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把栏杆拍遍(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把栏杆拍遍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解读文本所引辛词及其他作品,了解他成为爱国词人的历程,感受他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感。
2、认读文本,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辛弃疾这个人,感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3、比较,拓展,进一步引发学生领悟以个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实质。
二、教学设计:
1、重点。
体会“把栏杆拍遍”的内含,引起学生对辛弃疾其人的认识。
2、 难点。学习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脊梁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中国诗歌史上曾有过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而在宋词这座高峰之上站着的就有一位腰带吴钩、满脸忧愁的江南游子,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梁衡的《把栏杆拍遍》来进一步了解南宋的这位伟大的词人--辛弃疾。
(二)讨论
为什么作者将题目拟为“把栏杆拍遍”?大家想想“把栏杆拍遍”有哪些含义?
1、介绍《水龙吟》中“把栏杆拍遍”的典故。
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他常常凭栏静立,怀想世事,唏嘘独语,或以手拍栏杆。尝有诗日:“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
所以,“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2、学生齐读第17段感悟。
“集三百年北宋和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和无奈中度过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伟大词人的形成也并非一蹴而就的,那么请同学们再来寻找词人辛弃疾成熟的过程。
3、学生朗读第1段和第15段。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
4、如果我们可以按照以武人、词人和政人的思路来给本文划分层次的话,请大家试着划分一下本文的结构。
第1段:总领全文。
第2段: 武人
3--7: 词人
8--16:政人
第17段:总结全文。
(三)品味《水龙吟》中的三位一体的人物形象。
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朗读,感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体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雁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作者读懂了这位爱国词人在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了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的英雄之势。而如今自己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志,空有一颗爱国心,又能向何处使呢?唯有痛拍栏杆,把栏杆拍遍,才能发泄出郁积已久的悲愤之心。(板书:悲愤)
所以,我们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3、作者花了六年时间解读辛弃疾,还原出一个普通而真实的辛弃疾。让我们感受到辛弃疾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在其悲愤的血肉之躯中震颤,跳动、呐喊……
作者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
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
在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在被抛弃的感叹和无奈中,他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用刀和剑、用血和泪铸成的词作。
4、辛弃疾在痛拍栏杆时,内心积聚的复杂情感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化成忧心如焚,百感交集的人间愁绪。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讨论
“词人本身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四、归纳:
1、词人本身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辛弃疾“把栏杆拍遍”,把爱国之歌一首首唱响,把悲怆之声一声声喊响。他曾经埋头苦干,他曾经拼命硬干,他曾经为民请命,他是中国历史的脊梁,他是中华民族的支柱,他是中国文化的血肉。
中国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朗读课文第17段作结。
五、布置作业:
1、认读文中另外几首辛词,进一步体会词人的精神内涵。
2、拓展比较阅读。
(1)辛弃疾与岳飞(2)辛弃疾与陶渊明(3)辛弃疾与苏轼
【把栏杆拍遍(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10-11
燕歌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7-18
将进酒(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6-03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7-20
拟行路难(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