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1课《包身工》教案三课时(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旬阳县神河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执笔:云国林)
教学要求:
1、理解“包身工”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2、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记叙中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3、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
2、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3、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授课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1、读课文后试讲述包身工的故事;
2、试为包身工下定义,并用课文中的内容具体解释。
二、导入新课
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她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她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她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她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她们也不能拥有她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从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根据预习,请学生简要讲述“包身工”的含义和“芦柴棒”的故事。
三、了解背景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说它是“报告”,是就题材来说的,它必须选择真人真事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来说的,它必须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再观生活,如注重选材的生动、形象,布局的精巧。笔调的富有特色等。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为了创作这篇报告文学,夏衍亲自深入东洋沙厂采访调查。他得到一位女工的帮助,混进包身工中两三次,后来被工头盯住了。从三月初到五月,夏衍为了看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情景,足足作了两个多月的夜工。他深入生活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写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包身工》。
四、朗读感知(此文一定要通过朗读来形成感性认识)
1、 朗读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熟悉课文,以便后边的分析探究。
2、 朗读中注意圈划勾注。圈重点词语,划重要信息,勾存疑之处,注生僻字音
3、 出示朗读全文后的讨论题(要求从课文提取信息):
(板书)
(1)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2)课文中用到的材料(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第 二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信息词句)
(1)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讨论、发言、明确:课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
(2)课文中用到的材料(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讨论、发言、明确: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
(3)我们从文中看到包身工的遭遇有哪些?如社会背景、工作、待遇等等。
讨论、发言、明确:社会背景: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卖身给带工老板,带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工作。“一二八”战争以后,日本在中国的纱厂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于是“大量用这种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劳动者”。
工作状况:吆喝 呼喊 命令似的 没有做工和不做工的自由
a、“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有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着起身了。”
b、“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劳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包身契上写明三年期间,能够做满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象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象弓一般的弯,面色象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c、“纱厂工人的三大威胁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劳动条件,这大概是自然现象吧,人在这三种威胁下面工作,更加容易疲劳。”
工资待遇低:“最初工钱是每天十二小时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几个星期之后就调到钢丝车间、条子间、粗纱间去工作……工资不及男工三分之一”。
(4)请找出文中的话说明:包身工给资本家带来什么好处?资本家为什么大量使用包身工?
发言、明确:“在一种特殊的低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地膨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日本厂子讲……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万个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
( 5 )作者对“包身工”这一现象是怎样评价的?
发言、明确: a、“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类比中,愤慨之情跃然纸上。
b、“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6)根据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给“包身工”下定义。
指导学生找文中信息,进行整体归纳。
① 包身工是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是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工厂做工,没有人身自由,工钱全归承包人所有;
②“包身工”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包”的标志是事先立了“包身契”。“奇妙”之处不仅在于这些女孩子近乎被拐骗,而且是一仆二主:一主是日本资本家(工头是拿摩温);另一主是中国二老板,带工的。日本资本家称她们为“试验工”“养成工”;中国带工者称她们为“包身工”;
③ 作品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
定义如:包身工是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时间),在上海东洋纱厂里(地点),为外国人的女工(工作性质)。因为这些女工在进厂时已经签订了卖身契,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权,所以被称为“包身工”。
二、探究学习,加深认识
《包身工》被称为我国报告文学的经典之作,“包身工”、“芦柴棒”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词,给每一位认真读过本文的人以心灵的震撼。《包身工》的震撼力何在?我们可从写法、语言方面做深入探究。
(一)、写法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组材的主线,同时安排一条副线,穿插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等内容来构思谋篇?
