walter发现的慌乱场面,此处可以看作Kitty意识逐渐发生变化的关键点;而电影,第一个镜头展示的即是桂林秀丽的山水,其间点缀各怀心事的Kitty与Walter,很明显,只能视为二人关系发生变化的起点。

正是主题上的差异,是Walter的戏分剧增,一下子从小说中Kitty的背景,升格到男主角,还由他引出许多关键情节。须知,小说中甚至连Walter救死扶伤的场景都从来没有正面表现过,仅由旁人口述表示。我揣测这和Edward Norton的制片人身份有着莫大的关系,不过平心而论,Walter从性格上的确是一个非常适合Norton的角色。这样,毛姆原著的女性视觉在最大程度上淡化了。

同样,小说里的Kitty从来就没有爱过Walter,即使在她了解真相了解Walter了解自己之后,甚至在回香港之后仍然和Charlie发生了关系。Walter也比电影要阴暗许多,只要了解到毛姆的灵感来自一个关于丈夫杀死不忠妻子的传说,便不难猜到Walter最初的用心。小说的处理使得人性更加饱满,而在电影里,一切得到简化,因为“高尚”,所以重新“爱上”,奇妙的是,这么通俗简单的故事,在优美的镜头语言里竟然能零星地散发出打动人心的力量。或许桂林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面纱》倒是很好的一部广告片。(这么说并不是怀疑电影的诚意,相反,《面纱》的制作用心可谓精良。)

最后,关于合拍片。《面纱》算是很好的尝试,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因为合拍片的关系,就把其中一个重要场景香港,转换成了上海?虽然两地同样繁华,洋人聚集,但明显从香港跑到广西要合理得多啊。。

【基本与毛姆无关】相关文章:

患难之交毛姆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6-18

说课稿的基本步骤06-28

基本笔画教案05-15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0-07

细胞的基本结构教案11-17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2-21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0-25

实习报告的基本格式要求12-14

基本药物工作总结06-28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