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三维教学再探

时间:2024-10-05 10:39:1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学科三维教学再探

     

语文学科三维教学再探

          湖南常德市一中高中语文组  汤登仲

    1998年第1期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与第10期《语文教学通讯》分别介绍了我校《“三维”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的实施情况①② ,一年多来“三维”(阅读、积累、运用)教学的实验研究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参加实验的高、初中四届学生共13个班级(已毕业三届)的语文素质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截至98年11月,实验班学生累计公开发表了159篇文章;实验教师累计公开发表了21篇研究论文。

    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在于我们深入探讨、并不断改进与完善“三维”教学模式,使之成为从教学课型、教学原则到教学程序进行全方位教改的、而且在理论上便于解释、在实践上又便于操作的教学模式。

    一、通过探讨,改进与完善了教学模式

    (一)改进并完善了有利于全体学生发展的教学课型。

    ①阅读教学课型的改进与完善。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应该以学生的阅读活动为主,教师的讲析为辅。即使要讲,也应主要讲阅读方法与规律。在第一轮实验中(94年9月--97年6月)我们根据阅读能力的目标,将阅读课型分为理解与鉴赏,后来发现理解、鉴赏课与诵读、写作课分类不一致,且不便操作,于是从第二轮实验开始(97年9月)确定了下面两种课型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课型:

    A、讲读课。以教师的讲析为主,用于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名篇的鉴赏,或用于某一文体阅读方法的示范分析。

    B、导读课。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这种课是阅读课的主要形式。

    ②关于“积累”教学的研究与完善。

    积累分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为了加强课内积累,我们特设一种课型──诵读课。诵读课以学生的朗读、背诵为主。凡语言精美的课文可进行诵读教学。为了督促学生课外加强积累,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订阅报刊、摘抄卡片、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并规定了课外积累的任务,定期检查,定期举行背诵比赛。还把成语词典与教师印发给学生的课外时文、名言警句、古代诗句纳入考试的范围。

    ③关于“运用”课型的构建与完善。

    广义的“运用”包括所有听说读写活动中的能力训练,这种能力训练中都要运用以往所学过的知识。狭义的“运用”指说话与写作,因为说和写都要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这里的“运用”指狭义的运用。在第一轮实验中的“运用课”只指写作课,在第二轮实验开始时,为了加强说话能力的训练,我们确定“运用课”包括“写作课”与“说话课”两种课型:

    A、写作课。即以课内外范文的写作技巧为例对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B、说话课。包括演讲、辩论。演讲与辩论的题目可以来自课内,如以“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为辩题进行辩论,也可以来自课外。

    综上所述,“三维”教学的基本课型为:讲读课、导读课、诵读课、写作课、说话课。

    (二)改进并完善了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利于使学生语文能力与道德情感协调发展的教学指导原则。

    由于目前课堂教学只注重语文知识传授与单纯语文技能的训练,不注意从“思想情感、综合知识、生活体验”三条思路进行教学而导致学生道德情感与语文能力不能协调发展。因此,为了让教师高度重视这三条思路,我们将这三条思路上升为教学原则来认识,将其归纳概括为“渗透思想情感”、“衔接学科知识”与“结合生活体验”三项原则,以此指导语文教学。由于这三项原则体现了人文学科协同教育的规律(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协同;语文教学与体验社会生活的协同),所以既有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道德情感的协调发展。

    (三)改进并完善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程序。

    目前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满堂灌”或“满堂问”的现象仍很严重,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难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难以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两年的探讨,构建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程序──“课堂教学五步”模式。见下表:                          

  课型 步骤   阅      读 积  累   运      用

讲读课 导读课 诵读课 写作课 说话课

  1   导   导   导   导   导    教 学 原 则

  2   读   读   诵   讲   讲 渗透思想情感

  3   讲   议    启    结    练   写   说 衔接学科知识

  4   练   评   评   评 结合生活体验

  5   结   结   结   结

    在第一轮实验中(至97年7月止),五种课型的第一步都是“定向”,后来经过探索,每堂课上课之始都是明确教学目标,公式化了,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们自第二轮实验起,把“定向”改为“导”。

    “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导以目标,二导以氛围。即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创设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想情感引导到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关的情景中来。我们经过探索,总结了以下15种方法来导入课文:

    演讲激励、唤起回忆、讲述故事、引征诗文、咏唱歌曲、配乐朗诵、播放录像、展示图片、联系旧知、提出异议、创设悬念、介绍背景、辨析标题、简介情节、背诵课文。

    在第一轮实验中,我们把阅读课分为讲读课与自读课,讲读课的程序为:定向-讲解-练习-讨论-小结。后来发现缺少“读书”这个环节,学生不接触课文就开讲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于是删去“讨论”,改为现在的“导-读-讲-练-结”。原来的“自读课”的程序为:定向-自学-质疑-讨论-小结。后来发现“质疑”涵盖的内容太狭窄,既已定向(定向的范围有大小),就不一定有疑可质,如果无疑可质,就不必做为一个固定的步骤来实施。于是改为现在的“导读课”:“导-读-议-启-结”。其中的“议”和“启”可循环进行。

    由上表可知,五种课型的五个步骤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程序,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即使讲读课以讲为主,但这里的“讲”也是讲方法、讲规律,也是启发教学中的一种方式。除讲读课外,课堂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所以这五种程序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三维”教学模式操作方法

    首先,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教学课型。讲读课侧重于鉴赏名篇或用于每类文体的第一篇课文进行示范分析;导读课是阅读教学的主要课型;诵读课是视课文特点而确定的,如果课文语言精美,那么上完阅读课后再上诵读课;写作课也是视课文特点而确定的,如果课文写作技巧值得借鉴,便在上完阅读课后再上写作课,模仿课文进行写作练习;

