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登岳阳楼(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品评名句,感受诗境;
2、 体悟诗人伤时忧世的博大情怀;
3、 对比阅读,体味不同诗人在诗歌诗境及风格方面的独特性。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品评名句置身诗境;
2、 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宋人方回曾上岳阳楼,见右壁写杜甫的《登岳阳楼》,左壁写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诗,便说:“岳阳楼天下壮观,孟杜二诗尽之矣。”又说:“后人不敢复题矣”。
二、 背景简介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 思考探究
1、 “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各抒己见,可以有不同理解)
参考:(1)表现杜甫终于实现登楼宿愿的愉快;(2)过去只听说有洞庭水,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楼。这是沉郁之感,而非喜悦之情。
2、颔联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试置身诗境,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翰、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置身在这样的诗境,观者的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也得到提升。
延伸:(1)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对比,品味诗歌炼字之妙;(2)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之相比,壮阔之景相同,而诗人心情各异。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示: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浦起龙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杜甫为什么“亲朋无一字”,一身是病,只有“孤舟”呢?因为“戎马关山北”,于是杜甫只能“凭轩涕泗流”了。诗人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忧时伤世的感情。
四、对比阅读:比较此诗与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在诗境和风格方面的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参考: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的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的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不同。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来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夸张和烘托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登岳阳楼(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7-18
登岳阳楼教案06-22
《登岳阳楼》的教案09-01
《登岳阳楼》教案12-13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设计范文09-15
将进酒(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