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教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6:08:5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指南录后序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指南录后序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基本句式。

2、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概括、鉴赏语段的能力。

3、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4、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的交错使用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目标1与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4。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译、讨论、串讲相结合。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集腋成裘:(背诵此首诗歌)

过零丁洋①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②干戈寥落四周星。③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④零丁洋里叹零丁。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⑥

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右丞相,汉奸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

注释:

①零丁洋:在现在的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②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③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④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这句是对当时感到惶恐的回忆。

⑤零丁:孤独貌。一二七八年,文天祥在今广东海丰的五坡岭被元将张弘范俘获。张弘范要继续追击在崖山的帝,强迫他随船前往。经过零丁洋时,文天祥就写了这诗。这句是写当时感到零丁的心情。

⑥丹心:红心,忠心。照汗青:照耀史册。汗青:在纸没有发明以前,古人写字用竹简,先将竹简用火烤干水分(竹汗),可以防蛀,称为汗青。这里指用竹简写的历史。

品评: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二十岁就状元及第,少年得志,不免纵情声色。后来元兵南侵,江淮告急,便一改故态,精忠报国,至死不渝。诗风也一变为雄浑沉挚。其集中《指南录》、《吟啸集》、《集杜诗》等部分,忠义慷慨,可泣可歌,为我国文学添加了光辉的篇页。这首诗作于宋亡的那一年。当时帝君臣逃到崖山,张弘范追踪袭击。最初由于另一位民族英雄张世杰的防御得力,没有攻下。张弘范就要被囚随军的的文天祥写信劝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就将这首诗给张弘范看,挫败了诱降的阴谋。但不久,崖山宋营仍然陷落了。事后,张弘范在崖山一块石头上大书“张弘范灭宋与此”。后来有人在这行字上面加了一个宋字,成为“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又有人在石旁题诗道:“勒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这样,张弘范就被如实地画出了他的卖国求荣的汉奸面目。历史毕竟是公正的,暴力不能改变或掩盖真实。

讲解: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文天祥断然拒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作者首先回想了自己的一生:由刻苦读书进入仕途,到戎马干戈为国征战。第二句中的“寥落”,表明了南宋末抗元斗争的局势,渗透着作者的惋惜和痛心。投降派苟且偷安,主战派寥寥无几,文天祥孤军奋战,寡不敌众,才屡遭惨败,宋王朝危在旦夕。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沉痛地抒写了“干戈寥落”中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国家已像风中柳絮,个人更像雨中浮萍,亡国孤臣,风雨飘摇。接着作者具体描述:“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作者以两次激战为背景,巧妙借用地名和感情词语的同音重复,深沉地抒发了战败时和被俘时的心情。作者的所“说”所“叹”,不只是个人的不幸和愁苦,而且更饱含着剧烈的亡国之痛。最后,作者从沉郁悲痛转为昂扬壮烈,以高亢的笔调、磅礴的气势,表明了自己在生死关头的毅然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慨和高风亮节。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市)从容就义。这两句诗成了后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二、导入:

文天祥的诗歌,特别是他后期的诗歌,大多是叙述他抗元的战斗经历和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今天我们要讲读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作者)就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写的一篇序言。

“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赠序”和“书序”。“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介绍作家生平或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赠序与书序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如《送东阳马生序》

三、预习堤示:

(一)解题:

1、为什么称《后序》。

2、诗集的命名由来。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二)语言知识积累:

1、字词解析。

①注音释义。

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

吕师孟构恶(è)于前(坏事。构恶:做坏事。)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远)

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

境界危恶(è)(恶:困难。)

数(shǔ,列举)吕师孟叔侄为逆

骑数(shù,数目)千过其门

予分(fèn,名分、职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衣食所安……必以分(fēn,分给)人

至京口,得间(jiàn,空隙、机会)奔真州

予在患难中,间(jiàn,空隙、机会)以诗记所遭

与乱石(jiān,中间)择其一二扣之

②通假字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现”。)

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

(三)本文共八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你认为怎样划分,每部分写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第1-5段),叙述出使元营的经过及逃亡路上的种种磨难,抒发九死一生的感慨。第1至第3段重在记叙,第4段以抒情为主。

