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晨读材料三十四网友来稿

时间:2024-10-13 23:14:47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晨读材料三十四(网友来稿)

策划组稿:韩维加

语文晨读材料三十四(网友来稿)

参加编写:

朱建国 赵 敏 陈家利 杨 军 嵇学丽

章婷婷 石 秀 朱丽丽 谢继合 朱海燕

第十二周 星期三

哲言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解读】河边长满着茂盛的青草,出门的人老远就可以看见;不觉勾起绵绵的思绪,想念那远方的人儿。这两句诗是描写妇人因丈夫出门在外,面对着青绿的河畔草,不禁兴起对远方“丈夫’’的绵绵思念。“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这两句诗常用来表示对远方情人的思慕依恋。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唐武则天《催花诗》

【解读】有一次,唐武后要在立春前二天去上苑赏花,当时天气还很冷,花儿还未开放,武后就作了这首“催花诗”,意思是:园里的花儿必须连夜尽快地开放,不要等到明天早晨的风吹过后才开放。传说第二天她带着文武百官到达上苑时,原来还是一朵朵含苞的蓓蕾,果然在一夜之间全部绽放了。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金瓶梅词话十四回》

【解读】如果命中注定会有的东西,不论事情如何曲折演变,最后终究会得到;如果命中注定得不到的东西,不论如何用尽心思,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幻。这两句俗语中含有非常深刻的宿命论的意味,对人生与世事充满着无奈与悲观。现今也有人用“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两句俗语,来劝人凡事应该顺其自然发展,不可强求。

诗词

城东早春

口 杨巨源①

诗家清景在新春②,绿柳才黄半未匀③。

若待上林花似锦④,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杨巨源(生卒年不详),字景山,蒲中(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官至礼部郎中。在当时以能诗著称,为后进诗人所师事,长篇流于刻琢,绝句比较平易。②清景:美景。③半未匀:指初绽的柳叶在柳枝上尚未普遍萌芽。④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扩充。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赏析】这首写景诗写得很别致。表面上诗人在写城东所见的早春景致及想像城东仲春花红柳绿的风光:早春时,柳丝刚刚吐芽,远远望去,一丛柳丝黄中染绿。那么,倘若在仲春时节,帝王宫苑上林苑繁花似锦时,这一带应该满是踏春游春的人了。此诗格调轻快,又寓有理趣,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本诗看做是作者的创作见解:诗人应该感觉敏锐,开风气之先,发人所未发,不能跟在别人后面写熟套子。所谓寻春须是先春早。二是认为此诗表达了一种政治见解,诗人把暂时还默默无闻的人才巧妙地比作初春的嫩柳,尽管他们地位卑微,还不成熟,但都蕴涵着强大的生命力,只要给予适当的机会,就会长大成材。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发现他们身上的潜力,提供他们成长的土壤。而一旦他们功成业就,像官苑灿烂的鲜花一样开放时,人人都会鉴赏爱惜!这其实是古代怀才不遇的文人对朝廷的讽刺--为什么不能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非要人才自己苦苦挣扎出来呢?

素材--“廉洁”格言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隋)王通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于谦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汉)韩婴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 --《吕氏春秋贵公》

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湿也而后苔生焉。--(明)刘基《郁离子》

人心不足蛇吞象。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周易颐》

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宋)朱熹《四书集注大学》

欲心难厌如溪壑,财物易尽若漏卮。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

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 --(法)安格尔

谁强占东西越多,谁胃口就越大。 --南斯拉夫谚语

露水再大,填不满一口水井;金钱再多,填不满贪婪的眼睛 --印度谚语

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 --(宋)陆游

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 --(明)冯梦龙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淮南子》

白璧本不瑕,青蝇亦何为。 --(明)徐渭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 --《乐府诗集》

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汉书郑崇传》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一一苏轼《前赤壁赋》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唐)冯道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物若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唐)李白《古风》

