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5:58:1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渔父(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导语:

渔父(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为难。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孟子却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实,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渔父》一文,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价值,去瞻仰一位伟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 

一、解题

    1、战国秦汉间人记叙屈原事迹的文字,选自《楚辞》。

    2、渔父fǔ:渔翁,“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二、关于楚辞

“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宋玉、唐勒等)创作的一种诗歌形式,又称“楚辞体”、“骚体”。

《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等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

楚辞的特点:

句子长短不一;

形式灵活;

多用语气词“兮”。

三、作者简介

屈原 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身为楚国贵族。初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推行“美政”,改革政治。后遭旧贵族谗言攻击,被迫去官。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屈原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远游》《卜居》。

四、诵读课文

1、标好字词读音

枯槁(gǎo)    鼓枻(yì)     凝滞(zhì)      淈(gǔ)其泥     

 皓(hào)皓之白     物之汶(mén)汶      餔(bū)其糟  

濯(zhuó)吾足  莞(wǎn)尔而笑    歠(chuò)其醨(lí)

2、划出文中名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五、课文解读                                                                                                

第1段重点字词:

1、屈原既放              既:“已经”,或“以后”

2、行吟(于)泽畔。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3、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古今异义)

4、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古今异义)

5、何故至于斯            至于:到(古今异义)

6、举世                  举:全,整个

7、是以见放              见:表被动

第1段翻译

      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湘江一带徘徊,在江边边走边吟唱,他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渔翁看到屈原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这地步?”屈原回答说:“全世界的人都肮脏惟独我干净,大家都醉了惟独我醒着,因此被放逐。”

第2段重点字词:

1、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 执著      于:  被

2、何故沉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

3、自令放为?   

自令:(古今异义)令自,宾语前置,让自己、使自己。

放:被放逐。  为:句末疑问语气助词。

第2段翻译:

    渔翁劝他说:“圣人不拘泥于外物,并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浑浊,为什么不搅浑泥水推波助澜呢?大家都醉了,为什么不吃酒糟饮薄酒呢?为什么遇事深思,行为高出于世俗,以至使自己被放逐呢?”

第3段重点字词:

1、吾闻之                             之: 音节助词

2、新浴者、新沐者                     新: 刚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安:怎么  以:用、让。身之察察:定语后置,皎洁的身体。

第3段翻译:

    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埃,怎么能让干干净净的身子,去蒙受外物的玷污呢?我宁可投入那湘江水中,葬身于鱼腹之中。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

第4段重点字词

1、渔父莞尔而笑:  莞尔:微笑的样子。

2、鼓枻而去:      鼓:敲打(名词用作动词)   去:离开

3、可以濯我缨      濯:洗

第4段翻译:

    渔翁听了微笑起来,敲着他的船桨离开,一边走一边唱:“沧浪的水啊清又清,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头巾。沧浪的水啊浊又浊啊,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双脚。”他离开了,不再与屈原说话。 

六、问题探讨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屈原是一个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 特立独行的形象。

他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 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2、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铺垫。 

3、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文章还渲染了渔父的形象。

他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

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作   业 1、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2、设想某一天屈原与司马迁相遇,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形,展开想象,写一个短剧。

   

【渔父(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渔父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渔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咬文嚼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04-14

边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高二必修《登高》教案设计03-08

《窦娥冤》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03-03

《雷雨》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01-14

《登高》 教案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必修五)04-14

咬文嚼字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边城》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