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我的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5 13:57:2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看云识天气(我的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看云识天气(我的公开课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巩固复习第三单元中比喻修辞手法,学会运用

3.养成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巩固复习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具体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播放课件,显示课题),请大家看着这个题目,我们来猜测下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呢?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确:通过这个课题,可以看出作者想告诉我们怎样通过看云可以知道天气变化。讲的是云和天气的关系。

2.在进入文章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放幻灯片,齐声朗读生字)

3.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⑴.标题和文章内容有什么联系?

⑵.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又说什么?

明确:⑴。文章内容紧扣标题。所以阅读一篇文章应该首先从标题入手。通过阅读标题来了解文章,做到心中有数的去阅读文章。

⑵.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按照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4.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的去读文章,请大家一起齐读第一段。

⑴.找出最直接反映云和天气的关系的句子。

明确: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⑵.一般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语言总是非常准确、严谨的。试比较阅读课文后面方框内的补充知识那段。两者比较下,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章中这一段,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形成排比。使得语言生动形象,活泼,、富有情趣,吸引读者的兴趣。而方框内用准确的语言来介绍科学知识,为什么不用这种语言说,原因是多种的,他有实际用途的需要,读者的对象等原因。比如我们用药的说明书,就不能用生动的语言。

5.阅读第2到五节,找出作者写了哪些云?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天气。

明确: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薄云,代表天气晴朗。

      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低而厚密的云,代表了阴雨雪冰雹天气。

6.除了云的形态可以预知天气,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观察天气?

明确:云的光彩。

阅读第六节⑴.请大家找出有哪些光彩。分别又代表了什么样的天气征兆?

明确:晕--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虹--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⑵.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现象呢?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7.讨论:既然看云能使我们辨别各种天气,那么我们还需要天气预报吗?为什么?

明确:虽然看云能够认识天气,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仅凭肉眼无法全面准确的判断。因而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这个认识,作者也在文章的最后一节总结全文当中也特意提出来,提醒我们不要只依靠云来判断天气。这表示了作者对科学的严谨和对我们读者的认真负责。

8.课堂小结:这篇文章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天气的变化。虽然内容看似多,但却并不显得凌乱,而是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原因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作者却写的非常生动形象,这在于作者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界的细心观察。只要我们能够认真仔细的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

9.课后作业:

填写表格。

 

【看云识天气我的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看云识天气 教案教学设计10-23

看云识天气教案11-02

《看云识天气》教案02-24

《看云识天气》教案10-07

《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05-18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08-05

《看云识天气》教案15篇09-09

《看云识天气》教案(15篇)08-14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通用7篇)06-20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15篇[优选]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