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最后一课》教学案(苏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掌握小说的要素。
2. 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3. 学习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体会重 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重点与难点:
1. 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爱国情感。
2. 学习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体会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学习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预习导学: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郝( )叟( ) 懊( )悔 字帖( )
挟( )着戒尺 强( )迫 踱( )步
哽( )咽( ) 钥( )匙( ) 祈( )祷( )
诧( )异
2.通过查阅有关普法战争的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3.作者笔下的“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你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有哪些疑难问题,把它写下来。
二、课堂助学:
1.导入新课。
2.整体感知。
(1)理清情节结构
(2)结合预习导学第3题,认真阅读文章有关语段,完成下列表格。
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生
老师
后排
板凳
3. 小弗郞士形象分析。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郞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想一想,是什么让本来贪玩的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4. 对于一篇小说来说,环境描写也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哪些地方运用
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5.教师小结。
三、课堂巩固:
作为学生,在每一个同学的记忆中,肯定有一些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撷取其中的一朵浪花,用你的妙笔描述一下吧。
第二课时
一、 预习导学:
1.从文中找出一处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段,读一读,试做分析(提示:可以从描写方法、准确生动的用词、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
2.文章中有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同学们阅读“习字课”一段,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二、 课堂助学:
1.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句,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读一读,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并仿照例子试做分析。(结合预习导学1)
【示例】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那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分析】两个破折号表示哽住了,说不下去。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心情悲痛,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 在最后分手时有很多话要讲,但激动得说不出来,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所以写了“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表示坚信法兰西祖国必胜,让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呆在那儿,头靠着墙,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说明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1)通过预习导学第2题,你对本段的细节描写的作用一定有了自己的体会,把它写下来吧。
挂在铁杆上的字帖:
金甲虫没有影响学生们专心写作:
对鸽子叫声引起的联想:
(2)除了已分析过的内容,你能试着在文中再找一处,分析其作用吗?请将你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细节描写:
表达效果:
3.教师小结。
三、课堂巩固: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 “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专心地画“杠子”,好象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者,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语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 。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 ,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子 , ,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将文章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2)为了表现教室里的安静,作者说“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以声写静,你能试着再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吗?
(3)“钟声”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为什么还要写普鲁士兵的“号声”?
(4)为什么写“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要用全身的力量,这种力量包括哪些内容?
(5)文章结尾韩麦尔先生只用了个手势来宣布散学,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下边这段文字节选自老舍的《四世同堂》,描写了北平被日军占领
后,某学校的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
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祁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须已经把应教的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 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囚犯怕那绑缚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
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齐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地,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往起立和往外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什么鬼追着似的。
1.本文描写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试与《最后一课》相比较,想一想,为什么两个国度,不同的时代,课堂上的气氛和老师的情绪却如此相同呢?
2、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了什么?从《最后一课》里找出韩麦尔先生 一反常态的表现,作个比较。
3、如何 理解“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变成了木头”这句话?
教(学)后记:
【《最后一课》教学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08-25
苏武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09-13
《小鸟找家》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10-22
《勾践灭吴》教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04-30
怀念红狐(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07-04
《最后一课》教案05-06
最后一课的教案08-01
最后一课教案08-22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09-02
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