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教后记(网友来稿)

时间:2024-10-28 01:30:0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为了忘却的纪念》教后记(网友来稿)

张守卫

又送走了一届相处了四年的学生(复读班)。就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样,老学生们高高兴兴上大学去了,自然,新的一批也就来了,于是就又接了两个班的高一新生。要学《为了忘却的记念》一课了。在这之前,按照鲁教版的编排先来了两篇古文-------《劝学》和《师说》。经提问检查,学生们背诵地还可以,但是一提起个别实词和虚词(尤其是虚词)的用法就傻眼了。看来,这批学生还沿用了初中的学习方法------背啊背,不理解也背。真服了初中老师了。

新课改这也搞了好几年了。这不,暑假里省教育厅还组织各地市专门拿出13天时间对高中老师进行了培训,又看视频又写论文的,搞得热热闹闹。无论教育专家还是指导老师,都一直倡导新理念呼唤新教法。看来这是大趋势。该换一种教法了。今日是星期三,备课组集备的时候让我先上一节课,大家都来听听看看现代文该如何上。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设计。

学习目标选下面两个就行了,不贪多求全。一节一得。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筛选信息,归纳文意。

一、 毕竟考试要考拼音错别字,就挑写10个重点词。意在引起学生重视,提醒学生以后读书养成识记的习惯。

隐约其辞  仓皇失措 竦身 涅槃 缁衣 挈妇將雏 客栈 郑重其事 禁锢 淤积

二、用简短语言概括课文五部分的大意。

师生讨论概括:

第一部分,点明题意,记叙和白莽的交往。

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兼写冯铿)。

第三部分,交代白莽和柔石的同时被捕。

第四部分,五烈士被捕遇害的经过,作者的境遇和悲愤的心情。

第五部分,抒发悲愤之情,揭露社会黑暗,表达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

以上内容学生能说出意思即可,不讲究跟答案的绝对一致。这个问题意在落实“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的目标。就让学生读啊读,反复读,自己概括归纳。然后讨论明确。要舍得给学生时间。不能以老师的讲取代学生的认知。

三、设计三个探究性阅读题目。这三个题目基本涵盖全文内容。前两个是别人曾经用过的,我“拿来主义”了。后一个是我的原创。 这三个题目如果处理得好,我觉得对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为什么这么说呢,授之以渔啊。教给他阅读方法了,以后读书就这样去做。有灵气的同学很快就心领神会,灵气少的多接触几次慢慢地也就学会了。

1、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中有关白莽的文字,思考:作者与白莽有过几次交往?从中可以看出白莽是个怎样的人?

师生讨论归纳:

作者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

⑴白莽送书。

外貌描写“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

第一次会面后白莽给鲁迅写信说“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说明他是个极敏感而又率直的人,他先是直言谈论鲁迅,经过回信解释便不存芥蒂,乐意接受赠书,再译彼得斐的诗,亲送译诗给鲁迅。

⑵白莽送译稿。

“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一笔带过。

主要笔墨用在两次见面之间的看稿与通讯的记叙中。白莽明知应译为“国民诗人”,但偏译为“民众诗人”,因为他憎恨国民党反动派,因而连“国民”两字也觉得讨厌,不愿意用来称呼自己所喜爱的诗人。

⑶白莽出狱。

“大热天”白莽穿着“一件厚棉袍”,见面后“彼此不禁失笑”。这一场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将革命者的困顿、执着与乐观跃然纸上。

小结:

设计这一题目是为了落实“筛选信息,概括归纳”的学习目标。答好这个题目,前提也是读书,读读读,教师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反复读。实际上这个问题不难。学生读完第一部分后能概括出70--80%的信息。这时候,做老师的就得抓住火候,及时表扬,及时引导,将问题补充好。

2、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作者用那些事实来表现柔石的“硬气”而“迂”的性格?

