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斜塔上的实验苏教版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斜塔上的实验苏教版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斜塔上的实验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
1.能概括出课文所写的几件事,说出课文以《斜塔上的实验》为题的目的。
2.能归纳出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千世界,充满着神奇和奥秘,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中往往蕴含着永恒的规律,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得到启示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沸腾的茶水壶中得到启示发明了蒸汽机。下面,让我们也来观察一组生活中的现象,看看同学们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课件展示短片)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呢?四百多年前,一位年轻人就从教堂油灯链条的摆动中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这个年轻人就是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人物传记《斜塔上的实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品质。
二、整体感知
(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思考:
1.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明确: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的实验并获得了成功。)
2.这个题目是否恰当、前面?
(明确:本文讲了摆动灯挂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这几件事,用“斜塔上的实验”为题是为了突出这个实验是伽利略一生最重大的发现。)
三、人物访谈
的确,自由落体实验是伽利略一生最重大的发现,也是科学史上的一次飞跃。伽利略不愧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伟大人物。
中央电视台有一档“人物”栏目,相信大家都看过,这档节目通过面对面的对话、访谈的形式向大家介绍焦点人物,剖析人物内心,表现人物精神。近期,“人物”栏目打算制作一期伽利略的专访节目,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好吗?
做这样一档节目,我们必须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得要了解这个人物。(课件展示伽利略生平)伽利略所处的年代与我们已相距久远,我们不可能对这位伟大的人物进行面对面的采访,就让我们通过课本来走近伽利略吧。
(课件展示)再读课文,请注意圈点勾画出有用的信息,思考: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伽利略为什么能有如此重大的发现。
(明确:伽利略具有仔细观察、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热爱科学、不怕权威、勤于思考、不断实践、不怕嘲笑等精神。)(课件展示伽利略名言)
了解了人物,下面我们就要进行节目的后期工作了。到底该从哪一点来表现人物呢?该问哪些问题呢?这些问题该怎样衔接呢?就请大家一起来动脑筋吧。
(课件展示)提示:
1.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充当以下角色:伽利略、主持人。
2.主持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串联整个谈话过程,串联词应与课文内容有关。
伽利略:语言流畅,符合人物身份,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和品质。
3.各组同学要帮助本组推选的.代表准备发言提纲,把握人物特点,设计人物语言,整个访谈活动时间控制在3分钟左右。
(小组活动、展示)
四、人物评论
通过这期“人物”节目,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伽利略的人格魅力。然而,在伽利略所处的年代,人们却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使他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今天,让我们来重新评价伟人伽利略。
(课件展示)假如伽利略当选为“2006感动中国”人物,请你对他进行恰当的评价,并为他写一段能体现他精神和品质的颁奖辞。
学生作品:他是一位疯狂的科学巨人,爱科学如命。禀着实践出真知的信念,他挑战权威,用两个铁球战胜权威。他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善于观察、用心聆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一切问题。他受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却依旧坚持不懈。今天,当你用天文望远镜观察璀璨神奇的天空时,你会想起他--伽利略。
课后学习
1.假如伽利略当时真的用“羽毛和炮弹”做实验,他会成功吗?摆的规律和自由落体定律到底是怎样的?请你查阅相关资料或向学校物理老师请教。
2.课文所写的两个发现,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你能不能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
参考资料
1.伽利略(1564-1642)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次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为了证实和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伽利略名言
①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了和证明了它。
②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
③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
④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
⑤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斜塔上的实验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总结出科学家获得成功的经验。
2.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激情。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计:
二课时:
课型:
新授方法:点拨交流式、实验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学习科学家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要看看,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奇迹。
二、研读课文
1、学生轮读课文,并思考:
(1)、标好段落序号,划出疑难点。
(2)、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明确: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2、教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提问:你发现绳的摆动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明确:尽管绳的往返距离越来越小,但是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一样长;——自然的节奏原则。如果讨论不出,教师点明——几百年前,伽利略能够发现这个规律,说明他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
3、齐读第二自然段,并标出“仿佛、觉得、似乎”等词,这些词能否去掉?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仅仅是一种猜想,有待证明。
伽利略的感觉是否正确?他怎么知道的?明确:正确;他采用实验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
通过此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小组交流;明确:伽利略善于观察、思考并通过实验来检验真理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4、他这敏锐的感官和观察、思考、实验能力与他孩提和学生时代是紧密相连的。速读8——12段,让我们为孩提和学生时代的伽利略画个像。讨论交流。
明确:
(1)不迷信权威。
(2)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动脑。
(3)有理想。
(4)敢于追求真理。
(5)不断试验,挑战权威。
(6)面对压力和挫折,仍然勇往直前。
5、就因为有了孩提和学生时代打下的基础,参加工作后的伽利略仍然不断实验、验证,最后,他来到比萨斜塔做实验。
速读思考:当时有什么困难?伽利略和众人又是怎么表现的?讨论明确。
6、小结。
内容: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提、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试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7、作者是采用先写趣事,再写小时侯,再写斜塔上的实验的顺序进行写作,这样写好还是按时间顺序写好,为什么?