第二部分:(第6----8段),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来阐述自己报国的心志。

四、文本解读:第一至三段

(一)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一段。

1、注意重点字词语句:

⑴重点字词:(课文注释:除、都督、路、修门、萃、会、纾难、觇)

A战、守、迁皆不及施。   迁:迁都。施:实施,布置。

B莫知计所出。    莫:无定指代词,没有谁。

C予不得爱身;爱:顾惜,舍不得。身:自身,自己。

D于是,辞相印不拜    拜:接受任命。

E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翌日:第二天。

⑵重点语句解析:

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明确:

“一”,是动量词。“一行”,是走一趟意思。“谓……为……”是“说……是……”意思。全句译作“大家说我走一趟是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的。”

②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明确:

“爱”,吝惜。“意”估计。“北”,元军方面。“尚”,追。“可以”,可以凭借。“口舌”,代“言辞”。“动”,说动。全句译作“国家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不能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估计元军方面也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言语说动的”。

2、学生举疑问难。教师释疑解难。

3、指名通译,教师点评。

4、点评,总结:

(1)提问: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明确: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2)提问: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

明确:心情是:“予不得爱身”(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望去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回来后好寻求挽救国家的策略)。

小结段意:挺身北行纾国难。出使北营的背景、心情与意图;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三段:

1、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二、三段。

注意下列重点字词语句:

⑴重点字词:(课文注释:遽、度、数)

A、不复顾利害(偏义复词,偏指“害”危害)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诣:到……地方去

⑵重点语句解析:

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不幸的是,先有吕师孟干坏事,后来贾余庆又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于是被弄到了就不可挽救的地步。

②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将”,将要。“以”介词,凭。“以”后省略了表示“隐忍以行”意思的宾语。“为”,读wéi,作为。,全句的意思是:(正如)古人所说:“将要凭(隐忍而行)的做法有所作为。”

2、学生举疑问难。教师释疑解难。

3、指名通译,教师点评。

4、点评,总结: 

(1)提问: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的?

明确: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按:吕师孟叔侄先后投降元军,文天祥曾上书要求宋朝杀掉他们的亲属,因此和吕师孟结下了仇恨。“构”,造成、结成;“恶”,怨恨、仇恨。“构恶”,即“结仇”。贾余庆在德祐二年二月元军使者入临安城封府库之后,他以右丞相充“祈请使”出使元军,与元军合谋扣留文天祥。“献谄”,向敌人献媚,指合谋 扣留文天祥。这两个分句也可泽为:吕师孟以前和我有仇,贾余庆在背后(卖国)媚敌出卖我。)第三阶段是:“未几……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2)提问:文天祥既然“分当引决”(按理应当自杀),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暗中忍受着去了)?明确:“将以有为也”(“以”后省代词“此”。全句可译为:是打算借此机会有所作为啊!这句话出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

小结段意:慷慨陈词遭扣押。出使北营,震慑敌方,身受羁縻和被驱北上;表达了他忍辱负重,图谋再举的思想。

五、复述文天祥的遭遇。

1.复述的准备。

分两步:先逐段讨论复述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全班齐读一遍。

第1段应注意的是:①时间(只有两天,即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和“翌日”)。②出使元营原因(兵临城下、“北邀当国者相见”)。③作者的意图(“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④作者任职及官衔。

第2、3段应注意的是:①主要是被拘留和被挟北行二事。②先说初至北营的情况,后说情况的变化;说情况的变化,又是先说变化的原因,后说变化的过程。③说被拘留一事,重在“求死”一语;说被挟北行一事,重在“隐忍以行”一语。

六、强化检测:

1、选出诵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C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D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注音并解释词语:

[靡]

A动词m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

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B动词mí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

C形容词mǐ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

D副词mǐ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

数(音shǔ义列举罪状)吕师孟叔侄为逆

②此数(音shù义几<不确定数>)者用兵三患也

③范增数(音shuò义屡次)目项王

④蒙冲冲舰乃以千数(音shǔ义计算)

⑤今夫弈之为数(音shù义技术),小数也

①予分(音fèn义名分)当引决

②五谷不分(音fēn义区分)

