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指要:文言文翻译和诗歌鉴赏(高三选修)

时间:2024-11-03 11:40:3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专题指要:文言文翻译和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选修)

一.文言文翻译:

专题指要:文言文翻译和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选修)

   1.基本原则:“信、达”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逐句 ,不漏不添,不主观臆断,语序正确,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只有少数含修辞如比喻、借代等的句子要意译。)

   2.基本方法:留,换(古变今、单变双),补,删,调。

   3.考察重点:古今异义词(如除--任命,爱--吝啬,被--遭受,本--树木的根,顾--回头看﹑拜访,过--拜访,恨--遗憾,假--借助,见--我,去--离开,劝--勉励,使﹑向﹑脱--如果,多--称颂、赞美);多义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名+形、名+动、动+形、名+名等),通假字(见、说、孰、被、知等)。

   4.利用语境推断文言词义(包括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文言实词:①当---面临,对着;合适,恰当;对等,相当于;担当,承受;掌管,主持;抵挡,抗击;应当,应该;在,值,恰逢;将;符合;抵押;

②辞----言辞,言语;托词,借口;告辞,告别;谢绝,推辞;道歉,谢罪;

文言虚词:     第三人称

          代词       指示代词

              第一人称

定中标志

补语标志

之       助词        宾语前置标志     比较“之”与“其”的区别:

定语后置标志

主谓间取独作用

衬字无义

动词

                              

同样,也可运用上述方法,比较“以”与“而”的异同:都可当连词(表并列,递进,顺承,因果,修饰,假设),但“以”可表目的,“而”可表转折,。“以”可当介词﹑动词﹑名词,“而”可当代词。 

词义推断示例: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管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 封人怨之。

[译文]①管仲被捆绑起来,由鲁国(押送)到齐国,走在路上,又饥又渴,经过绮乌守边境的官吏身边,向他乞讨食物。②绮乌守边境的官吏跪着让他吃东西,样子十分恭敬。③守边境的官吏乘机偷偷地对管仲说:④“假如侥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管仲说:“假如真的像你说的,⑤我将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有功之人,我凭什么来报答你呢?”边境的官吏听了埋怨(责怪、怨恨)他。

 (1)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谢公(指谢安)与人围棋,俄而谢玄(谢安侄)淮上①信至。看②书竟,默然无言。(《世说新语雅量》)

A.①信件②书籍   B.①信件②信件   C.①使者②书籍   D.①使者②信件 

(2).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试题。

    天下之中洛阳处,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边境上的壁垒),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

(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挟崤渑之阻             ②当秦陇之襟喉              ③则洛阳必先受兵  

A①拥有②占据③战争               B①拥有②挡住③军队

C①挟持②挡住③战争               D①挟持②占据③军队

⑶.选出下列语段中说法错误的一项

    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人莫不以其知知,而不知其所以知。知其所以知之谓知道,不知其所以知之谓弃宝。弃宝者必离其咎。(《吕氏春秋仲夏纪》)

A.所有“其”都是代词。        B“所以”不是表方式﹑手段。

C“知道”和今义不同。          D离:远离;咎:灾祸。

(4).翻译下段文字: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绔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绔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译文: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比,副词,接连地;旦,早晨,这里指一天;“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翻译时应注意下文“人莫与言”)这人就去见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还,通“环”;去,离开,顾,回头看)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6).读下面一则短文,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1)反复往,又不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君有赐,不我骄,我能勿畏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段文字。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翻译下段文字

齐女徐吾者,与邻妇合烛①夜②织,吾贫而烛不继,邻妇请先无与夜③。徐吾曰:“妾日④起常早,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翻译:齐国有一个叫徐吾的女子,跟邻家的妇女合伙出钱买蜡烛晚上织布。徐吾家贫,不能继续出钱买蜡烛,邻家的妇人就叫她晚上不要来了。徐吾说:“我每天常常是很早就来,常常是最后回去,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等待织布,就是因为贫穷啊。现在整个房子里边,增加一个人蜡烛不会更加明亮,减少一个人蜡烛不会因此变暗,何必吝惜照在东边墙壁上剩余的烛光呢?请把它分给我吧!”邻家的妇人于是跟她一起织布)