讨论明确:本文顺序好。开头描绘发现摆的定律的经过,引人入胜,再回头略写孩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能使读者清楚的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的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这也就是文章巧妙的构思,是文章以《斜塔上的实验》为标题的原因。
三、作业
1、学习了文章,你能否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
2、收集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时代背景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3、搜集有关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结合课文说说他们成功的经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激情。
教学过程:
一、了解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生活的时代背景
1、课前我请同学们收集了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现在请同向大家介绍你所收集到的资料。
2、小组对收集资料学习评议后选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
二、集中交流学习科学家伽利略一生对科学的贡献,分析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1、课文中写了伽利略的两个发现:单摆的等时性及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你能说说伽利略还有哪些业绩?
2、结合课文,说说伽利略在科学道路上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答:不轻易相信权威,努力实践,细心观察等)(学生课前已准备好,举手回答)
三、分组交流所搜集到的其他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并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
1、小组对收集资料学习评议后,选代表回答。
2、全班进行评议,选出优胜组。将该组准备的内容出一期黑板报。
四、全班总结,学习科学家的创新精神。
科学家们的发明创造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好,他们的创造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活水。难以想象,没有了创新,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一副情形,那真是不可想象。
五、作业
以自己的一次小小的科学探索、科学实验或者创造发明为内容,写一篇350字左右的短文。同时附上一篇总结成败经验的小汇报。
斜塔上的实验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3
对象分析: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发展阶段,对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这篇课文将带着学生走进科学的领域,去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奇思妙想,从而激起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设想与目标:
这是一篇介绍科学家伽利略的文章。作者真实地记叙了科学家伽利略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事迹,表现了科学家们矢志探索的精神和奋斗不息的足迹。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伽利略生活的背景、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的影响等,使学生增长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起同学们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另外,再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创新的重要性,努力创新。
教学重点:
1了解课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背景。
2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投影。
你知道牛顿其人吗?(简述其人其事:牛顿 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苹果落地的事情。)
评价:他是科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推动了我们人类的进步,可他的伟大正来自于平凡的生活。这正如牛顿所说:“无穷无尽的知识之海,我不过是个海边捡贝壳的小童。”
2、我们今天知道他,都是因为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因为其事而知其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伽利略其人其事。
二、展开
3、出示伽利略投影。你认识他吗?你在哪认识他的?
(联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伽利略 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被世人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复述课文,导入《斜塔上的实验》。)
4、找出文中斜塔上实验的部分内容,然后说说它们内容上都写到了什么?(快速阅读“实验”部分,理解课文。)(交流自学结果)
质疑、释疑:这是一个怎样的实验?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的结果怎样?人们对伽利略的态度?
5、你相信伽利略的实验结果吗?