③舟首尾长约八分(音fēn义长度单位)有奇

④衣食所安,……必以分(音fēn义分给)人

⑤自分(音fèn义料想)已死久矣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课文第四、五两段。

一、知识储备:

1、浙江温州文信国①祠联: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②,忠胆若铁石;

敢问何为浩然正气③,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④。

花外子规⑤燕市⑥冷;柳边精卫⑦浙江潮。

2、北京文天祥祠联:

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

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禋⑧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3、海丰县方饭亭联:

热血腔中只有宋;孤忠岭外更无人。

〔注释〕:

①文信国:文天祥曾被封为信国公。

②龟鉴:龟,龟卜;鉴,镜子。龟鉴,借鉴。

③浩然正气:《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④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⑤子规:鸟名。又名杜鹃,鸣声悲切,从夜鸣叫到天明,声似“不如归去”。有“杜鹃啼血”之说。李白《蜀道难》:“又见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⑥燕市:元大都,今北京。

⑦精卫:神话中的鸟。“精卫填海”,常指按照己定目标,奋斗不止。

⑧禋:祭祀。

4、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从列出的六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七擒:                            

北拒:                             收二川:                      排八阵:                         

答案: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东和孙吴,北拒曹魏,收取东川西川,摆设八阵图。

二、学习第四段

1、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四段。

注意下列重点字词语句:

⑴重点字词:

A、诡踪迹,草行露宿

B、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C、已而得舟

D、以至于永嘉

⑵重点语句解析: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一句翻译最正确的一句是(B     )

A(我)贫困饥饿,深感无聊,敌人悬赏捉拿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呼唤求救都办不到。

B(我)困窘饥饿,无所依托,悬赏捕捉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呼唤求救都办不到。

C(我)贫困饥饿,无所依托,敌人又紧追不舍,天高地远,喊(天)呼(地),(天地)也无法听到。

D(我)困窘饥饿,无所依托,敌人又紧追不舍,天高地远,喊谁都听不见。

2、学生举疑问难。教师释疑解难。

3、指名通译,教师点评。

4、点评,总结:

⑴第4自然段写北行路中得脱的行程。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至京口……中兴机会,庶几在此”,写得脱后的喜悦。

第二层,“留二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写受误会后的困境。

第三层,“已而得舟,……以至于永嘉。”写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

⑵要求学生注意画出那些既能准确表明作者活动的特点,又能表达作者急切、紧张的心情,以及连续所经历的坎坷的动词;领会作者用词灵活多样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明确:

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有:“奔”写出了当时迫不择路的极快速度;“变”“诡”二字反映了形势突变以及自己采取的果敢行动;“避”“出”“渡”“入”“展转”“至于”等一连串动词,反映了作者迅速离开险境的情况,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急于南下组织力量抗元以报效国家的急切心情。

小结段意:历经艰险归南方。写出京口抵永嘉的苦难历程,表现了作者经历艰险,仍力图中兴的心愿

二、学习第五段

1、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五段。

注意下列重点字词语句:

⑴重点字词:

⑵重点语句解析:

A、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庄子》中有“死生为昼夜”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的话。意思是:死和生,就像有昼夜有夜的自然现象一样平常。文天祥这样讲是表现他在生命面临危险面前泰然有若。全句译作:死与生,如同有昼有夜一样是极平常的事,死就死了。可是危难险恶的处境不断出现,(真)不是人生在世能够忍受的。

2、学生举疑问难。教师释疑解难。

3、指名通译,教师点评。

4、点评,总结:

⑴解读第5段。

①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一显著特点,即“叙述和抒情相结合”。请指出第五段在结构上与前面1、2、3、4段的关系:

明确:

如“预习提示”所指出,这具体体现在第1-3自然段侧重记叙曲折艰难的经历,第4自然段则偏重于对这种经历的慨叹,前者是后者的必要铺垫,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的自然流露与抒发。例如,第2自然有“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第4自然段则有“诋大酋当死……”;再如,第3自然段有“至京口,得间奔真州”,第4自然段则有“去京口……几自刭死。”让学生理解了上述关系之后,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本段的层次结构