    其次,课型确定后,就可以根据“课堂教学五步”实施教学。    

    下面分别介绍五种课型的“课堂教学五步”的具体操作方法:

    1、讲读课:以教师讲解为主,用于某一文体的示范分析,一般是每单元开头的讲读课文;或用于鉴赏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名篇,如《琵琶行(并序)》的鉴赏。这种课型在阅读教学中用得较少。

    ①导:导入课文。

    ②读: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朗读或默读课文,思考答案。

    ③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遵循“三项原则”进行示范分析或鉴赏。

    ④练:学生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师示范分析的方法,自己分析课文的某一内容或某一特点,或分析下一篇自读课文。

    ⑤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说明:如果早读时已预读课文,“读”的环节可省略。如果教师“讲”的时间较多,可将“练”的环节放到课外,作为家庭作业布置。

    2、导读课:以学生自读、讨论为主,教师启发、引导为辅的课型,是阅读教学中的主要课型。

    ①导:导入课文。

    ②读: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朗读或默读课文,思考答案。

    ③议: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讨论答案。讨论形式多样,或单个发言,或小组代表发言,或抽签发言,或小组竞赛发言等。

    ④启:学生的答案不正确,教师遵循“三项原则”进行启发诱导。启发后学生再进行讨论;如果学生回答仍不正确,则再启发。如此可多次循环。

    ⑤结:如果学生第一次“议”时答案正确,则由该生自己小结解题方法;如果是经过教师多次启发后回答才正确,就由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导读课中的“议”和“启”是重点环节,整堂课的教学除“读”之外,差不多就是在“议”和“启”中交互进行的。

    导读课是我们实验研究的主要课型。我们常常采用“一问统篇法”进行教学:就是用一个大问题统领全课,把分散的小问题归属于这个大问题之下,这样可以使教学目标集中,课堂内容不枝不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3、诵读课:以学生的朗读、背诵为主的课,主要用于语言精美的课文。

    ①导:导入课文,交待诵读的内容。

    ②诵:学生诵读。

    ③用:教师提供语言环境,学生运用诵读的语言材料进行填空、造句或连词成段。

    ④评:学生对运用的情况进行评价。

    ⑤结:教师进行总结。

    4、写作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课型。一般每两周上一次写作课。

    ①导:导入本节写作训练的目标。

    ②讲:教师遵循“三项原则”讲解写作方法。

    ③写:学生写作。

    ④评:学生自评或互评。

    ⑤结:师生共同总结本次写作的收获。

    说明:写作一般用两节课时间。如果不是两节连排,那么第一节在教师讲解后学生可拟提纲(写),再进行课堂讨论(评),然后作为家庭作业完成写作任务。第二节在教师批改作文之后,印发数篇作文进行课堂评论,师生共同总结本次写作课的收获。如果是两节连排,先完成“导-讲-写”三个环节,教师批改后再用一节课时间,完成“评-结”两个环节;或在两节课之内进行快速作文训练,学生写完之后当堂进行自评或互评,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本次写作课的收获。

    5、说话课:以培养学生的演讲、辩论能力为目的的课型。一般每学期四次。(平时每节课前可进行三分钟演讲,按班号轮流进行。)演讲及辩论的题目可来自课内,亦可来自课外。

    ①导:导入本节演讲或辩论的题目。

    ②讲:教师讲解演讲及辩论的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等。

    ③说:学生进行演讲或辩论。

    ④评:学生自评或互评。

    ⑤结:师生共同总结本次演讲或辩论的收获。

    第三,三项原则的运用在五个步骤中应贯串始终,根据教学内容相机进行。

   概括地说,“三维”教学的模式结构为“五课型、三原则、五步骤”。

    三、“三维”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价值

    特点:

    1、在实践上操作方便。由上可见,“讲读课、导读课、诵读课、写作课、说话课”这五种课型及其教学程序操作起来都是很方便的。

    2、在理论上便于解释。①五种课型来源于语文学习教程中“阅读、积累、运用”三个基本环节,根据传统的语文学习的经验以及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观点,语文学习活动应以这三个环节为主。②三项原则来源于“内容决定形式”的哲学道理。既然作品内容由“思想、知识、生活”三要素构成,我们读写作品时就应遵循这三方面的内容学习语文。③五步程序来源于教育心理学原理,只有让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才有可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价值:

    1、“三维”教学是一种能有效地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较快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使“教学课型实效化、教学原则协同化、教学程序主动化”,适宜大面积地推广。理由是:

    ①它具有整体性:从教学课型、教学原则到教学程序上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②它具有科学性:在理论上符合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学科理论的原理。

    ③它具有简明性:在理论上便于解释,一看就懂;在实践上便于操作,一学就会。

    ④它具有适应性:它是从教学课型、教学原则、教学程序上进行改革,主要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在教学手段上不受客观条件限制,所以适宜在各类中学推广。

    2、“三维”教学在理论上的贡献:简明地揭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学科,判断其性质当然是依据其功用,所以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应为工具性;但如果只看语文学科的内容(积累内涵),它当然是人文知识、文化现象的载体,而具有人文性。由于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所以只有重视人文性,才能有效地培养语文能力,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同时使道德情感得到协调发展。因此工具性与人文性应是辩证的统一体。这对当前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可起到拓开思路进而提高认识的作用。

    “三维”教学模式还需努力的方向是:在遵循“三项原则”的前提下,还要不断探索能让全体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形式。

【语文学科三维教学再探】相关文章:

《再塑生命》语文教学反思08-06

语文学科教学总结10-01

语文学科教学总结10-18

《陈毅探母》教学反思09-29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总结09-09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09-28

语文学科教研教学总结08-29

语文学科教学计划04-05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学总结06-09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计划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