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证明了他的发现是正确的,我们今天也知道他的发现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伽利略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同桌合作,一人做一人看,观察比较结果准备当堂交流。学生上台演示。)
如果我用一张纸和橡皮的实验,结果会怎样呢?启发学生进行探究。(高一物理毛钱管实验:在真空条件下可行。)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杜威)”如果你能关心生活,生活同样也会回报你。
6、但是在当时的人们对于伽利略的伟大发现却持不同态度。阅读课文,找出人们对伽利略此次实验的态度。
(笑、骂——威胁说——将威胁付诸行动:嘘 哄笑)
人们对科学的态度其实就告诉我们当时不讲科学之风盛行。(联系课文背景:亚里士多德集中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象那样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但是当时的`人们却全盘相信亚里士多德,把他奉为神明。)
7、他在生活中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并坚持顶住压力用实验来证明了科学正确。他获得了成功,但他的成功之路上布满了荆棘。他身上散发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探讨他的性格特征。
8、他的精神在文中什么地方还有所体现,请找出来并简述。
三、结语
9、在伽利略身上,同学们肯定受到很深的启发。你能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
相信你只要如此去做,你也会成功的。
10、今年我们学校创建省示范初中,学校环境美化了,学校文化氛围更浓厚了,标语、名人名言可以处处见到,相信同学们肯定能从中汲取养分。如果现在要用的画像布置校园,你认为可以放哪?为什么?(说明理由:物理实验室、图书馆等)出示样本,模仿写介绍词。
四、作业
课后了解哥白尼的事迹。
附:板书
伽利略 斜塔上的实验 自由落体定律 不轻易相信权威
热爱科学 教堂钟摆 摆的定律 勤于思考
勇于创新探索 将威胁付诸行动:嘘、哄笑 仔细观察
不亲信权威 大吃一惊、窃窃私语 不断实验
斜塔上的实验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4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卷帙(juànzhì)
2.了解课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背景,了解伽利略的相关情况
能力目标:
1.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2.概括能力的训练
情感目标:
1.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2.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斜塔上的.实验》,了解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品质。
板书课题:《斜塔上的实验》)
二.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概括填空下面题目。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
[明确三件事:1—7节写伽利略通过教堂油灯摆动的启示,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8—12节写伽利略孩童时代与学生时代的情况;13—19节写比萨斜塔的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2.学生交流填空:选一组学生到黑板上填写,其余学生在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填写,根据黑板上的同学完成情况,然后可让下面的学生到黑板上补充。
3.研析"比萨斜塔上的实验"
三.感知语言,品味内涵
1.放开声音大声朗读13—19节。
2.小组合作讨论,伽利略专心于实验时,学生和教授们对伽利略的态度怎样呢?请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分析他们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3.独立思考:面对来自身边的巨大压力,伽利略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态度?请找出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分析他们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四.整体感知人物和文章的内涵
归纳填空:我认为伽利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家伽利略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布置
1.查阅课外资料,给你熟悉的一个科学家制作一张读书卡。
2.把伽利略的故事讲给你的弟弟妹妹听。
斜塔上的实验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了解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2、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
教学过程:
一、生活结累,认识伽利略
1、出示伽利略投影。你认识他吗?你在哪认识他的?
