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词中酒意象例说(冀教版七年级必修)

时间:2024-06-24 13:10:4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易安词中酒意象例说(冀教版七年级必修)

 “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之中苏、辛”的易安居士李清照气质俊爽开朗、超脱豪迈,与封建社会其他的大家闺秀很是不同,婉约词人的骨子里有着不为众人所意想的豪放。这种气质体现于她的诗词中,频频出现的“酒”意象便可视为一种例证。 

  李易安流传至今的词与酒结缘的几近一半,细细推敲易安词中的“酒”意象常常表现为下列几种情形: 

   

  一、描写事物之酒 

   

  易安词中有少量的“酒”用作描摹物态,以酒写物,赋予物以人的情感,传神逼真,别有意味。 

  如《多丽咏白菊》中有“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贵妃醉脸,是对牡丹的比喻。唐玄宗认为富贵美丽、天香国色的牡丹可比杨妃醉酒,此处以贵妃醉脸比喻白菊的洁白之中又透出微红的美颜,富有情意。再如《瑞鹧鸪双银杏》“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这二句联想奇特,写出两颗对生银杏,因摘果人的手下留情,所以保持了并蒂完整的美好形象,其两相依偎、亲密无间的形态,恰似“玉楼宴罢”醉意缠绵的杨玉环与李隆基。生动形象,妙处不可言说。 

   

  二、抒发情感之酒 

   

  古今诗人总喜欢借酒抒情,因为酒可以助兴,醇化生活之乐;可以浇愁,舒泄精神之苦;可作粘合剂,浓化情感。在或浓或淡的酒意之中,易安的生活热情和深厚情思得到充分的表现,易安词因此也被赋予了别具一格的境界。 

  1.借酒助兴,寄托了词人的生活激情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是词人早年生活的写照。纯真、欢乐、闲适是这一时期的基调。词人对生活充满了激情,这一时期的“酒”意象反映了她无忧无虑的生活,彰显了她生命的活力。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这首词在南宋人黄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作者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大明湖中,因沉醉竟不知傍晚已至,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花香、酒气以及美丽的大明湖夏季风光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好胜的少女的天性。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当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四散之时,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便荡漾在这波光艳影中了。“坐上客来,尊中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殢人娇》),良友相聚、举杯飞觞、开怀畅饮、纵歌抒怀、你唱我和,这歌声充塞天地、嘹亮悠扬,上遏白云、下断流水。欢乐之情溢于字面,词人的兴致也达到了极点。“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值梅花盛开之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如梦如幻,空灵优美,浪漫无比…… 

  词人的生活激情就在这浓浓的花香酒意中得以完美的表现。 

  2.借酒寄意,抒发了词人的伤春情怀 

  韶光易逝、韶华难再。美好事物的逝去总让人痛苦,因此伤春悲秋是古代文人常见的一种心态,易安词中也不乏此类伤春之作。大量“酒”意象的运用使得这种伤春的情意浓得化不开。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善饮的女主人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这种惜春、伤春情怀的深沉、凝重可感可知。“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好事近》)词人由景生情,为落花而慨叹、而感伤。白日惜花伤时,夜晚则借酒浇愁愁更愁,想在梦中得到一丝慰藉,然而梦中的情景,依旧使梦魂幽怨哀愁。酒阑,歌罢,空的酒杯以及忽明忽暗的油灯使整个画面幽暗、凄清、空冷,伤春之意尽在不言之中了。 

  3.借酒惜别,表达了词人的姊妹亲情 

  人生难免有分别。临行之前的一杯醇酒,更能催化感情,酿出浓浓的手足情意。 

  《蝶恋花昌乐馆寄姊妹》:“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这首写姊妹离别悲情的词表达了作者对女伴们的留恋的感情,极其真挚。《阳关曲》本只有三遍,但三遍不足以表达情意,竟唱至四遍,唱至“千千遍”。在临别之际,自己由于极度伤感,心绪不宁,以致在饯别宴席上不知喝了多少杯酒,酒杯的深浅也没有印象。词人以这一典型细节,真切而又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难别的心境,笔触细腻,语意深沉,真实地写出了离人的内心的动态,手足情之深,溢于言外。 

