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教案

时间:2024-07-12 19:27:3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教案

  导语: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及本文的驳论方法。

  2、朗读品味,体会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精读课文,学会本文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学会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学习文章之后,要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不屈的民族正气和深邃的思想,学习作者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对于当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大家是比较熟悉的,我们读过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小说有《社戏》、《故乡》等作品。而杂文也是鲁迅先生独创的一种文章体裁,它以议论为主,以批评、讽刺见长。文章短小精悍,非常有力。有人把鲁迅的杂文比作是刺向敌人的匕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二)介绍时代背景及驳论文的有关知识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1、介绍时代背景

  2、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

  1、通读课文,找出鲁迅击中敌人的哪个要害?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的?

  2、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多诵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知、领悟、理解、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迅速筛选信息,摄取要点,在初读时迅速圈画出观点和论据,在朗读思考中明确答案。)

  (四)精读课文,讨论探究

  根据老师所讲的有关驳论的知识,细细品读课文,谈谈作者用什么方法驳倒对方的观点的。

  1、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

  (1)课文中提出“信”,他们“信”什么?(信地信物;信国联;信拜佛)

  (2)他们的“信”实际上是什么?本质上是什么?(麻痹自己;是自欺力的表现)

  (3)讨论有人“求神拜佛”在句子中的含义(他信力)

  小结:作者没有反对他们的说发,而是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通过分析事实,发现对方说的不是自信力的问题,他们早已失掉自信力,只是从先前的“他信力”转向“自欺力”,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于是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直接批驳。

  2、从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观点与对方观点针锋相对。证明了这个论点的正确,等于宣告对方观点不成立,是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

  (1)齐读第6至9节

  思考:用文中的一句话归纳鲁迅的观点

  (2)怎样的人是“有并不失掉自信的”中国人?结合平时的积累,举例说明(从古到今的伟人、科学家、文学家等)

  重点理解:文中多次提到“中国人”,具体指怎样的“中国人”?(研讨与练习2)

  如何理解“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3)在学生充分研读和讨论的基础上老师人作总结。

  7、8两段热情歌颂从古到今许多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用事实证明了“有并不失掉自信的”中国人,间接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

  3、再读第9节,理解本节的意思。

  什么是“壮元宰相”,什么是“地底下”?

  这一节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最主要的是要看地底下。

  (五)品味关键语句,体会语言魅力

  问题:这篇文章战斗性语言表现在哪里?

  例如,在文章开头,“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充满着嘲讽意味。“总”,表现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

  例如:作者巧妙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扩展延伸

  1、读课文第七节,课文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在上世纪30年代,他们“有确信,不自欺”,“在前仆后继的战斗”。在今天,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试写一个片断作一番交流。

  (六)总结(略)

  板书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信地信物

  信国联 自欺力(直接反驳) 自欺欺人的脂粉

  求神拜佛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自信力(间接反驳) 盘骨和脊梁

  舍身求法的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反思04-20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反思04-0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03-28

中国认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力的教学教案05-22

力的教学教案(精选)07-16

你家纳米了吗(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大班主题教案:我是中国人教案及教学反思03-16

力的平衡教案10-11

力弹力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