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与组卷构想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逐步推广,2000年我国浙江、江苏、吉林、山西等四省高考实 施了“3+X”科目改革方案,其中的“X”分别是综合了历史、地理、政治等课程内容的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和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内容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这种 文、理分科而分别集合各相关学科内容的综合测试方法,在我国高考历史上尚属首次,对 命题者、应试者、阅卷者以及招生考试机构的组织管理者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
由于我国的高考已被社会赋予了特殊的地位、功能和使命,使得涉及它的每一项改革, 每一个哪怕是微小的变化,都会带来广泛甚至强烈的社会反响,因此,高考的改革尤其考 试内容与方式的改革,必须是谨慎、稳妥的,是在充分考虑到社会可接受条件下的变革。 应该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高考科目改革方案的设计,比较充 分地考虑到了我国中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大学对入学新生的基本要求,已实施多年的 考试科目及方式对中学教学、社会的传统影响和社会对新一轮高考的认同和接受程度等诸 多因素。 而综合卷试题的编制和试卷的组成,将不仅直接关系着每一位考生的命运,也关 系着社会能否接受高考内容与方式的改革。事实上,综合能力测试卷的命题与组卷,成为 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中考试方式与内容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如何使命题既能科学的表达综合能力考试的本质,又符合中学教学的实际,在“求变” 与 “持稳”的“抗衡”过程中找到两者最佳的结合点并使其达到最大程度的一致与平衡, 以充分体现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的基本精神;如何把握综合科目的综合能力测试命题与组 卷的形式、结构、风格及难度等,是命题者在命题与组卷过程中自始至终所面临并努力探 求的问题。这些问题绝非一次考试命题就能圆满解决,它的确需要摸索的过程和实践的检 验。然而无论如何,第一份文、理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已面世,它集合了命题者以往命题与 组卷的经验、主观愿望和考试的客观要求。本文将主要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浙江、江 苏、吉林卷)的命题与组卷的指导思想进行探讨和做些说明。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浙江、江苏、吉林卷)考查考生对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 的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由此形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学科思维品质。全卷共38 道题,满分260分。其中选择题有32小题,128分;非选择题6小题,132分。命题和组 卷的思想方法及由此而形成的试卷风格,注意把握和表现了以下方面:
1.确定“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试性质
考试性质的确定,是明确命题方向、决定试题与试卷特征的根本性问题。
考试学研究认为:考试是为了某种判断和评估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信息收集过程。 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测量、甄别人的某方面素质,如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德、体质 等的一种活动。是评价的工具和手段。
考试按其目的和方法可分为三类:
(1)水平考试
水平考试即资格考试。它是以检验是否达到既定目标而设定的考试。其特点是标准性, 多用于绝对性测试。如证书考试、毕业考试、等级考试等。
(2)选拔考试
选拔考试即竞争考试。它是以区分考生成绩从而有利于比较为目的的考试。其特点是 区分性,多用于相对性考试。如大学入学考试、招工考试、选干考试、荣誉证考试等。
(3)评价考试
评价考试即反馈考试。它是以检查教学效果为目的的考试。其特点是反馈性和评定性, 绝对考试和相对考试并用。多用于学校内部的考试。如诊断性考试、形成性考试、总结性 考试等。
显然,“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并不单是为检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到达了何种程度,也非 为了检验教学或学习效果,虽然这两种功能它同时具备。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查、确定考生 是否具备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及其相关专业的知识贮备、相应能力等,考试的结果将被用来 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大学继续学习。因此,它不同于为各方面都很出色的保送生设置了一道 门槛的,综合了八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测试”,也不同于为检验考生全面而综合的基本知 识、基本学习能力而设计的除语、数、外以外中学其它六门文化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测试 ”。其突出的标志是试题和试卷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考试的性质一旦确定,考试的目标则随之明确。试题的设计、试卷的编排将为实现考 试的目标服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试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准确地测量考生对政治、 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反映考生学习的潜质和潜力,有效 地区分考生的真实水平。
2.突出对综合学习能力的考查
注重或强调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是高考命题一贯奉行的准则。从以往的考试 中,不 难得出这一结论。学习能力从低到高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记忆、理解和应用。如果再具 体一些,记忆层次中可包括再认、了解等;理解层次中包括比较、区分等;应用层次中包 括分析、综合、信息提炼与提取、解决问题、评价等。三个层次之间是递进的和相互包容 的。这种能力层次的划分和分析方法,乃基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鲁姆提出的认知领 域的目标分类体系理论。