②本段的层次结构。

明确:第5自然段,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的心志。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此句引出“及于死”的危难,总起下文。

第二层,“诋大酋当死;……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共用17个排比句。情感真挚,气势磅礴,再现了文天祥此次北行历经的磨难。

第三层,“呜呼!……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思想感情向前推进,进一步抒发了出生入死而国事难为的伤痛。

③本段中间连用多少个“死”字,这样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

南宋爱国政治家、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以自述抒怀的形式, 历数作者自己出使北营被扣及伺机脱逃九死一生的艰险历程。文章气宇轩昂,慷慨悲歌,尤其是一连串地集中运用“死”字句,气断声吞,扣人弦心,爱国之志,充满字里行间,舍生取义的崇高品格跃然纸上。这里,为论述的方便,先将有关文字抄录并编号注明“死”字次序如下:

呜呼!予之及于死(1)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2);骂逆贼当死(3);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4);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到死(5);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6);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7);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8);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9);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1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11);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12);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13);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14);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15);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16);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17);至通州,几以不纳死(18);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19)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20)生,昼夜事也,死(21) 而死(22)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凡“死”字共二十二处。这些“死”字,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既准确鲜明,又形象生动,可谓妙语纷呈,出神入化!

从这段文字的结构来分析,“死”①为总述“死”的境地及危险性,具有提领下文“死”②至“死”(19)共十八个“死”字的作用。这十八个“死”字句,以并列排比形式出现,每句均以分号隔开。“死”(20)至(22)三个“死”字归纳以上十八种“死”的可能性,表明作者对“死”的看法和态度,“死而死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分显示其以“死”报国的宏伟决心和凛然正气。 

从“死”的词性划分,作名词的“死”有①、⑨、(12)、(19)、(20)、(21),共六个,或作主语,或作宾语;作动词的“死”有②、③、④、⑤、⑥、⑦、⑧、(10)、(11)、(13)、(14)、(15)、(16)、(17)、(18)、(22),共十六个。

从“死”的危险划分,有的来敌方(元营),如②、③、④、⑥、⑧、(10)、 (13)、(15)等,用以揭露元军的凶狠和残暴;有的来自内部(南宋),如⑦、⑨、 (11)、(14)、(18)等,用以披露南宋的混乱和腐败;有的来自环境的险恶,如(12)、(16)、(17)、(19)、等,用以透露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从“死”的方式划分,主动(自杀)的“死”仅有⑤、⑥、⑦三个,表明作者自己的赤胆忠心;被动(他杀)的“死”有其余十四个( 即所有来自敌方和南宋的“死”的威胁),显示文天祥的高风亮节。

⑵诵读练习。

基本方式是齐诵、自由练习诵读、诵读的检查。以下是指导诵读的要点:

①可以分层练习,难背诵的地方(主要是上表中③④⑤三项,即由扬州经高邮至通州这一段经历)要反复进行练习。

②要提示学生,18个排比句中包含着叙事成分,作为前两段概括叙事的补充,但它们的基调是抒情,抒发了作者为国捐躯、万死不辞的情怀,读时要表现出这种基调来。

③为了有效地表现出这种基调,首先要突出各句中的重音,如“诋”“骂”“争”“备不测”“物色”“仿徨”等等;其次要注意停顿,每个分号处都应有较长的停顿。

④要细心品味两上“呜呼”和三个“矣”所表现的语气是有区别的。

第一个“呜呼”表达了已将生死置于度外的感情;

第二个“呜呼”表达了山河破碎、国事难为的伤痛;

第一个“矣”处于统领句末,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宜重读;

第二“矣”处于前一层结句之末,有总结上文的作用,宜轻读;

第三个“矣”,处在文意转折(“而境界危恶”)之前,宜急收。

小结段意:以抒情为主,表明爱国、忧国心志。

至此,要求学生当堂熟读、背诵本段,使他们受到作者高洁情操的强烈感染。为强化记忆,可先将课文结合北行路线、脱险行程图例来理解记忆,也可将课文化整为零分块识记,如前三个“当死”、三个“几……死”可为一块,后十二“……死”又可分为三块。先个人读,再分组读,后全班读。

