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①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创新动机、启动创造思维,从而获得创新成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与教师志同道合的参与者。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②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这样强化学生对古诗《草》的理解和背诵。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位同学到前边)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侯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花不写,干嘛写草哇?
生:(一愣)嗯,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众大笑)
于老师的课使人想起杜殿坤教授的一段话:“知识好比种子,教师的亲切态度好比阳光,儿童的心情好比土壤。只有这时的播种、才能使知识与幼苗茁壮成长。”③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诱导,语言幽默风趣,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一位教师在教学《荷花》第二段时,引导学生们背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背着背着,一个学生问:“老师,我想向编书的老师个意见!”“你看这一段后三句,写得多没顺序呀!……像课本上这样写,我们很容易背错。我不按课本写的顺序背行不行?算不算错?”“对老师、对课本都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这很好!至于说怎样背,那要看老师是怎样要求的,要求按课文背就要按课文背,要求创造性复述,就可以按你的想法发挥……”我们不仅为学生的大胆“质疑”和创新意识鼓掌喝采,而且为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友善的语气和学生讨论问题的民主精神所感动。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处于平等,和谐的关系,感情上会更融洽,心里上会更沟通,气氛会更宽松,也就会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共同思考研究的合作中,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培养。
二、重视“延迟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及验证期,既需要灵感,更需要思考的时间。因此对有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判断。
1.放胆。常发“怪问”的学生不仅一般教师不喜欢,同学也易产生反感,认为是“出风头”。如果不鼓励这种学生,创新活动便难以进行下去。一次上《田忌赛马》一课,一学生突然问:“在如此重大的比赛中,对手为什么没有发现孙宾、田忌的策略呢?”这个问题体现出了难得的“创新意识”,教师报以极大的热情,既引导大家进行讨论得出了答案,又保护了这种难能可贵的积极性。从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怪”问就是一颗“创造”的种子,它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但这颗珍贵而娇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生根发芽,长大成材,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会使它腐烂在泥土之中。
2.存异。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性格不同,爱好也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④ 这种差异是受多种主观因素影响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果强求“同一”,势必会堵塞创新思路。如学习《古诗二首》,学生以“究竟哪首好”为题展开了辩论,教师对二者的鉴赏都加以肯定,并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再如:《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分层方法,教师没有立即作出谁是谁非的评判,而是让学生说说自己分层的理由,学生通过思考知道这几种分层方法都是可以成立的,也懂得了“分无定法”的道理。
一堂课中对学生的信息反馈,并非一律都得“及时”评价,有时候“及时”评价反而会扼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阶段,应该灵活运用智力激励法中的“延时评价”原则,留除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和谐气氛中驰骋联想,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创造灵感。
三、树立大课堂语文教学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改变传统告知式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⑤ 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春天,组织学生到郊外踏青,找一找春天;听一听大自然的音响;开展一些有趣的科技活动;看看老一辈革命事迹展览。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情感体验,学起课文来自然思维活跃,情趣盎然。这样,学生既得益于课外活动,有得益于课堂教学。
2、语文教学要走出琐碎练习的泥坑,拓宽教学的领域。在课外阅读中,在课外作文中,在课外听说中,在课外的大众传媒中,以及在课外的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中,学生可以学到大量鲜活的语言,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也得到充分施展。语文教学不能光靠小课堂,而要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课内、课外两条腿并行发展,互相配合,才能走向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3、构建课堂信息交流网络,提倡“合作”教学。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相信自我,充满自信。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会迸发、闪烁。
2000年10月写于江阴
参考文献:
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 1999(8)
程明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北京》课堂实录片端点评.小学语文教学,2000(10)总(218)
张敬义.发自心灵的笑声.小学教学,总(249)
胡明道.“学长式教学”与“创新教育”.中学语文教学,1999(9)
郭经祥.作文教学如何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2000(7-8)总(215、216)
其它:
吴也显.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创造教育,学习参考资料
张武升.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教学模式.教育科学研究,1994(6)
俞瑞康.小学创新教育.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5)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相关文章:
孜孜育新人--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创新意识06-29
教育随笔:培养孩子环保意识08-02
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美(网友来稿)07-09
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07-02
课堂教学与创新教育(网友来稿)08-02
中学生打工利弊谈作文07-11
亦谈语文教学09-11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论文寻找创新的源头活水 --浅析创新能力的培养09-05
爱护小手,培养安全意识幼儿园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