布鲁姆以外显行为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点,以行为复杂程度作为分类依据,把认知 领域的学习水平由低到高分作六类:即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能力因 素的参与逐步递增与深化,后一类包含着前面各类的能力因素,六层之间具有连续性,每 一高层次的目标都是所有低层次的行为和目标的延伸和发展。
其学习水平的分类标准是:
知到:主要指对学过的知识的再认(如确认、配对、指出名称、选择等)和再现(如 默写、背诵、描述)。
领会:指能抓住事物的实质。主要表现是:能对知识作出解释,即用自己的话说明含 义;能对抽象的概念、方法、规律举出实例;能做到对表达形式的正确转换,如在文字叙 述、表达式、图示、操作之间的翻译或互换;进行变式判别,即在条件、结论非标准情况 下作出正确辨别;能把尚未表达出来的内容表述完整,进行直接推断;进行改写和缩写。
应用:指对所学知识在新情境下的运用。这种情境是由一定的背景材料所构成的问题, 而且没有说明问题解决的模式,学生无法单纯通过记忆模仿完成,当然这些背景材料是由 学生的已有知识(包括教科书中学到的和在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提供的。这样,在一定 的问题情境中,能正确地使用知识,进行操作和运算,解决问题;能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能把各种知识联系起来,用于处理问题。
分析:指能将某种知识进行分解,找出组成的要素,并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构造 方式和组成法则,因此,这一层次要求学生正确进行剖析、分割、图解并列出纲目,分清 要点;能把握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剖析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推断。
综合:是指将原有知识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新知识的重新组合,构成一种原先不大清 楚的模式或结构,把它改组成一个新的、更清晰的整体,因此,这种组合是包含了明显的 创造性的行为,当然这种创造是在特定的问题、资料范围内进行的,是在一定理论框架和 方法论框架范围内进行的综合。这一层次要求学生能按自己的想法对知识找出联系、重新 构造、进行创造性的整理;对条件不完整的问题,能创设条件,构成完整的问题;设计解 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计划或操作程序;能通过对现象或事实的研究,进行分类或组织,发 现内在规律,同时,能从抽象的符号、命题或诸如此类的东西入手,做出合理的推论。
评价:是指为了某种目的,对观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资料等的价值作出判断。它 涉及到对知识、领会、运用、分析和综合等所有其它行为的某种组合,同时又涉及到包括价 值在内的准则。
很明显,高考命题所考查的能力,仍包含在这些认知目标之内,而更突出或重视考查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价的能力。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依然遵循了强调能力考查的原则,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学习 能力已不是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而还包括了综合各学科思维方法分 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这种综合学科的学习能力的考查表现在试卷和试题两方面。首先试卷中集合了历史、 地理、政治三门文化课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考生在面对和回答问题时,思维处于不 断地判断、分析问题的归属、选择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的状态,而这种思维状态, 实质上表现和反映了综合运用知识评判、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正是由于在综合能力 测试卷中对考生的学习能力的考查出现了新的要求,才使得原本在单科试卷中很容易解答 的问题汇总到一起便增加了解题难度。
另一方面,出现了需要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试题。即命题所涉及的内容, 是地理、历史、政治各学科知识的交叉与综合,考生要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迅速动 员和提取有效信息(其来自卷面提供的情境、资料,对教科书有关知识的记忆或日常社会 生活的积累等),并将它们融合为一体,经过判断、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完成对 问题的解答。如第37题:
认读图5所示的地理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2)根据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的决议,由什么民族在该区域的什么地方建 立什么国家?在该地建国的原因是什么?
(3)美国为什么插手该地区事务?如何插手?
该题围绕中东问题立意。中东地区以其民族、宗教、土地等重重矛盾,重要的 战略位 置、丰富的石油资源以致为各大国竞争和关注,频发战争等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之一。题 目首先从地理问题入手,要求考生分析一幅没标有地名的区域图,从图中提供的自然地理 信息(沙漠标志、经纬度等)中,判断该图所示的区域和该区域的气候特征,并推断出当 地水资源短缺的结论。然后引入历史问题,涉及当地民族、文化、宗教等方面,要求考生 据题意进行分析说明。再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设问,引导考生揭露和批判美国的霸权主义行 径。该题有机地将地理、历史、国际政治等各方面知识融合在一起,考查考生综合地分析、 判断、归纳、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这类试题目前在试卷中占比例不大,只有约20%。但也有的试题虽以单科“身份”出 现,却也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如选择题第11小题:
宋代海上往来大多是三、四月间从日本驶往中国的江浙沿海,五、六月间从 江浙 沿海驶向日本。这样选择航行时间主要是为了
A.避开倭寇的活动
B.遵守朝廷有关海禁的规定
C. 利用海洋回流
D. 利用季风
该题内容则包含了历史和地理的有关知识;更有一些历史试题渗透了经济和 经济地理 方面的知识。
