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 学习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1、 导入:课前播放音乐《枉凝眉》,由《红楼梦》线索“宝黛爱情悲剧”导入。
2、 作者简介:课本注释。
3、《红楼梦》简介:《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全书共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创作的,后40回是高鹗在前80回的基础上续写的。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作品在写作艺术上,语言洗练、自然、优美生动,描写人物血肉饱满,个个鲜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写作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第三回,是全书的一部分。
字词: 阜盛 懵懂 杜撰 敕造 赦免 祛病 面靥 忖度 惫懒
河埠头 胆怯
3、 人物分析:《红楼梦》的人物众多,本课涉及到了三个重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他们的出场顺序是:林--王--贾。我们按出场的先后逐个分析。
4、 林黛玉:
外貌描写: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提示: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教师点评: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教师点评: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宝玉眼里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胜三分。”
教师点评: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林黛玉的外貌给人留下的印象:美貌多情、体弱多病、惹人怜爱。
语言动作的描写:引导学生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的描写。
归纳: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③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作者给黛玉安排的辞令,丝丝入扣,不正面否定长辈的话,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说原因,让长辈自行取消前议。
④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
⑤“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
⑥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小结: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
思考: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5、与谨小慎微的林黛玉相对的是一个张狂人物:王熙凤
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使闻声”。她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张张狂狂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也显出在老祖宗面前的特殊地位。(齐读王熙凤出场部分)
肖像描写:学生朗读王熙凤肖像描写部分。王熙凤的肖像能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写出了一个贵族少妇的形象。写服饰,先概括通体的形象,再作铺张的描写,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敏感的黛玉已觉察到她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心机,极善做作。
语言描写:王熙凤出场后的语言:在课文中找出、齐读。同过王熙凤的语言,我们能看出她什么样的性格?
小结:凤姐一出场,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陪衬。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5、 从分析林黛玉和王熙凤的形象上,我们可以看出分析人物形象要看人物的外貌、语言等方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分析一下课文另外一个重要人物--贾宝玉的形象。(5分钟时间思考、提问)
教师点评:从语言和肖像上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倍受贾母宠爱,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文章刻画贾宝玉除了直接描写外,还有间接描写,哪些地方属于见解描写,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来
明确:王夫人的话,林黛玉见到贾宝玉前的心理和两首《西江月》。
贾宝玉正式出场前,通过王夫人的话和林黛玉的心理,我们对贾宝玉能有哪些了解?
明确.出场前,用世俗观点从侧面加以勾勒。黛玉先听王夫人诉说,再想起母亲的话,造成悬念:“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这些贬斥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
两首《西江月》对刻画贾宝玉有什么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通过这些直接和间接描写我们能看出贾宝玉是什么样的形象?
小结:贾宝玉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处在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个家庭使他“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这对贾宝玉是沉重的压力。他的“愁”和“恨”,正是欲求摆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和“狂”,正是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失望和迷惘的精神状态。
作业布置: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形象。
【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分析(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09-04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02-06
林黛玉进贾府(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29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08-27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10-04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07-29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四篇07-24
从《林黛玉进贾府》看凤姐07-08
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一选修)10-21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集锦五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