(学生介绍所了解的伽利略)
2、教师归纳,激发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斜塔上的实验》,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品质。(揭示课题——《斜塔上的实验》)
二、阅读课文,走近伽利略
1、请同学们速读浏览课文,仿照投影上给出的填空题,认识伽利略。
(出示填空题)
读《斜塔上的实验》,我知道了的伽利略。
如:不怕威胁、勇于探索、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热爱科学的科学家。
要求学生分析文中相应的段落。(强调学生的主体阅读)
范例:
(1)、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
分析:“也”和“骂”说明学生们对老师是如此,连教授,有思想的人也对伽利略的做法持坚决反对态度,“狗血喷头”说明骂得很凶。“天高地厚”指事物的复杂性,“不知天高地厚”说明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伽利略是个天真无知的人,
这些词都是贬义,表明伽利略当时所面对的反对势力之巨大。
(2)、表演的地点在比萨斜塔,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分析:“表演”说明对伽利略来说这只是一次公开演示,从另一侧面反映伽利略很有信心,这已不是一次实验。教授们穿着长袍反映了他们对这件事的郑重,从另一侧面可以看出他们想看看伽利略会在这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比萨斜塔上做出怎样荒唐的“游戏”,学生“不客气地嘲笑”使得他们最想看到这个可笑的老师会怎样出丑。
(3)、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重新检验”说明是再次检验,也反映了以前有人检验过,但没能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结论,说明伽利略不是把前人的结论当作真理,而是要用实验去证明。反映了伽利略注重实验、实践,不迷信权威的精神。
(4)、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伽利略乐于接受这个挑战。
“拒绝”说明伽利略的坚持,“乐于”说明伽利略愿意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等等
2、那么,课文的题目可以改为《伽利略传》呢?(学习文章的写法)
明确:这和普通的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写作不同?掌握构思的巧妙。
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教师总结: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学生和孩提时代的`经历——比萨斜塔上的实验”的思路展开的。课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动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入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再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教学提示:问题由浅入深,教师应引导学生逐层深入,逐个解决。在“构思巧妙在何处?”这一问题上,可引导同学们自由探讨,各抒己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延伸拓展,学习伽利略
在伽利略身上,同学们肯定受到很深的启发。你能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知识创新的经验,相信你只要如此去做,你也会成功的。
板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
热爱科学注重实践坚持不懈挑战权威
斜塔上的实验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2、学习巧妙的构思、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大意及本文的写作技巧。
2、自读课文,恰当评价伽利略的性格和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教师:我们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阅读了著名文学家如朱自清、老舍先生描写多彩四季的文学作品,请问: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2、教师:文学表现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文学和科学是生活的并蒂之花,现在,让我们乘着神舟六号飞到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去近距离接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
二、阅读课文。
1、一读:
(1)、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学生:朗读思考。
学生:交流,互相补充评价。
教师:(参考: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自由落体的实验并获得了成功。)
(2)、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课题是否恰当、全面?要不要修改为伽利略传等?
学生:思考交流。(还有:发现钟摆原理,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故事)
教师:(参考:恰当,不要改,突出了这个实验是伽利略一生最重大的发现。)
(3)、教师:对于伽利略我们有了初步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伽利略的生活。
2、二读: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
假设:你是伽利略的导师,请你为他写一个恰当的评语。
学生:阅读,写评语。
学生:小组交流并做好记录。
学生:代表发言,评价。
教师:(小结: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热爱科学,不怕权威,勤于思考,不断实验等)
3、三读:
教师:伽利略不相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但是,当他在权威面前,或者权威站在他面前,他与权威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简单介绍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对植物、动物、天文、气象、数学和物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成果之多、范围之广,是前无古人的。亚里士多德力图以世界本来面目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这是他的进步之处。但由于当时研究物理只是依据直觉和思维来进行,所以他的很多关于物理方面的论述,显然今天看来是错误。)
假如:伽利略做实验时,亚里士多德就在斜塔下,
思考:实验前后:
(1)、他们的心理活动
(2)、他们的对话
要求:请任选一题,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外搜集的资料恰当联想,字数不限。
学生:独立思考,写作。
三、课外学习。
1、完成课堂联想写作,准备交流。
2、请运用漫不经心、心不在焉、默默无闻、一劳永逸、兴高采烈等5个成语扩展成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联想写作情况,深刻理解伽利略精神的可贵。
2、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当两个不同时代、不同身份、不同作为的人相遇,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2、作业交流
学生:交流作业,互相评价。
教师:(注意:内容要有针对性,语言要得体。)
3、重点研究本文记叙和描写的写法。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本文是一篇积蓄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人物传记一般按时间先后顺序写,而这篇课文为什么首先描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参考:选文未按常规写,这样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笔,能迅速地吸引读者,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记叙的顺序中的倒叙写法。)
(2)、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勾画文中对伽利略的描写语句,并分析描写的方法或角度。
学生:阅读、批注。
参考:
1、选文第二段中说:链条-似乎-,那盏-似乎-,尽管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加点字说明了什么?