此外,即使是只涉及单科知识内容的试题,也少有仅考查单方面的学习能力 ,而是引 导考生运用学科内部不同方面的知识,表现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如选择题第1、2、3 小题。
该题仅涉及地理单学科知识,却综合了自然与人文地理的内容。题目以地形图考查基 本读图、识图、分析地图和空间想象等理性思维过程;用实地考察的结果检测考生对区域 表现的理论分析能力;用解决问题的措施考查考生是否具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 地理事象的能力和相当的环境意识。
总之,不论试题以何种形式出现,其根本是考查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控制试卷难度和把握试卷结构整体性
难度是题目对考生知识和能力适合程度的指标。它是在能够正确回答一道试题 的人数 (或得分数)与参加考试的总人数(或总分数)之间形成的比率,通常以通过率表示。试 卷的难度水平就取决于组成试卷的题目的难度。教育测量学研究理论认为,如果考试的目 的是要在全体考生间进行最充分的比较,则要求分数能够最大程度地区分考生,此时考试 的平均难度应控制在0.5左右较为适宜。若要达到这一难度要求,试卷中的试题难度应分 布在0.20~0.80之间。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是带有实验性的和学科知识组合型的新型考试,对试题及试卷难 度的控制也因此有了新的含义。但无论如何,影响试题难度的基本因素如对试题涉及内容 的熟悉程度、试题所要求认知目标层次的高低、题目的信息量与可接受性、题目结构及其 动态变化程度、试题的份量与时间的约束等不会改变,对新型考试的难度控制也依然基于 对这些基本因素的考虑。
首先要保证题目所考查的内容在规定的范围之内,并且不回避重点、焦点和热点问题。 即以各学科的主干知识(其中地理科只考查高中必修课部分)包括基本事实、原理和规律 为考试内容主体,不出偏、怪、内容生涩的题目;以世界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问 题为立意中心,使试题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具有丰富的答题素 材,让考生有话可说,有理可书。如中东问题、中国加入“WTO”问题、环境问题、西部 大开发问题等。
其次,合理地安排试题次序,避免非智力性因素对考试结果的不利影响。在单科内容 试卷中,试题的排序多以试题的难易程度为基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是从考生答题 的心理因素考虑的。因为如果考生一开始便遭遇到无法完成的难题,可能会形成很大的心 理压力,对回答后面的问题产生不利影响,及至造成考试结果的不真实。而在综合科目的 考试卷中,除了试题本身难易程度的影响外,还出现了各科目内容之间的干扰问题。如果 考生在回答每一道题之前须先判断该题内容属于哪个学科,再决定从哪个角度答题,则势 必延长答题时间。这实质上侵占了考生正常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客观增加了 试题的难度。因此,“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的试题是按学科内容和试题形式排序的,即将 同一学科内容的试题排布在一起,如选择题是按地理科、历史科、政治科的次序排列,非 选择题中将单科试题与综合科目试题分开排列。这样的安排为考生答题和教师阅卷提供了 方便,减少了操作失误的机会。
此外,对题量和试卷长度的限制也是控制试卷难度的有效手段。试卷的长度是指考试 所有内容与完成全部答题所需时间的相宜程度。如果测试内容不饱满,试卷过短,则考生 的成绩可能拉不开档次,或因知识覆盖面不够而导致考试结果不公正;反之,题量过大,考 生 即使每一道题都会做也因时间不足而无法完成,其考试结果也没有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 试卷的长度一般控制在中等程度的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卷为宜。“文科综合能力测 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时间比单科考试增加了30分钟,但考虑到考试内容及考查的能 力要求综合变化的情况,总的题量及答题量依然与单科试卷的份量相当,以使考生能从容 适应这种变化了的考试形式。
地理、历史、政治三个学科均已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各科试题的设计方法 与风格、所考查知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答题的形式与技巧也各有侧重和特色。但三个学 科的内容毕竟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聚集组合而形成了一份试卷,因此须把握整个 试卷结构的整体性。突出的表现是在设计试题尤其是综合试题时,须围绕题目的主体立意 编排学科内容,而非以各科的重心内容为中心,学科的知识服从并服务于整个试题的立意 所在和价值取向。此外要保证各科知识内容之间不提供相互暗示的信息,尽量满足学科知 识间的自然过渡等。
4.注意考试语言表达的科学、严谨和亲和性
试题试卷是为考生展示学识、能力、超越和战胜自我的意志、毅力而搭建的舞 台,考 生表现的上乘或失败,与舞台构筑的质量亦有关系。试卷应与考生之间形成可接受的、能 自然交流的协调适应关系。“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在试卷与试题的表现形式方面,注意使 用明确、简洁的指导语;注意地图及图表展示的清晰程度;使用不同字体以区分试题材料 与正题的差别;在同义或使用共同材料的题目群之间分隔距离等等,尽量使试卷看起来赏 心悦目,也尽量避免非智力性因素对考生答题的不利影响和因此而造成的不公正考试结果。
综上所述,“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的编制和试卷的设计编排,力图体现考试的选拔 性,考试内容的综合性、试卷结构的整体性,试题试卷难度的稳定性和考试语言表达的亲 和性。作为第一次尝试,很可能有一些良好的主观愿望和构想在客观上并没有达到或实现, 个别试题也还存在着失误或缺陷。但在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后,经验得以积累而善后。希望 我国的高考改革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也希望高考改革的进程因我们的共同努力而平 稳顺利。
摘自:一体教育网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与组卷构想】相关文章:
小升初数学综合能力测试05-05
近三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五大特点04-14
小升初数学综合能力测试题人教版05-07
小升初语文测试模拟卷05-05
PETS三级A卷测试及答案05-05
小升初数学能力的测试题05-06
小升初语文综合测试05-05
小升初数学综合测试05-06
文科综合考试 要注意的考试技巧05-04
学生应考以综合能力取胜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