探讨、发言、明确:
作者写了包身工起居,读者目睹她们的凄惨形象会怎么想呢?自然会产生关切之情,希望了解她们的来历、身份,所以,接着补叙了包身工的来历、身份。
作者写了包身工的早餐,读者目睹她们猪狗不如的饮食自然会想到带工老板的残忍刻毒,于是插叙日本厂家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作者写了包身工的上工,读者目睹包身工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艰苦劳动情景自然会愤愤不平地想到,她们创造的财富到哪里去了?于是,紧接着插叙日本纱厂榨取中国工人的血汗迅速膨大的事实,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掠夺。
作者写了包身工收工,读者目睹了包身工受到的侮辱自然会产生一种痛恨这种罪恶的包身工制度的强烈感情,文章通过议论,预示了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的结局。
这一篇报告文学,是作者经过几年的材料积累和几个月的实地考察之后写出来的,材料极为丰富,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事件,作者却能把它组织得井井有条,这得力于作者在安排结构时能把握读者的心理规律,精心而巧妙地安排材料,既具体地再现包身工的一天生活情况,又根据本文主题的需要穿插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展示造成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复杂背景,一条主线与一条副线交互发展,有机地结合,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既有触目惊心的直观印象,又有深入全面的历史认识,达到了虚实相生的表达效果,深化了主题。
板书:主线----包身工起居工作------悲惨命运、控诉
副线----包身工制度----------惨无人道、诅咒
2、包身工是一个群体,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使我们对这一群体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探讨、发言、明确:
本文写作上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点面结合。
本文既有对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概括介绍,对包身工群体形象的简略描写,如作者在记叙中集中写了包身工的起身、早餐、上工、收工等四个场面,这面上的记叙与描写概括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状况,又有对“芦柴棒”“小福子”典型人物的生动描写,作者以“芦柴棒”为例,通过“发烧”“生病”被“抄身”等细节描写,写出了包身工奴隶般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的悲惨命运。“小福子”遭到“拿摩温”和“东洋婆”毒打惩罚的描写,也反映了包身工的不幸遭遇。
3、本文的写法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呢?
A、所选的材料必须具有典型性,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如“芦柴棒”的事例。
B、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进行剪裁,点面结合,互为补充。本文写包身工的一天活动情况就是包身工全部生活的缩影。
第 三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前面我们通过朗读、探讨,知道旧中国“包身工”所受的苦难以及产生苦难的社会原因,作者用典型事例、点面结合的方法浓缩了包身工全部生活,读来震撼人心。下面我们探讨本文语言表达的技巧。
[分小组探究交流]
精炼简洁
比喻贴切
语言个性
警句精辟
二、 比较探究
1、《包身工》作于1935年,至今已经60多年了,今天读这篇文章,我们仍然能感到有深深的震撼。你认为文章为何具有如此的震撼力?说说你的看法。
探讨、发言、明确:
《包身工》之所以具有如此的震撼力,主要在于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直面社会黑暗,毫不畏惧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2、今天的“打工仔”与当年的“包身工”相似吗?(可以畅所欲言)
探讨、发言、明确:
社会是复杂而多面的,我们不能否认一些现代民工与七十年前包身工的悲惨境遇相似,但是又不尽相同。例:山西煤窑事件、河南砖厂事件等。
文中的包身工是沉默的,他们不会抗争也不懂得抗争;而今天的打工仔从农村走进城市,走进外企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他们有抱负、有奋争,更有人格尊严。今天的打工仔,他们的利益有法律的保护(可联系本县也是本校毕业,在青岛打工的陈明钰事例等)
三、简炼总结
本文虽然是老文章,反映的是上世纪初的事情,和我们的时代有些隔膜,但文章中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对于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存权利以及劳动权利的尊重,这些情感却是永恒的,值得我们一生铭记的。
四、写作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发挥你的想象,任选一题写作:
1、以《小福子与“芦柴棒”的对话》为题,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300字左右。
2、以《“芦柴棒”小传》为题写一文,500字左右。
【高中语文必修一11课《包身工》教案三课时(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边城(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30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04-06
高一必修三语文教案05-31
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5
《动物游戏之谜》教案(高一必修三)10-03
我的四季(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