参考:说明这仅仅是一种猜想,假设,还需要加以证明(用词准确)。
2、文章第五节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中的又字说明了什么?
参考:又字说明伽利略像这样异乎常人的猜想、假设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个。
3、课文最后一部分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何用作?
参考:写观看队伍的盛大,表现这次实验影响之大,观众的兴高采烈写出了反科学的习惯势力的强大。
3、布置作业。
(1)探究:课文第七节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除了这些,你知道这项原则还用于哪些方面吗?
(2)写作:请为你自己写一份小传,字数300字。
斜塔上的实验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伽利略的事迹,总结知识创新的经验。
3、读准字音,理解新词,领会语意深刻的句子。
4、进行朗读、写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技能的训练。
学生课前准备:
1、 收集伽利略的相关信息,作个简单的书面调查报告。(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
2、 学生自己动手做文中提到的有关“摆动”和“球体自由落地”的实验,并
写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同时,把握好语文课的本质,加强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点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伽利略的情况。
2、 师结合学生回答因势利导:听了这番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伽利略很伟大)这么伟大的人物的故事你们想学习吗?
3、 师板书课题:斜塔上的实验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师提出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理解文中生词。下列词语要想方设法去理解:权威 异端 制裁 教条
(2)、读流畅,难读的地方可停下来反复读一读。
(3)、你认为文章的题目怎样,你能给文章另取一个题目吗?(此问旨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层次及章节安排。)
2、 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不能走过场。要提醒学生不动笔黑不读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3、 学生质疑。
三、学习第一段,体会伽利略善于发现,善于实验的创新精神。
1、 点名读课文第153页第四节,引出一个话题 :为什么伽利略能从一个不起眼的现象中发现摆动的节奏原则呢?他的哪些行为对你有所启发,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答。(此题旨在两点:其一是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会伽利略善于发现,善于实验的创新精神。其二是通过找句子来提高学生快速收集信息的能力。)
2、 师结合学生回答相机作出如下板书:
四、学习课文其余部分。
1、 在完成第一个话题后,教师因势利导一:伽利略除了从自然中发现问题外,课文中还讲了他从哪里发现了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亚里士多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们从文中快速地找出有关他的信息,划出相关的语句。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用文中一个什么词来说?(权威)(此题旨在培养学生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2、 因势利导二:
伽利略敢对权威挑战,就好像一捧子打在了马蜂窝上,其后果如何呢?请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并概括一下这些压力来处自于哪些方面。对人物的语言要练习有感情朗读,教师适当加以指导。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家庭 社会 同行
(此题一方面训练了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以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学生能在下一阶段深刻地领会伽利略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信念的精神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3、 因势利导三:
伽利略质疑权威的行动受到人们群起而攻之。试想一下假如有一次伽利略和一群教授同在一间办公室中,教授们会如何围攻伽利略呢?伽利略又会如何反驳呢?能否当堂写出一个反映当时情景的精彩片段呢?在写对话的.同时要注意神态动作等方面的刻画。
(此题一方面在话题作文的情景下训练了学生即兴作文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伽利略坚持信念、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在情感上再次打下基础,以期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4、 师在黑板上画一铁锤简图,以板书引出话题:面对压力,伽利略勇敢地拿起一把铁锤去打烂它,这是一把刻着什么名字的铁锤呢?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勇气 信念(形象简洁的板书加深了学生 对文章的理解。)
5、 师再一次设计情境,创设话题:伽利略靠着勇气和信念成功了!面对着人们的惊讶、赞叹,面对着蜂拥而至的人群,伽利略会说些什么呢?他最想说的是什么呢?如果你是伽利略,你会说些什么来打动在场的所有人呢?试着写一个即兴演讲稿。
(此题一方面培养学生即兴作文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领悟。)
简评:此教学设计中教师灵活运用教材,善于发掘教材。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又加强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多次为学生创设话题,为写作创设情境,充分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课中学生学得既扎实又开心,充分地体现新课改精神指引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无限魅力。
斜塔上的实验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的巧妙构思。
2、了解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的事迹。
3、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重点
1、领会文章的巧妙构思
教学难点
1、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塔比较有名,你知道是什么塔吗?(出示斜塔的照片,介绍相关知识)曾经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在此做过实验,他就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那么今天我们所学的《斜塔上的实验》就是一篇介绍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出示伽利略的照片)首先,请大家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伽利略以及你所了解的人物传记的相关知识?