以上第1--4自然段是全文的第一部分,第4自然段是全文抒发感慨、表达心志的高潮,是前一部分的深化和后一部分的提引

三、强化练习:

.1、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至京口,得间(音jiàn义空隙)奔真州

②间(音jiàn义间或与接近)以诗记所遭

③道芷阳间(音jiàn义走小路)行

④中间(音jiān义介入,夹杂)力拉崩倒之声

⑤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音jiān义一会儿)

⑥又间(音jiàn义秘密地)令吴广至次所旁丛林中

⑦于乱石间(音jiān义中间)择其一二扣之

2、与“予之及死者”的“者”用法不同的是:D

A、北邀当国者相见

B、无留北者

C、使来者读之

D、以上三项都不是。

3、与“几无所救死”的“所”用法不同的是:D

A、莫知计所出B、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C、间以诗记所遭D、为巡船所物色

四、点击高考:

续写句子,使整段文字衔接顺畅

掀开中国历史的重重帷幕,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岁月的烟尘,清晰地昭示着后人,假如当初商纣王能听从比干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假如___?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又哪能称雄于六国?如果___?综上所论,不难看出___。

提示:吴王夫差------伍子胥    蔡桓公---------扁鹊    楚怀王---------屈原   

鲁庄公--------曹刿       齐威王--------邹忌    唐太宗--------魏征

答案:

1、(假如)当初楚怀王能听取屈原的意见,又何至落得个客气他乡的下场?

2、(如果)当初鲁庄公不听取曹刿的建议,又哪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3、是否能采纳正确的意见,是成败得失的关键。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课文第六、七、八三段。

一、妙语珍藏: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蓠趣未穷。宁可枝头抢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我送走了那个可弃可恨的昏君,零丁洋未过,我就被远兵的罗网网住。

    我回头看那无止境的路,从临安到岭南,这一路我的确奔过来的。我的人生又何其相似。当年,我心怀抗元大志,跨上战马,驰骋沙场。我在奔向战场,也是在奔向我人生的另一处归鸿:大丈夫志在军营。

    可是临安府,容得了一代糊涂君王,容得了一群窝囊庸臣,却容不了一颗誓死效忠的赤诚之心!所以,我深深明白,我只能永远奔跑,哪怕只杀一个元兵,收复一寸疆土。荆棘算得了什么,刀光剑影又有何畏惧。

    今夜,我却被困在暗牢,也许永远不能跨上我心爱的坐骑,去驰骋边疆,驰骋信念,驰骋人生了。箫声吹得人哀怨,但哀怨从来不属于伟丈夫,士可杀不可辱。铁骨铮铮的文天祥怎能跪着生!

    燕山月静静洒下,秋菊无声无息地盛开,塑一座圣洁的雕像。

    奔跑让我遍体鳞伤,抛头洒血,奔跑又让我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跃--意志,应该在残酷和无情中超强。

    生命是一江春水,抒写了热情和奔放,教人在激情中意气风发;

    生命是一泻瀑布,宣誓了坚贞和不屈,教人在挫折中不懈要求。

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灵上跨跃

二、学习第六、八段

(一)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六、八段。

1、注意下列重点字词语句:

⑴重点字词:

A、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C、是年夏五,改元景炎。

⑵重点语句解析: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我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

2、学生举疑问难。教师释疑解难。

4、指名通译,教师点评。

5、点评,总结:

要求用课文原句回答并解说。

(1)提问:诗集的由来是怎样的?

明确:文天祥“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在患难当中,有时用诗来记录所遭遇的事情,现在保存着那些稿本不忍心丢掉……)。

(2)提问:结集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目的是“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打算把它藏在家里,使后世人阅读它,同情我的志向啊。文天祥的志向是什么?中兴复国。)

(3)提问:为什么要以《指南录》命名?

