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5:47:4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1、了解《左传》常识,在文中揣摩其特色

2、理顺课文思路,有感情地熟读、背诵

3、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烛之武、佚之狐和郑伯)

4、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烛之武的说服艺术

【教学方法】读议讲练法,在朗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老师在其中点

拨、总结,最后以一定练习巩固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1、介绍相关背景

2、认识《左传》

3、整体感知,研读故事的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春秋五霸”谈到大小诸侯间的“春秋无义战”。 晋文公、秦穆公结成军事同盟,联合攻打郑国,大军压境,郑国会有什么反应呢?不能束手就擒,在这个紧要关头,英雄出现了,他是谁呢?

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依据题目了解故事梗概。

讨论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只身前往秦国,说服秦君,免去一场战祸。(结合秦晋围郑的相关背景)

三、《左传》 

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以记事为纲,时间为序,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后人评:文字若云月,高深若山海)。以前学过的有散文《曹刿论战》。

 四、老师范读,学生自主解决字音、断句。

      函(hán)    氾(fàn)     佚(yì)      缒(zhuì)    

      阙(quē)    朝(zhāo)    逢(páng)    杞(qǐ)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五、请一学生读(字音、断句)

六、学生齐读(把握感情,疏通思路)

七、第一自然段

1、诵读提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语速较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齐读)

2、用原话回答秦晋围郑的原因

      明确: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3、秦晋围郑,郑国的形势怎样?

      明确:危在旦夕,国运悬于一线

(找一学生读)

八、第二自然段

1、诵读提示:“国危矣”读出心情沉重之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要读得坚定,露出胸有成竹之意。“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读得要低沉。郑伯的话要读得心平气和,没有丝毫的不满。

(找一学生读)

2、面对国难,郑国的君臣如何应对?

      明确:①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

②郑伯从谏如流,感动了烛之武

③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深明大义         

(齐读)

九、小结

      主人公烛之武在佚之狐的推荐下,不计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夜访秦营,劝说秦伯退军,表现他的大智大勇,体现了一个“大丈夫”的形象。人老心未老,是曹操笔下的老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十、作业

1、背诵课文

2、烛之武怎样说服秦伯退兵?

十一、板书设计

 郑  中流砥柱   烛之武

秦晋围郑       不计前嫌

危在旦夕       深明大义

  转           夜缒而出

  危           智说秦伯

  为           秦军乃还

  安           晋亦退去

十二、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背诵课文

2. 理解烛之武的爱国精神

3. 研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一、导入: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大家集体背诵。

烛之武不费郑国的一兵一卒,靠着自己的能言善辩说服秦伯,瓦解秦晋军事同盟。那么烛之武是怎样劝说秦伯,退了秦军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深入其中,探个究竟。

二、第三自然段

1. 诵读提示:从“秦晋围郑”开始到“君亦无所害”。要读得平稳,不卑不亢,到揭露晋国的贪婪和出尔反尔时,毫不留情的批评带有愤激之情。

2. 请一学生读(揣摩)

3. 理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思路?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明确:先秦后晋,秦:一利一害;晋:贪得无厌。站在处处为秦国考虑,时时替秦国着想的立场上的。

4. 烛之武成功了吗?他用了什么方法成功的?

  明确:成功了,秦伯高兴地与郑国结盟,班师回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从地理角度上看,越国鄙远,只能是亡郑赔邻。

从逻辑角度上看,舍郑为主,供行李往来乏困。

从历史角度上看,晋不可信,背信弃义只为己。

5. 烛之武从临危授命到智退秦师完成了什么样的一个形象呢?

讨论明确:志士:不计前嫌,为国分忧

          勇士:慷慨应允,冒险出访

          辩士:巧避锋芒,直击要害

概括:一个深明大义,机智勇敢,能言善辩,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外交家。

6. 大家集体齐读(体味)

三、第四自然段

1.诵读提示:晋侯的话要缓慢,体现他的深思熟虑。

2.请一学生读(揣摩)

3.晋侯对于撤军说了几点理由?你认为哪点最重要?

明确:三点理由(不仁,不知,不武)。他的依据是秦晋联盟只可维护不可破坏,不能因为一个郑国而坏了大事,体现晋侯作为一代霸主的高瞻远瞩。

应该是“失其所与,不知”,晋侯考虑的是长远的利益,想借助秦国的力量有更大的作为,体现他的野心和谋略。

4. 大家集体读(体味)

四、揣摩本文特色

后人誉<<左传>>是: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请结合本文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讨论明确:文采:①伏笔,开篇强调秦晋围郑的原因突出晋郑之间的矛盾,而秦郑之间则没有多大的分歧,为下文烛之武的直击要害作了铺垫。另外秦晋两军分地驻扎也为烛之武说退秦师提供了方便。②波折,郑国危在旦夕,能担当此重任的烛之武却以自己年岁已高为由来推辞。秦伯退兵后,晋国的大臣子犯却请求晋侯进攻郑国,情节波澜起伏让本文充满悬念。③详略,把主要笔墨用于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问题上,着力通过对话烘托烛之武的形象.对于秦国和晋国如何退兵的则一带而过.

高深:主要在人物。短短的二百九十多字就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春秋风云图,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佚之狐的唯才是举,郑伯的知人善用,秦伯的从谏如流和晋侯的审时度势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全班齐读(体味)

六、文言词语积累练习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的是(    )

何厌之由     秦伯说        越国以鄙远      失其所与,不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行李之往来     是寡人之过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亦去之

3.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     (         )

是寡人之过        (         )

4.解释加点词语

晋军函陵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邻之厚,君之薄也                               

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七、小结:烛之武这种临危授命,为国分忧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是时代的骄子,也是国家的英雄。他的成功告诉我们不可骄躁,要抓住机会成就自己。

八、板书设计:

         不计前嫌  为国分忧    志士

         慷慨应允  冒险出访    勇士

         巧避锋芒  直击要害    辩士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从烛之武的背后,你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烛之武退秦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教学设计04-14

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03-04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03-0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4-14

《烛之武退秦师》的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