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苏教版高二选修《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高二选修《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选修《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等相关文言常识
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
3、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常识
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淮阴侯列传》叙写了哪几件事?根据叙写的事件划分文章的层次。
2、对照注释自己疏通文章,找出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标出自己不能解决的疑点和难点。
二、导入新课:
亮煌煌几页史书,乱纷纷万马逐鹿。雄赳赳一代名将,野茫茫十面埋伏。山埋伏,水埋伏;将军战术传千古。云埋伏,雾埋伏;功臣末路断头颅!疑兵疑阵在何处?战场埋伏、 官场埋伏、 朝廷埋伏、宫廷埋伏……啊!帅才不及帝王术!兵书不如圣诏书!空留下《十面埋伏》古琴谱;让后人评述,功过何如?
这是电视剧《淮阴侯韩信》的主题歌《十面埋伏》,将军战术传千古,功臣末路断头颅!一曲《十面埋伏》,一声叹息!在我们学过的《高祖本纪》中刘邦曾说过:“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可见,刘邦是很赏识韩信的`军事才能的。作为一代名将,“韩信虏魏、破代、平赵、下燕、定齐,南摧楚兵二十万,杀龙且,而楚遂灭。汉并天下,皆信力也。”没有韩信就没有汉家王朝。可韩信的结局却是夷灭三族。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淮阴侯列传》,探究司马迁的态度和观点。
三、检查预习
1、注音
商贾( ) 晨炊蓐( )食 漂( )染 井陉( ) 裨( )益 偏裨( ) 辎( )重
2、文章的结构层次
四、研读文本1—3节
1、 朗读课文,小组内讨论解决在预习中的疑难点,并推举一人翻译课文。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翻译:
2、补充三个故事的结局:(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这三个故事,揭示了韩信怎样的个性特点?
五 、研读文本4---7节
1、朗读课文,小组内讨论解决在预习中的疑难点,并推举一人翻译课文。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翻译:
2、研究文本P138中“阅读与探讨”部分的“萧何追韩信”“登坛拜将”。
讨论:这是从正面还是侧面写韩信的卓越才能?
3、4--7节是写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给这场战争取一个名称,并且说说是从正面还是侧面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
4、问题探究:
(1)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
(2)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六、研读文本8--10节 :
1、朗读课文,小组内讨论解决在预习中的疑难点,并推举一人翻译课文。
词类活用:
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重点句子翻译:
2、问题探究:
(1)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对此你怎么看?请认真研读课文,收集有关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2)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联中“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
七、研读文本11节
1、翻译课文
2、讨论司马迁对韩信的看法,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表达了怎样的历史观?
八、本文叙事曲折,情节起伏有致,试做简要分析。
九、检测题
1、一词多义
且: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 绝:从间道绝其辎重
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秦之纲绝而维弛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穷且益艰,不坠青云之志
2、翻译句子
(1) 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2)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3) 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
(4)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高二选修《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文中疑难的句子。
2、了解文章内容,研读有关韩信心理描写的文字,揣摩、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了解历史,知道韩信屡建奇功却遭统治者忌恨,因谋反被诛杀的前因后果。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文言知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全文;
2、在历史背景下,认识韩信、刘邦,了解历史人物的多重性格;
3、学习纪传体文章的详略得当,突出传主,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写法。
学习方法
诵读、研习、质疑、讨论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韩信是淮阴人,封为淮阴侯,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是“汉初三杰”之一,功劳显赫,却落得个夷灭宗族的下场。作者对韩信的不幸遭遇寄以深深的同情,给他作传使其名传后世。韩信被刘邦“封坛拜将”后,名声大噪,越来越被刘邦重用。井陉一战正面表现了他卓绝的军事才能。然而,韩信的功劳太大,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刘邦的猜忌,最终是因为谋反被吕后斩杀于长乐钟室。
二、预习要求
1、为加点的词语注音
商贾喋血馈粮辎重裨将传飧井陉蒯通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乃晨炊蓐食()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虏魏王,禽夏说()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背水陈()
信乃解其缚,东乡坐()右背山陵,前左水泽()
信由此日夜愿望,居常鞅鞅()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
上怒曰:“亨之。”
3、借助注释并参考工具书疏通全文
三、研习文本
(一)归纳本文的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词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愿君留意臣之计()
未肯击前行()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乃为儿女子所诈()
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然乃行营高敞地()
2、词类活用
(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如我能将几何()
(3)欲东下井陉击赵()(4)英俊乌集()
(5)辟左右与之步于庭()(6)深沟高垒()
(7)羞与绛、灌等列()
3、特殊句式
(1)成安君,儒者也。
(2)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3)何为为我禽()
(4)乃为儿女子所诈()
(二)解释几点的词语
(1)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2)吾哀王孙而进食()
(3)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
(4)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
(5)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
(6)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7)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8)相国绐信曰()
(三)翻译句子
(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2)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至于戏下。
(3)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韩信、张耳。
(4)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
四、总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课后整理本课的重点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解释下列多义词
间绝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怒,竟绝去()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从间道绝其辎重()
韩信使间视()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乃用陈平计间项王()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且如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如彼竖子用之计()
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吾如淮阴()
且喜且怜之()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劳苦而功高如此()
二、文本研习,合作探究
1、给合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2、文章开篇叙述韩信为布衣百姓时的三件琐事的目的是什么?
3、谈谈作者叙述井陉之战的艺术手法。
4、品味第8段,体会韩信与刘邦的对话中,围绕“将兵”与“将将”的话题,君臣二人的细微的心理变化。
5、分析“太史公曰”一段文字,体会司马迁对韩信的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三、巩固提升
1、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愿君留意臣之计B、常称义兵不用诈奇谋
C、乃为儿女子所诈D、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2、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是:()
A、车不得方轨信方斩
B、弟举兵,吾从此助公弟假臣兵,寇不足平也
C、大王乃肯临臣生乃与哙等为伍
D、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令其裨将传飧
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A、欲东下井陉击赵B、羞与绛、灌等列
C、水上军开入之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4、语段阅读
韩信拜将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②!”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④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信数与萧何语不可胜数B、臣追亡者耳生死存亡
C、若所追者谁若无其事D、王素慢无礼素昧平生
(2)、用文中词语完成下列填空。(3分)
“萧何追韩信”的故事脍炙人口,经久弥新。“▲”四个字,交待了韩信离开刘邦的原因;“▲”四个字,表明了萧何对韩信才干的欣赏;一个“▲”字表明了刘邦对萧何举荐的信任。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信的过人才能的一项是:()
①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②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③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④至如信者,国士无双⑤王曰:“吾为公④以为将”⑥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③④⑤D、②④⑥
(4)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初为布衣百姓,家庭贫困,常常寄食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B、本文主要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C、文章叙述了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D、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几次向项羽出谋献策,可是都没有被采纳,这就决定了项羽必然失败的悲惨命运。
(5)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②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四、总结本课
五、课后反思
六、课后作业
熟悉出自《淮阴侯列传》的成语:
背水一战,不赏之功,登坛拜将,多多益善
妇人之仁,功高震主,国士无双,逐鹿中原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捷足先登,解衣推食
胯下之辱,情见势屈,人自为战,如左右手
深沟髙壑,为民请命,先声后实,言听计从
一饭千金,传檄而定
【高二选修《淮阴侯列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2-16
《王何必曰利》(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12-16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2-16
拟行路难(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2-16
将进酒(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2-16
人教版高二选修《鹏之徙于南冥》教学设计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