明确: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小结第二部分6、8段段意:第六段: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的目的。

第八段:交代写作的时间和诗集的命名。

三、学习第七段

1、对照课文注释自学自读自译第七段。

注意下列重点字词语句:

⑴重点字词:(幸、何为、僇、遗体、行、殆、责、无以、义、赖、修、雪、九庙、所谓、向、委、愧怍、微、诚、正丘首)

⑵重点语句解析:

A、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

明确:(参考译文)我能死里逃生算是幸运了,可幸运地活下来要干什么呢?

B、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明确:(参考译文)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恶鬼去杀贼,这就是义

C、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明确:(参考译文)唉!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处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

D、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明确:(参考译文)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

2、学生举疑问难。教师释疑解难。

3、指名通译,教师点评。

4、点评,总结:

第七段正面阐述自己的报国心愿。这段议论体现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文天祥作为正直士人的代表所能体现的最高思想境界。这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四、全文总结:

1、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自身的艰险经历表达了以身许国的决心和奔走报国的意志,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的英雄壮举与历史上一切爱国志士一样,他们的报国行为是非常感人的。他们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表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实在可歌可泣。

    文天祥北行之举对敌方的实力估计是不足的,他企图以言辞说服敌人退兵是极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爱国思想的实质是对于南宋朝廷的忠心,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2写作特点:.本文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

表现在:

①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例如第2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②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例如第4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③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如第3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四、强化练习:

1、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2、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B动词jiàn

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

C量词jiān

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副词jiàn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

[如]

A动词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

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

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

B介词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

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

3、古今异义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

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4、句式解析:“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

为巡船所物色

为巡徼所陵迫死

五、点击高考:

文天祥友人邓剡作《念奴娇驿中别友人》: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① 词中颂扬文天祥南归路程战胜种种危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词中借以抒写破国之恨的典故有(     )

A借东风      B铜雀春情       C金人秋泪        D回旗走懿

③“睨柱吞嬴”典出《____________》,文天祥在这里借指的是(     )

A诋大酋伯颜失信     B骂逆贼吕师孟叔侄      C与贵酋争曲直     D贾家庄受凌迫

答案:

①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②B、C(“铜雀春情”:杜牧《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言周瑜如不能得到东风的帮助,就不能战胜曹操,二乔(孙策妻大乔与周瑜妻小乔)可能做了俘虏,被曹操关在自造的铜雀台里。这里是指后妃被金人俘去。“金人秋泪”:“金人”就是铜人。魏明帝时,要把汉建章宫前的铜人搬到洛阳去,才拆下来,铜人眼中就流下泪来。后来以此代表亡国之痛。“回旗走懿”言作者自誓死后也要抗金)

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A

六、含英咀华: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⑴。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⑵。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⑶;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⑷:在齐太史简⑸,在晋董狐笔⑹,

在秦张良椎⑺,在汉苏武节⑻;为严将军头⑼,为嵇侍中血⑽,

为张睢阳齿⑾,为颜常山舌⑿;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⒀;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⒁;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⒂;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⒃。是气所磅薄⒄,凛然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⒅。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文天祥《正气歌》节选。

⊙注释

⑴赋,赋予。流形,各种形体,指下面所说的宇宙间的一切。开篇二句总引全诗。

⑵此二句化用《孟子公孙丑上》中句。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⑶皇路,指国运。明庭,圣明的王庭。此二句意谓当太平时代,这浩然之气就很和平地吐露出来,在朝廷上发挥其作用。

⑷丹青,画像,这里是泛指为后人所纪念。垂丹青,意谓其人虽死犹生,名留后世。以下十六句,引经据典,数说历史上具浩然正气之人杰。

⑸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大夫崔杼杀齐庄公后,“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⑹典出《左传宣公二年》:赵穿杀晋灵公,时晋国执政大臣赵盾逃亡在外,未出国境,闻讯而返。“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赵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返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⑺典出《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先世为韩国人,秦灭韩,张良破家财为韩报仇,得力士,为铁椎,重一百二十斤,狙击秦皇于博浪沙道中,误中副车。始皇大怒,下令搜索国中,但始终未拿获张良。椎,chuí。

⑻典出《汉书苏武传》:汉武帝时,苏武奉使至匈奴,被扣留。匈奴屡次胁迫苏武投降,均遭拒绝。后来,苏武被流放到北海上。他为了表示不忘汉廷,终日手持汉节,在海上牧羊。被羁留前后十九年,节毛尽脱。