在“硬气”和“迂”这两个词上就不必绕弯子了。老师可以用方孝孺的典故说明用意,帮助学生理解:明朝方孝孺效命于明惠帝朱允汶,后惠帝的叔父燕五朱棣为夺帝位,带兵攻陷南京,惠帝自焚(一说下落不明),方孝孺入狱,因不肯替朱棣起草诏书被杀,祸及870余人。方孝孺为姓朱的争位而丢掉性命,连累亲友宗族,实在很“迂”。但那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刚烈精神,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敬仰和赞颂,正是在这点上,鲁迅用来与柔石的精神作比。

可以明白地告诉学生,“硬气”指坚定、正直、耿介不阿。

“迂”本义含有“拘泥、守旧、不适应形势、不切合实际”。这里则突出柔石率直而不通世情、拘泥而不会变通的性格特点。这固然体现了他的纯洁、善良、淳朴、正直,也反映了他幼稚、简单,书呆子气的一面。

列举事实:

(1)为介绍东北欧文学和外国版画而设立朝花社,担任了“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事情不如意,也总“相信人们是好的”,不相信会有骗人、卖友、吮血的事。

(2)朝花社倒闭。“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只是自己“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债款”对债务硬气,而味于某些世事,不会追索书款。

(3)他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行走时,自己“离”一路,与鲁迅同行时,使鲁迅“愁”一路。足以见其对长者和女性同乡、朋友的忠实态度。

3、研读课文第四、第五两段,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揣摩其含义。

⑴对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悲愤感情

⑵对反动派残暴罪行进行控诉和揭露的感情。

讨论归纳。参考答案:

A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设计问题思考:“原来如此!……”中叹号和省略号各表达什么感情?试把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说出来。

  解析:“原来如此”单独成段,感情十分强烈复杂。叹号表明愤怒与抗议,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复杂感情。

  深层含义:反动派竞如此卑劣凶残地对待无辜青年,柔石这样的好青年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是作者始料不及的(一弹就毙命,却十弹,真够狠的)。全段记叙、抒情、议论结合,有利于表达感情,深化主题。

B、“我沉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叫什么修辞格?(前后构成反复),加强了歌颂烈士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感情。

  我个人失去的是亲密朋友,而我们民族损失的是无产阶级战士。感情含义加重。

  C、用自己的话说说《惯于长夜过春时》这首诗的含义。

诗歌理解(参考):

我已经习惯在漫漫的长夜中度过春天的时光,当我带着妻儿在这里避难时,我的双鬓成霜。

在睡梦中隐约地看到母亲为我的处境急得泪水盈眶,接连不断的军阀混战,城头换旗,政局一片动荡。

哪能眼看着我的战友们一个个地惨遭敌人杀害?面对刺刀愤怒地写下表达哀思的篇章。

诗篇写完,低头凝思,哪里有发表的地方! 在那黑暗的长夜里,只有月光作伴照着我黑色的衣裳

D、当《北斗》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 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KaHtheKollwitz)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潜*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 记念。

E、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了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形象地概括了三十年来,一切反动统治者残酷屠杀革命者的罪行。“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延口残喘”表明斗争的艰难。“这是怎样的世界”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全句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的切齿痛恨和顽强斗争精神。

   F、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血的教训使作者既看到黑暗统治如夜,又看到革命之路还长,斗争还很艰巨。作者意识到“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表明他相信烈士的血不会白流,革命终将取得胜利,这是历史的必然。这就表达了对胜利的信心,与敌斗争到底的精神。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

小结:跟第一个问题一样,设计的2、3两个问题也是为了落实“筛选信息,概括归纳”的学习目标。答好这两个题目的前提也是读书,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读读读,反复读。第二个问题也不难,学生读完第二部分后也能概括出80---90%的信息。第三个问题要复杂一点。因为这涉及到文章风格-------特定时期,为了发表,意思不含蓄不行。要不就“无写处”了。老师适当分析点明未为不可。

作者邮箱: zhangshouwei@qingdaonews.com

【《为了忘却的纪念》教后记(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曲折有致 含蓄深沉--《为了忘却的纪念》赏析(网友来稿)08-08

美教诗歌(网友来稿)08-13

纪念的纪念--纪念武侠小说大师古龙(网友来稿)07-27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静听天籁(网友来稿)10-21

十五的月亮(网友来稿)08-29

印象张艺谋(网友来稿)08-28

长句的运用(网友来稿)07-17

谈比兴(网友来稿)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