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由话剧《北京人》说起
刚从人艺回到家。今天上演的剧目是曹禺先生的经典之作--《北京人》。
说来也巧,两天前我准备MFA的入学考试时,学习到了“戏剧篇”,正好有一段文字介绍《北京人》的。当时真的有一种冲动想亲眼目睹这部经典之作,没想到两天后就应验了。不知道是不是白传之老师发给我的那封“施咒”邮件起了作用。
这出戏比我想象的要深刻、沉闷。剧中人物表现得很好,无论是曾文清的软弱,还是江泰的狂妄;无论是曾思懿的刻薄,还是愫方的贤惠;无论是袁圆的调皮,还是曾浩的古板……无不显示出剧中人物的独特性格。在我看来,这些北京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自我、没有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激情。导致这些悲剧的根源就是传统的束缚--它不仅禁锢了人的思想,还禁锢了人的所作所为,一代又一代的延续着悲剧的上演。
全剧给我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我为剧中人的命运而难过。从剧情中跳出来,看一下我周围的观众,虽然上座率高达90%,却有相当一部分人提前退场。中场休息时我还听到一些人在议论说本剧“太深奥”,“看不懂”。我还看到很多小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退场……
我不禁在想,如果这部剧目深奥,成年人都看不懂,小孩子能看出什么呢,他们能从这里得到什么呢?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思索:当代的人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剧目。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观众们需要有内涵的、深刻的剧目,还是喜欢轻松、谐趣的娱乐剧目。从今天的观众表现来看,人们似乎在剧院里看了一头雾水,不仅没有娱乐身心,也没领悟透彻剧作的真谛。
我不想评论《北京人》,只是想借助它说说当今什么样的话剧受人欢迎。
首先,我认为剧本一定要好。
也许你会说这是废话,但请我把话说完。话剧从风格上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大类。经过时间的历练,正剧最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正剧不仅有喜剧元素,也有悲剧成分,还蕴藏着一定的内涵和人生哲理。因此,它不仅能起到娱乐大众的作用,还能起到教育、审美的功能。但是,不是所有剧本都具有这些特点的。
其次,视觉元素一定要丰富、多样。
人们来到剧院,更多的是希望通过眼睛观看演员精彩的表演。其实这里所提到的精彩的表演不光是指演员的表演,还包含着其他舞台元素,如舞台设计、灯光、人物造型等等。因此我认为视觉元素一定要有新意,能给人冲击力。比如说舞台设计,它一定要有独特之处,由于剧目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我甚至认为,舞台设计的成功能带动一部剧目30%的成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增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迅速提升。人们不满足于演员的单纯表演,而期望更多的视觉冲击力,期望接受到生活中看不到的视觉奇观。从这个角度出发,舞台设计显出了它与时俱进的优势。除此之外,灯光、服装等其它元素都是为增强舞台元素的产物,它们也需要独特、有创意的设计与表现。
再次,演出形式的创新。
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形式是必不可少的。以什么样的形式演出值得我们思考。这需要摆脱传统的束缚和具有开拓性的思维。我认为形势的变化与创新能够制造更多的视觉奇观,从而满足观众的需求。
最后,演员的功力要扎实。
之所以把演员这一重要元素放在最后说,是因为我对当今中国的造星工场--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解放剧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的学生培养还是持以肯定态度的。他们培养出来的演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均有不俗的表现。我认为一部话剧中演员的好坏不光在于演员本身,还在于导演和学校的教育上面。在中国,演员还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通常是被邀请出演某一角色,所以导演在选角上很重要,再加上学校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促成了演员的质量。因此演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元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成果的。
简单说了上面几点个人看法,不知是否有可取之处,必经本人不是研究戏剧的。但是我相信戏剧与电影有着难以割舍的亲密关系,所以当我看完这部《北京人》之后,觉得必须写点什么东西,不然就说不过去了。
呵呵,这么晚了,手笔了,该上床睡大角喽!
本话题来源于日志:http://www.mtime.com/my/song/blog/1124717/
【由话剧《北京人》说起】相关文章:
仲由(子路)09-20
从像作文和不像作文说起07-24
从考研究生说起--歧义说趣(网友来稿)09-13
由夏入秋的初一作文10-29
由小飞蛾的呐喊引发的思考反思09-16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说课稿03-19
由北大处分考试后舞弊想到的07-25
由对儿子的两次批评反思范文08-26
北京人在纽约读后感系列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