⑼典出《三国志蜀志张飞传》:齐备入蜀,严颜守巴郡,为张飞所败,被俘。张飞问:“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⑽典出《晋书嵇绍传》:晋惠帝永兴元年,皇室内部发生战争。侍中嵇绍从惠帝战于荡阴,军败,百官及侍卫皆溃散,飞箭雨集,绍以身遮蔽惠帝,被乱箭射死,血溅帝衣。事后,惠帝左右的人要把这件衣服洗干净,帝说:“此嵇侍中血,勿去!”嵇,jī。

⑾典出《旧唐书张巡传》:(安史之乱时巡回守睢阳)“巡神气慷慨,每与贼战,大呼誓师,眥裂血流,齿牙皆碎。……及城陷,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眥裂,嚼牙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睢,suī。

⑿典出《新唐书颜杲卿传》:颜杲卿为常山太守,常山在安禄山辖境内。安禄山反,他起兵讨贼,反城破,被俘,送洛阳。“杲卿至洛阳,禄山怒曰:‘吾擢尔太守,何所负而反?’杲卿瞋目而骂曰:‘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噉之。詈不绝。贼钩断其舌,曰‘能复詈否?’杲卿含糊而绝。”

⒀“或为辽东帽”二句,典出《三国志魏志管宁传》:东汉末管宁有高节,是在野的名士,他因时代混乱,政治黑暗,避乱辽东,终身不仁。在家“恒着皂帽”。

⒁“或为《出师表》”二句,典出《资治通鉴》:蜀汉后主建兴五年三月,诸葛亮率大军由汉中北代曹魏,上《出师表》。

⒂“或为渡江楫”二句,典出《晋书祖逖传》:东晋元帝时,北方为少数民族占据,祖逖力主北伐,恢复国土。元帝用为夺威将军、豫州刺史。他率军渡江,中流击楫发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词气慷慨,大家为之感动。他渡江后,征讨石勒,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失地。楫,jí。羯,jié。

⒃“或为击贼笏”二句,典出《旧唐书段秀实传》:唐德宗时,朱泚谋反,重段秀实威望,想引为同谋,召与议事。“秀实戎服,与泚并膝。语至僭位,秀实勃然而起,执休腕,夺其象笏,奋跃而前,唾泚面,大骂曰:‘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我岂逐汝反耶?’遂击之。泚举臂自捍,才中其颡,流血匍匐而走。凶徒愕然。……秀实乃曰笏,‘我不同汝反,何不杀我?’凶党群至,遂遇害焉。”笏,hù。

⒄旁薄,同“磅礴”,充满广被之意。

⒅地维、天柱,指地和天。

【译文】:

天地之间正气存,赋予形体杂纷纷。地上江河与山岳,天上日月和繁星。人有正气叫浩然,塞环宇满盈盈。生逢圣世清明年,平平和和效朝廷。国难当头见气节,永垂青史留类名。齐国太史不惧死,崔杼弑君载史籍;晋国董狐真良史,手握“书法不隐”笔;韩国张良雪国耻,椎杀秦皇遭通楫;苏武留胡十九年,终日手持汉朝节;巴郡太守老严颜,甘愿断头不妥协;晋代侍中名嵇绍,为救国君酒热血;张巡当年守雎阳,咬牙切齿讨逆贼;常山太守颜杲卿,骂敌骂断三寸舌;辽东管宁“着皂帽”,清操自励若冰雪;诸葛《出师》复汉室,鞠躬尽瘁何壮烈!祖逖渡江誓击楫,奋威慷慨吞胡羯;秀实夺笏击狂贼,贼头破裂直流血。浩然之气多磅礴,志士英名万古存。每当正气贯日月,谁把生死放在心。地靠正气得以立,天靠正气成至尊。三纲靠此得维持,道义以此为本根。

 

【指南录后序教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指南录〉后序备课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祝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04-14

《日知录》三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二)04-14

故都的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04-14

美美与共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04-14

雨巷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沁园春长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李商隐诗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3-04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高一必修荷花淀教案设计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