人心难满,欲壑难填。 --谚语

当了宰相望封侯,做了皇帝想成仙。 --俗语

人的占有欲是从来不会停止不前的。 --(英)高尔斯华绥

素材--事例精选

陈毅不为亲属谋私

解放初期,陈毅出任上海市市长,妹妹陈重坤想让他帮助解决升学问题。陈毅不帮这个忙,对妹妹说:“你自己凭本事去考,考上了就读,考不上就回家种田。我是共产党的干部,人民的市长,绝不搞裙带关系。”后来,陈重坤依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个医务训练班。

彭总罢宴

1959年,彭总率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访问东欧八国。彭总历来主张节俭,反对不必要的宴请,为国家节省外汇,所以在布达佩斯就明令以后不再到使馆吃饭。当我驻罗马尼亚使馆又准备宴请时,彭总十分生气地对国防部外事处长说:“告诉你,我是不吃。要吃,你自己吃!”说完,头也不回地走进会客厅,再也不肯出来。开始,使馆的同志还想去劝他,但被了解彭总脾气的同志劝阻了。他们说,彭总在这种问题上是非常严肃的,从来不搞下不为例。当时已过中午,彭总的随行人员建议做一碗面条,外加一点辣椒。果然,彭总看到这碗简单的面条,高兴地笑了。

王良为官,妻子曳柴

东汉建武六年,王良任大司徒司直。在任时恭谨俭朴,妻子儿女从不上衙门。他自己盖的是麻布被,用的是陶器。下属司徒史鲍恢因事到王良故乡东海,顺便去他家看望问候,正好王良妻子穿着麻布裙拖着柴禾从田里回来。鲍恢对她说:“我是司徒史,特意到府上来看看有没有书信要带,想拜见夫人。”王良妻回答:“我就是夫人。辛苦你了,没有书信要带。”鲍恢赶紧下拜行礼,感叹良久然后返回,听到这件事的人没有不称赞的。

毛泽东的家庭收支账

下面是毛泽东1968年1月家庭生活收支详细账:

收入部分有三栏,分别是:“上月接转。14095.45元,毛泽东工资404.8元,江青工资243元。”那个时候,主席家里有1万多元活钱在账上不新鲜。因为毛主席50年代的稿费就达100万元,但主席本人不经手,由中央特别会计室管理。有时家用不够,或有重大的用场,经毛主席同意,才能从稿费中拨转、开支。

支出一栏有六项:“月房租费125.02元;12月、1月党费共40元;日用消费品92.96元;液化气9.6元;伙食659.13元…‘送王季范、章士钊4400元”。

从账目上看,这个月的伙食659.13元,已超过了当月毛泽东、江青工资的总和。说明在60年代,毛泽东的家庭和中国普通民众的家庭一样,工资收入的主要用途是糊口,吃是家庭支出的第一要事。

作为主席,毛泽东主要是吃用自己的工资,他不用公费,也没有各种各样的应酬、餐会、请吃或白吃。

在生活费用的开销上,毛泽东很注意节约,月收入不平衡,毛泽东就找工作人员来询问,叮嘱注意节俭。对江青,如果摄影方面钱花多了,就控制购衣物。江青跟着毛泽东的时候,也不是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

(摘编自《扬子晚报》2002.10.13)

文言

蝜蝂

蝜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选自柳宗元《蝜蝂传》)

【参考译文】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不管遇到什么东西,总是拿起来,把头翘得很高,使它不掉落。它背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劳也不肯住手。它的背粗糙不平,堆积在上面的东西因而不会散落。最后被压得跌倒在地爬不起来。有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但是,它爬起来以后,如果能走了,又跟以前一样去拿东西。它又喜欢向高处爬,爬得精疲力竭也不肯停止,直到坠落而死。

【文意提示】这则寓言讽刺了官场中的一些利欲熏心、不知悔悟的人,刻画了他们贪婪到极点的丑态。

【语文晨读材料三十四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语文晨读材料三(网友来稿)08-27

语文的生命之创造语文(网友来稿)06-19

语文学习歌(网友来稿)09-19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网友来稿)08-04

我上语文课(网友来稿)09-21

静听天籁(网友来稿)10-21

十五的月亮(网友来稿)08-29

印象张艺谋(网友来稿)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