1、组织学生发言。
(同学自由发言。可以采用限时介绍,前面已发言的内容,后面发言的同学就不要重复,只要进行补充即可。)
2、明确:
(1)比萨斜塔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3层时,发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2米左右。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自由落体试验,比萨斜塔更加有名了。
(2)人物传记往往是通过对人物事迹的描述来表现人的思想性格、品行操守的,写法上或片言居要,开篇点示人物的某一精神品质,以此作为组材的总纲,再记叙与其人相关的事件,来对这一品质加以形象的印证;或分写几件事,来表现其人的不同侧面,展示其人性格的几个方面。
(3)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二、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1、注音:(投影)
祈祷 qí 粗糙 cāo 倔强 jué jiàng 卷帙 juàn zhì
妥协 tuǒ xié 不屑 xiè 嘀嗒 dī 嘀咕 dí
嘘 shī 赫赫 hè hè
2、释义: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随便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思想不集中。焉,代词,这里。
默默无闻 :不出名;不为人知道。
妥协: 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逸,安乐,安闲。
兴高采烈 :形容高兴的样子。兴,兴致。采,神采,精神。烈,旺盛。
不折不扣: 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三、解题
1、你觉得课文的标题《斜塔上的实验》好吗?如果你觉得好,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个更合适的标题,请你写下来,也要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可结合课后练习)
教师总结归纳:根据交流情况,适时点拨指导,明确要点如下:
(1)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拟题
(2)课文的标题“斜塔上的实验”突出伽利略一生最重大的发现。
“追求真理的道路”提示读者注意伽利略一生是怎样不断地追求真理的。
“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书直接点明伽利略发现真理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能结合课文,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作出适当适时的评价与鼓励。对于要点的明确,教师要注意侧重正确的引导过程,让学生明确要点源于学生自身的发现。)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读课文,给课文划分结构,并准备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
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1—7)—孩子和学生时代(8—12)—比萨斜塔上的实验(13—19)”的思路展开的。
2、“斜塔上的实验”是伽利略一生最重大的发现,请同学阅读课文13-19节,思考:
(1)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怎样一个实验?
(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落下。
(2)
(1) 实验的结果怎样?
(这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落到地下。)
(3)这个实验要证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自由落体定律)
3.课文中除了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外还重点写了他的另一个发现,请同学阅读课文1-7节,思考:
(1)这一部分写了伽利略发现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自然节奏原则)
(2)目前你知道的它的应用领域是哪些?
