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1 01:51:2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曹刿论战》(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曹刿论战》(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1、知识和能力:熟练翻译全文;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战争取胜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培养对照书下注释自觉主动翻译的习惯;养成品味语言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曹刿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爱国精神;认识评价一个人要全面。 

二、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今天我们来学习《曹刿论战》。

   请同学们看,课文选自何处?它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史记》记载历史的方法和它一样吗?作者相传是谁?这部书是按照哪国的历史来写的?

(二)、赏析课题

  请同学们仔细看课题,根据你的理解,你知道课文将要写哪些内容?

明确:1、主要表现的人物是曹刿。2、刻画他的主要描写方法是语言描写。

3、课文表现的主要内容是曹刿对战争的看法,具体的战争场面可能会少写略写。

(三)、学生自行翻译。

  那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下注释,迅速理解课文大意。

(四)、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紧扣语句并翻译)

1、请读准黑板上老师写出的字词,并看注释理解意思。齐读课文。

刿 、间、鄙、徧、孚、辙、轼、旗靡。

补充:成语“深孚众望”、苏轼苏辙两兄弟性格与名字的对照、成语“所向披靡”

2、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你从何处得知?   

长勺之战。    注释或“战于长勺”,战争一般以地名起名。  “于”:在

3、这场战争的双方是哪两个国家?双方实力如何?你从课文何处得知?

齐国和鲁国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两国以泰山为界,泰山之南为鲁国,泰山之北为齐国,杜甫有诗句“齐鲁青未了”。 

4、战争起因是什么?

看注释。

5、所以这场战争对鲁国人民来说,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是保卫家国的正义战争。

6、课文第一句中“伐”如何理解?    攻打、进攻

7、曹刿是什么身份?你从哪一句可知?理解这句话。

平民百姓;“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8、他参战的理由是什么?理解这句话。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9、请你展开想象,揣摩语气,为这两句话加上人物的神态或心理描写。

乡人:不以为然、冷淡、与己无关

曹刿:对国事的担忧焦虑、对自己才能的相信、对做官人的鄙视

10、所以刻画曹刿的方法不仅仅是语言描写,还有什么方法?

对比。  

课文中还有好几处对比,我们到下一节课再学习。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堂课的内容

二、紧扣课文语句回答老师问题。

1、文中哪几句交待了战争的结果?理解这几句话。

“齐师败绩”、“遂逐齐师”、“既克”

2、鲁国是一个小国弱国,齐国是大国强国,鲁国却能战胜它,这其中肯定有特殊的原因。那战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

3、战争取胜的原因来自于曹刿。

(1)、有远谋。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①请同学们结合鲁庄公的三条应敌措施来思考。理解三句话。

第一条针对的是大臣;第二条针对的是神灵;第三条针对的是老百姓。

②曹刿怎么评价他的这三条措施呢?理解这几句话。

他知道一场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在于老百姓,要“取信于民”。正如孟子的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③鲁庄公知道吗?用文中的一个字“鄙”。 

请你揣摩,想象鲁庄公在说这三句话时的神态。

第一次:坦然,充满把握,微笑             

第二次:有点不太肯定,有点疑惑,

第三次:严肃、紧张

(2)、懂得把握战机。曹刿第一次说“未可”和“可矣”的原因是什么?理解语句。

作战靠的是勇气,他在齐国的士气衰弱而自己一方的士气正旺盛的时候选择进攻。

(3)、作战谨慎。

第二次说“未可”和“可矣”的原因是什么?理解语句。

(4)、爱国。

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只是一介平民,但一腔爱国热忱却让他不能像他的同乡人一样置身事外,他要为国家出谋划策。也许那场战争正是因了有许多像曹刿这类爱国的人才会胜利吧。如果大多的人像那位同乡的人的话,战争或许不会这么顺利。曹刿这种主动请缨、挺身而出的爱国热情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4、战争取胜的原因来自于鲁庄公。

鲁庄公在文中处处与曹刿形成对比。他目光短浅,他急躁鲁莽,他无才无能。但他作为国君却有着难能可贵的品质。

(1)、从善如流。

  曹刿是平民,但他却并没有因为他地位卑微而歧视打击他,却能虚怀若谷地采纳他的意见。

(2)、任用贤才。

  作战时还重用曹刿,让曹刿实际做了这场战争的总指挥。

(3)、用人不疑。

曹刿说不可就不可,曹刿说可就可。鲁庄公照做不疑。

揣摩“既克,公问其故”鲁庄公的神态。

神态:对战争取胜的兴奋;对战争为什么会取胜的疑惑;对曹刿的敬佩。

三、齐读课文。 

四、仿句(学会积累)

1、英雄是国难当头能主动请缨、挺身而出的曹刿。

2、自信是国难当头曹刿主动请战的挺身而出。

参考答案:英雄是故国恢复无门又不屈不降新朝廷的文天祥。

英雄是痛心国力衰弱毅然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自信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笑声。 

 

【《曹刿论战》(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曹刿论战》教案10-10

曹刿论战教案09-14

《曹刿论战》教案04-28

曹刿论战(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07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08-18

《曹刿论战》教案【实用】08-04

《曹刿论战》教案[精华]07-24

(精)《曹刿论战》教案07-09

《曹刿论战》说课稿09-17

曹刿论战说课稿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