  4.酒诉相思,寓含了词人的伉俪情深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酒到醉时情更浓。易安婚后,夫妇二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但丈夫经常要外出游学、为官。因此易安的前期词多有描写闺中寂寞的生活,抒发对远游丈夫的思念。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浣溪沙》)因为词人饱受离别相思之苦的折磨,只好借酒浇愁,而杯深酒腻,饮酒未酣,人却已醉,难以自持。“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念奴娇》)这位闺中少妇越来越闲得发慌。总得找点事情消遣消遣才好呵!写几首险韵诗是消磨时光的好办法。可是,连险韵诗也写好了,一看天色,却还早。没有办法,只好再喝两杯闷酒,让头脑暂时麻木一下。然而诗成酒醒之后,无端愁绪重又袭上心头。作者借酒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寂寞,表达与丈夫离别之后的思念和愁苦的感情。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人间最难是寂寞。靖康之乱,诗人仓皇南渡,国破继之以家亡,爱人赵明诚病逝,清照流离失所,老来无依。饱经了人生的炎凉风霜,此时的酒,已满是凄凉之意。“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 (《浪淘沙》)愁如一江春浪,流无尽时,醉中醒中俱在心头。表达了明诚卒后作者悲痛欲绝,此中愁情,酒醉难消。 

  5.酒醉情苦,借酒抒发思乡情怀 

  词人南渡之后,失去了故国和故乡,失去了至亲的人,成了一个“孤舟嫠妇”,那深沉的、无限痛楚的思乡的心音在醉酒中越发的强烈了。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故乡虽在,而河山易主,欲归不能,多么深刻沉痛。不直接说愁而说酒,这是借酒浇愁。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才能片刻摆脱沉重的乡愁。醉卧时所烧的沉香早已炉灭香消,而词人还宿酒未解。而醉醒时乡思的凄苦,尽于言外可见。“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昨夜喝得过多,今晨醒来,便思饮浓酽的团茶;醒来梦断,闻到瑞脑的香味,感到很是惬意。与其作无可奈何的怀乡之想,不如依旧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不要辜负了这眼前盛开的菊花。其间蕴含了多少无法排遣的乡愁与怀人的愁苦。作者把自己深深的愁绪与痛苦,附着于酒上,颇耐人咀嚼。 

  6.酒淡情愁,借酒抒发亡国恨 

  “愁”字是李易安晚年生活的一个核心,支配着她的思想、生活。她的一切遭遇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联。金兵入侵,中原沦陷,词人家破夫亡,随年过着流离、孤独的寡妇生活。这一时期的词作多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酒已经无力消除深深的国恨家仇。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想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淡得无力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又如何消去心中的愁苦呢?是酒太薄太淡吗?当然不是。酒依旧是那酒,只是作者的处境变了,愁太重太浓了,直让人承载不起。举杯浇愁愁更愁,满心满腹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自然就觉得酒味薄了淡了。反观作者前期的作品《浣溪沙》、《如梦令》等,也曾写到过消愁饮酒之事,然而却是“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得那么大,未酣饮已经沉醉,让作者沉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这里的酒力之所以那么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痛彻心扉的愁恨,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轻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哀而不伤,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两相对比,一个“淡”字,写出了作者晚年的孤苦无依、愁苦惨淡,而在亡国失家的残酷现实面前无法解脱的心情。愁绪之浓,浓到用酒也无法排遣。 

  诗歌需要激情,酒到醉时情更浓,酒后的真情是毫无做作的宣泄。李易安词作中的“酒”意象,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不凡的女子热爱生活、忠贞爱情、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她的词至今读来依然能散发出如美酒一般醉人的艺术魅力。 

 

【易安词中酒意象例说(冀教版七年级必修)】相关文章:

冀教版《自己去吧》教案05-31

冀教版数学说课稿05-15

冀教版小学音乐教案01-12

冀教版分数乘法说课稿范文09-20

冀教版数学说课稿(经典15篇)05-15

冀教版七年级的英语教学计划02-10

(集合)冀教版数学说课稿15篇05-15

冀教版数学说课稿(通用7篇)05-24

冀教版初中美术说课稿 美术的世界09-28

《小巷深处》说课稿(语文版七年级必修说课)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