(时钟计时 计数脉搏 计算日食 推算星辰的运动)
(3)
为什么伽利略能从一个不起眼的现象中发现摆动的节奏原则呢?他的哪些行为对你有所启发,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答。
(如①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漫不经心”写出了教堂司事对挂灯链条的摆动早已熟视无睹,然而正是这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惊扰了”伽利略,“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这一对比足见伽利略是多么善于发现问题、爱思考问题。
②他的感觉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他就是发现了奇迹。他决定立刻回家,马上去弄明白究竟是看花了眼,还是发现了大自然的一个伟大真理。
这是承上启下的一个过渡句,承接前面灵感的产生,引出下面的实验。表明伽利略不但善于发现问题、爱思考问题,还惯于用实验来检验真理。)
4.习惯是从小养成的,那么伽利略在孩子和学生时代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3-19节,为孩童和学生时代的伽利略“画个像”,看看他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明确:小伽利略是个善于观察、喜欢幻想、乐于动手的孩子,这些特点正是他“热爱科学”、“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的基础。
五、写作特点(1)一——构思巧妙:
本文是一篇介绍伽利略的人物传记,而人物传记一般都按时间顺序写,而这篇课文为什么首先描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
明确:课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入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再回过头来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的情况,接着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六、作业
1.完成《与课堂同行》相关练习
2.参照课文内容,以“斜塔实验的前夜”为题写一个小课本剧。
时间:伽利略做斜塔上的实验的前夜
地点:实验室一角、校园一角、家中、家门口
人物:伽利略、伽利略的学生、同事、亲属各一人。
情节、对话、舞台提示自拟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请同学复述课文内容
二、课文探究
1.课文所写的两个发现,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你能不能从伽利略的实际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述出来。
明确:不轻易相信权威,不断实验,勤于思考,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
2.在上节课对于伽利略我们已经有了初步了解,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假设:你是伽利略的导师,请你为他写一个恰当的评语。
明确: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热爱科学,不怕权威,勤于思考,不断实验,可以让同学结合文中具体的语段来说明。
三、写作特点(2)——记叙与描写相结合
1.本文的写作除了构思巧妙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记叙和描写相结合,不知大家喜欢哪一处描写?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
明确:
如:第1节描写教堂里的气氛,用有声写无声,用一条链条的擦碰声衬托出教堂大厅的安静氛围。
第15节的描写把学生的反对,教授的压制写得很真实,让人有一种压力, 而伽利略就是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坚持自己的实验,这种精神很难得。
第17节对观察比萨斜塔实验队伍的描写更加渲染了教授们幸灾乐祸的神情和伽利略坚信科学的精神。
这就使文章生动形象、令人爱读。开头和结尾的场面描写,起着营造气氛的作用,表现了伽利略的求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拓展延伸
1.伽利略不相信权威,敢于挑战权威,但是,当他在权威面前,或者权威站在他面前,他与权威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设想一下在那种“不讲科学”的风气盛行的情况下,伽利略是如何面对权威的,参照课文内容,以“斜塔实验的前夜”为题写一个小课本剧。(幻灯展示)
时间:伽利略做斜塔上的实验的前夜
情境1(实验室里)
旁白: 伽利略的同事: 伽利略:
情境2(校园一角)
旁白: 伽利略的学生: 伽利略:
情境3(伽利略的家)
旁白: 伽利略的亲人: 伽利略:
情境4(伽利略家门前)
旁白: 皇家科学院的特使: 伽利略:
(情节、对话、舞台提示自拟,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
老师赠言: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中国)
2.其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像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家有很多,你最喜欢的科学家是谁呢?
(如牛顿,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他是科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推动了我们人类的进步,可他的伟大正来自于平凡的生活。这正如他所说:“无穷无尽的知识之海,我不过是个海边捡贝壳的小童。”)
五、课堂小结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本文描述了伽利略的两个重大发现和他孩童时候及学生时代的情况,表现了他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善于用实验来检验发现的创新精神,以及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真理、探索真理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文章构思巧妙。它没有按一般人物传记以时间为顺序的写法,而是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一个场面落墨,迅速地吸引住读者。
本文在记叙中加入了适当的描写,这种表达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令人爱读,不仅让我们充分了解到伽利略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的相关细节,而且还感受到伽利略重大发现背后的巨大压力,更突现出伽利略不怕威胁、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六、激情结语:
同学们,如果说科学是一架天平的话,真理往往被埋得很深,但它象沙里的金子一样,总有一天会被人们发现。而权威往往高高在上,像一只断了线的气球一样,经不起高空的考验。伽利略凭借自己对科学的热爱、执著和重视实验的精神,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伟大处于平凡,理论来自实践,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勤于学习,敢于质疑,勇于实践,成为新世纪的伽利略。
七、布置作业:
1. 完成《与课堂同行》剩下的题目。
2. 完成《补充习题》。
斜塔上的实验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①了解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背景。
②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③学习伽利略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背景。
学习伽利略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方法
实验法、点拨交流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1、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比萨斜塔的图片,提问塔的名称、所在国家以及谁在上面做实验,由此导入对伽利略的介绍,从而导入新课。
2、导学
①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生字词)
②简介作者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通过多次反复试验研究,他推翻了被当时人们奉为权威的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学说,建立了落体定律。他还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他还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发现月球表面凸凹不平、木星有4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地动说。后因发表文章反对地心体系,支持和发展地动说,而遭到罗马教廷异端裁判所判罪管制。最终,罗马教廷宣布取消对伽利略的审判,伽利略得到平 反。
③明确教学目标
④速读课文,总体了解课文内容
文章开头和结尾写了伽利略的哪两个发现?中间写的又是什么呢?
