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囚绿记》(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目标定向]
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把握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理清本文的构思,体会其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4、品味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
[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把握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难点:
1、品味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
[学习方法]
1、这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借助于多读,在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2、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自主预学]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字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日本宪兵扣留,惨遭杀害,时年34岁。1983年,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陆蠡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笔调忧伤愤懑。《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国难当头,民生之艰,个人之困,使这个有抱负的青年倍感焦灼而痛苦,使他发出要挣脱黑暗幽囚,去迎接光明的呐喊。
(二)字词梳理
1.读准字音
陆蠡( ) 涸辙( ) 猗郁( ) 蕈菌( ) 揠苗助长( )
瞥见( ) 嫩芽( ) 婆娑( ) 囚系( ) 急不暇择( )
纤细( ) 了截( ) 移徙( ) 淅沥( )( ) 葱茏( )( )
2.辨析字形
暇( ) 揠( ) 缘( )
遐( ) 偃( ) 椽( )
瑕( ) 堰( ) 喙( )
3.理解词义
涸辙的鱼:
急不暇择:
揠苗助长:
了截:
抑郁:
囚系:
4.自己的积累(文中还有哪些重要的字词,请自己积累下来。)
[课文导读]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是如何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常春藤的?找出直接描写常春藤的语句和作者心态的语句。(圈点勾画)
(二)熟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的行文思路既然为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2.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
3.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4.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反复读文,深入理解
1.结合语境,品味语句
①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②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③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 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2.如何理解文章的主题?
3.探究写法: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如:第一:物我互观,尽显性灵。
[应用拓展]
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有不少写绿的名句,你能写几句吗?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读后启示]
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你有什么启示?
[名作欣赏]
绿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欣赏指要]
《绿》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游记散文《温州的踪迹》里的一篇,作于1924年2月8日,是一篇贮满诗意的美文。文章不仅取题为《绿》,也用“绿”自然地将全文勾连在一起。“绿”字不仅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关连作用,它更是全文情景交融的焦点。作者象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调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从各个角度,波澜起伏地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把自己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之中。在这饱含诗情、充满生趣的绿意中,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升腾着作者向上的激情。
[欣赏巩固]
1.作者抓住了梅雨潭水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是怎样写的?
2.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1、醉人的绿和醉人的美。从各个角度,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方法描绘梅雨潭水的奇异、可爱、湿润、柔和的特点。2、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轻松写作]
《囚绿记》用拟人的手法写景状物,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试借鉴此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述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特征。要求不少于300字。
附:
结构图解
寻绿--热切追求
赞绿--喜欢满足 顽强抗争
囚绿记 囚绿--爱绿至极 向往光明
放绿--点明主旨
怀绿--惦念牵挂
【《囚绿记》(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囚绿记》优秀教案(囚绿记优秀课件)09-06
《囚绿记》经典教案08-17
《囚绿记》教案01-01
《囚绿记》教学反思09-28
囚绿记教学反思07-11
《囚绿记》教学反思09-05
《囚绿记》教案优秀12-16
《囚绿记》优秀教案08-05
《囚绿记》教案【热门】04-22
[优]《囚绿记》教案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