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心归去 公开课教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江苏省涟水中学 徐晓清
教学内容:
韩少功的《我心归去》被编排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第二板块“漂泊的旅人”中。
教材分析:
在这个板块中,本文处于一个过渡的位置。前一篇《想北平》以通俗亲切的文字写出了作者老舍对实实在在的故乡也即出生地北平的真切而深沉的爱,后一篇《乡土情结》则借《香港文学》创刊七周年的机会,以“故园之思”为线索,由“小家”到 “大家”,由“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爱国情操,这里的故乡已不只是实实在在的某个地方,更是个虚化的概念。而处于二者之间的《我心归去》,正担当了由实到虚的过渡这个重任,它抒发了客居异国他乡的旅人对故乡的绵绵的思念之情,更对故乡的人文内涵做了深入的思考。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正处于十五六岁的年龄,大多是生在哪就长在哪,基本上没有离开过家,因此他们对故园之思缺乏亲身的体验,所以,要通过他们曾经读过的描写家园之思的诗文入手,引起他们情感上的认知。
设计理念:
本文属于文本研习。因而,在教学中,“要拆除扶手,铺设学生自己行走的阶梯。”自主阅读,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让学生能在阅读中发现思考探究问题,展开多方对话,表达阅读感受。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等基础知识;
(2)感知体会文中浓浓的思乡情。
(3)理解本文富有哲理的语言。
2、能力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编者、教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培养自主鉴赏散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解读“故乡”的文化涵义。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投影设备
2、学生收集有关故乡的诗文,进行交流。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范仲淹《苏幕遮》)
3、阅读课文,在对话栏内写下心得。
(怎样写评点?可以就内容、情感、手法写,也可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学生背诵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作:《我心归去》。
二、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韩少功,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汉族,现居海南。
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后任湖南省《主人翁》杂志编辑、副主编;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的《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广泛的讨论。6月,《爸爸爸》引起一定的反响。2000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好书” 。2002年4月,法国文化部颁布“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三、检查预习作业 (多媒体显示)
别墅(shù)静谧(mì) 贫瘠( jí ) 酥骨(sū) 奇诡(guǐ) 悲怆(chuàng) 眷顾(juàn)
逃遁(dùn) 潦倒(liáo) 矫饰(jiǎo) 熠熠(yì)
雄浑 悲怆 墟场 烙印 旅泊 叽里哇啦 拥挤不堪 概莫能外
四、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本文题目叫《我心归去》,作者的心去了哪里? (故乡)
2、作者写此文时身处何地?(法国;异乡)
3、哪几节侧重写法国?(1-4节)
4、哪几节侧重写故乡?(5-6节)
5、7-9节侧重写什么?(对‘故乡’的思考与感悟)
小结:文章的大体内容和思路-- “文章从对法国游历的记叙开始,描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再到思乡之情的抒发,最后是对‘故乡’的思考与感悟,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课本56页对话栏【2】)
五、研读文本:
1、作者在法国的为期一个月的家是怎样的?
明确: (第一节)法国的家宽敞、豪华、奢侈、环境雅静。
(第六节)外国有豪华酥骨的都会,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有幽深奇诡的城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概括板书:雅致奢华)
2、作者身在法国的心情如何?
明确:(第二三四节)(概括板书)冷清,虚空,发疯
3、如何渲染的?
明确: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 对吊灯的研究。
“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无聊至极的举动,六次已经让人倍感无聊了,何况是六十次。 这个夸张手法的运用,将作者几乎逼“疯”了。
4、正因为法国的生活如此寂寞无聊,作者才不愿意移民,尽管他有很好的条件。作者说“很想念家里”? 他到底想念家里的什么呢?
明确:第五六节是对家园之思的正面描写。作者想念的主要是故乡的亲人,故乡的生活情景(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等) 。
5、他思念的故乡物质环境方面怎样?
明确:(第六节)贫瘠脏乱,(第七节)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
6、作者明明对故乡很失望,但为什么身在法国“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
学生从第7节第8节中找原句做答案,并讨论这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1)、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故乡的美中含悲
自己的生命与故乡融为一体,自己的喜怒哀乐甘苦荣辱都与故乡丝丝相连,所以这付出的“悲”才会使人留恋,与这“悲”水乳交融的地方,才会更使人留恋,故乡因留恋而美。
(2)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血:为家乡的贫瘠脏乱而痛苦的心情。
泪:对家乡的热爱和无尽的思念。(补充: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汗水:为家乡改变面貌而付出的艰辛的劳动。
(3)、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对故乡的失望可能含有期望更美好的意思,即使是真的失望,也不妨碍对它的真爱。这是浸着心血、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与精神的创造。人不会对故乡真正失望,劳动和奉献会使故乡繁荣富强,也就是说,对故乡你可以失望得滴血,但“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生长出丰收,物质上丰裕;生长出你对故乡的歌,精神上充实。
“滴血”的“失望”其实蕴涵着作者对故乡最深沉的爱,如此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金麦穗)与精神(赶车谣)的创造。
(4)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 。
因为只有奋斗、奉献,才会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迹,故乡也才会作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不可分离,才会有感情上的不可割舍的珍惜。
(5)没有故乡的人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人是要有一个守望精神的家园的。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拥有故乡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
7、小结:作者对家乡又是什么心情?(明确并板书:亲切,激动,幸福)
8、本文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明确:对比。
9、主题升华:人与故乡是怎样一种关系?
故乡是人的精神寄托,心之所依。拥有故乡的人才拥有心灵回归的无限幸福;人只有对故乡付出艰辛劳动,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六、总结课文
《我心归去》的哲理性很强。文章不长,但把人与故乡的关系阐发得非常透彻,许多说法非常有新意,如故乡不等于出生地等等。但是,它的哲理不是单纯的说理,而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这也决定了它在语言上的特色,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把哲理藏在形象中,用富有抒情色彩的意象来表达。
七、布置作业:(多媒体显示)
同学们,韩少功用饱含深情与富有哲理的笔触向我们描述了他对故乡的挚爱与感悟,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后是不是也应该对故乡多一些认识与思考呢?
请同学们以故乡为话题写一篇随笔,不少于800字。
八、板书设计
我心归去
异乡 -------------→故乡(心之所依)
(物质环境) 雅致奢华 对 贫瘠脏乱
(作者心情)冷清、虚空、发疯 比 亲切、激动、幸福
教学反思:
由于本文思路比较清晰,对话栏提示较多,加上没有艰深的文字,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太大。理清了法国和故乡物质环境的差别,找出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词句,文章的主旨就豁显了。难的是对故乡文化内涵的解读。不过,抓住了表明人与故乡关系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也就豁然开朗了。
e–mail: xuxiaoqing110110@126.com
电话:13952313090
邮编:223400
【我心归去 公开课教案设计(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5
我的四季(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0-27
黄山记(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08
论毅力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0
;边城(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30
《《灯下漫笔》》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08-20
我的四季(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31
人教版高一必修《触龙说赵太后》教案设计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