(1—7)写伽利略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8—)记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的情况。
(13—19)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⑤分析文章(1——7)节
速读后思考:
1.伽利略的发现受什么启示?
2.第2小节中的“觉得”和两个“似乎”能去掉吗?
做单摆的演示实验
注意观察并思考(讨论):
1.做这项实验需要什么条件?
2.你发现绳的摆动有什么特点?
3.实验的结果怎样?
4.这一发现如今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应用?
5.通过此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⑥研读课文(8—)
让我们为孩提和学生时代的伽利略画个像,看看他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⑦研读课文(13—19)
介绍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3层时,发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2米左右。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自由落体试验,比萨斜塔更加有名了。
思考:
1.当时有什么困难?
2.写观者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3.实验的结果如何?
⑧讨论.探究
1.作者是采用先写趣事,再写小时候,最后写斜塔上的实验的顺序进行写作,这样写好还是按时间顺序写好?
课文构思巧妙。写人物传记一般是按时间顺序,从小时候写起,但课文却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人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再回过头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2.学习了这篇文章,你能否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来。
⑨拓展.迁移
古今中外,像伽利略这样受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启发而有所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是大有人在,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3.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斜塔上的实验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了解伽利略的先进事迹,了解摆的规律、自由落体定律;学习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了解本文巧妙构思的作用。
2、实验演示与文本阅读相结合,概括伽利略的伟大发现;品味文中精彩描写的词句,体会人物精神。
3、学习伽利略不盲从权威、崇尚科学、不断实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阅读人物传记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情示标
1、走近“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学生介绍搜集来的有关科学家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根据拼音写汉字:qí do(祈祷) 卷zhì(帙) 妥xié(协) 威xié(胁) hè hè(赫赫)英名
解释下列词语:默默无闻 一劳永逸 心不在焉
二、自主学习,引导思考
1、浏览全文,想一想文中主要介绍了伽利略的哪些方面的事情或哪些时期的经历?
2、默读文章8~12段,想一想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孩童、求学时代就已经具备了哪些科学家的“伟人细胞”。
3、人物传记通常是依什么来安排内容的顺序的?而这篇文章是怎样安排的?这样的安排好吗?为什么?
三、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一)赏析“斜塔上的.实验”写作特色
1、精读文章第三部分(13~19段),作者采用了哪些创作手法让“斜塔上的实验”一事写得生动形象,让伽利略这位科学家栩栩如生,吸引读者?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欲扬先抑,层层铺垫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场面描写,渲染氛围
(4)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相结合。
(二)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伽利略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哪些精神)
师明确:不盲从权威、崇尚科学、不断实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结合探究练习二
四、探究发现,创新运用
学了本文之后,你认为要想成为一名科学家要怎样才能有创新精神?
五、巩固练习,反馈评价
拓展延伸,积累为科学献身者素材
1、了解伽利略因支持日心说而遭受的磨难。
2、在网络上搜索一下,看看古今中外还有哪些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而勇于献身。
板书设计
斜塔上的实验
一、发现摆的规律 不断实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孩童求学时代 崇尚科学、甘于奉献
三、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不盲从权威、勇于探索、创新精神
【斜塔上的实验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斜塔上的实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16
《斜塔上的实验》教案一等奖03-10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教案设计03-16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夏》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16
《松鼠》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