①烛:名词活用为动词,买蜡烛;②夜:名词活用为状语;③夜:名词活用为动词,夜织;④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段文字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乃西说秦王曰:“甘茂,贤人,非恒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崤塞、纑谷,地形险易尽知之。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秦王曰:“善。”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甘茂辞不往,苏秦伪谓王曰:“甘茂,贤人也。今秦与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赐,故不往,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王若不留,必不德王。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也!”齐王曰:“善。”赐之上卿,命而处之。  

(【译文】 甘茂自秦国逃出后,准备到齐国去。出了函谷关,遇见苏代(苏秦之兄),说:“您听说江上女子的故事吗?”苏代说:“没听说过。”甘茂说:“在江上的众多女子中,有一个家贫无烛的女子。女子们在一起商量,要把家贫无烛的赶走。家贫无烛的女子准备离去了,她对女子们说:‘我因为没有烛,所以常常先到,一到便打扫屋子,铺席子。你们何必爱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如果赐一点余光给我,对你们又有什么妨碍呢?我自认为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我走呢?’女子们商量以后,认为她说的对,就把她留下来了。现在我由于没有才德,被秦国赶走,出了函谷关,愿意为您打扫屋子,铺席子,希望不要把我赶走。”苏代说:“好,我将设法让齐国重用您。” 

    于是,苏代先西入关中游说秦王说:“甘茂是个贤能的人,并不是一般人;他在秦国受到惠王、武王、昭王等几朝重用。由崤山、函谷关直至溪谷,秦国的险阻要冲,他无不了如指掌。万一他通过齐国,联合韩、魏,反过来图谋秦国,这就对秦国十分不利。”秦王说:“那可怎么办呢?”苏代说:“您不如多备厚礼,以高位重金聘其回国。他要来了,把他软禁在槐谷,老死在那里,诸侯又凭什么图谋秦国呢”秦王说:“好。”于是,给甘茂以上卿的高位,拿了相印到秦国去迎接他。甘茂推辞不去。 

苏代此时又到齐国,对齐王说:“甘茂是个贤能的人,眼下秦王给他上卿的高位,拿了相印去迎接他。但甘茂却因为感激您齐王的恩德而不去秦国,其实他愿意做大王的臣子,如果不加以挽留他,他一定不会再感激大王。以甘茂之才,如果让他统帅强秦的军队,秦国对齐国来说可就难以对付了。”齐王说:“好。”于是,赐甘茂为上卿,让他留在齐国。)

总结:

①. 必须以课本为本,立足课本的基本篇目,熟读乃至背诵,会熟练﹑准确地翻译文中句子,这是文言文翻译的前提和基础。

②. 熟记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才能在翻译中游刃有余。

③. 注意利用语境来推断词义,还要会利用如造字法﹑成语联系法﹑语法分析法﹑课文联系法﹑多义词代入法等方法来推断词义。

④. 养成翻译时确定得分点的习惯,按分确译。

⑤. 翻译完及时检验,让句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二.诗歌鉴赏指要

(一)。概论:

    1.《考试大纲》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查热点﹑难点与考向预测:

⑴ 取材:古典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以及用旧体诗的形式写成的反映现代生活的诗歌),侧重于内蕴丰厚﹑技法圆熟﹑回味绵长的唐诗宋诗,材料都来自教材之外。所选的往往是名家的非名诗﹑非名家的名诗。

⑵设题:以点带面。

⑶考点:也是热点,诗歌题目的设置,一般会涉及以下方面:

①在重点字词上设置考点,要求能够读懂关键的语句,比如“诗眼”。

②在理解意象上设置考点,要求仔细体会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

③在理解意境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领略是个诗歌的意境美。

④在体会风格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诗人的创作风格。

⑤在表达技巧上设置考点,要求理解表达技巧的作用,了解典故的含义。

⑥在辨析节奏方面设置考点,要求对诗歌的节奏﹑韵律作出评价。

⑷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的切入点预测:

①分析作品的整体风格,如让考生回答诗词的风格是豪放还是婉约,是属于山水田园派还是属于边塞诗派。

②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作用,如赋、比、兴、衬托、通感、对比、夸张、象征等,该点和前面第一点的命题可能性较大。

③由作品风格判定作者是谁。

④分析诗歌的意象及意境。

⑤注重考查唐宋名家诗词,以考查七律诗﹑词﹑曲为主。

⑥注重开放与限制相结合。

3.关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具体含义﹑注意事项:

⑴包含内容:

⑵注意事项:

①积累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灵活运用术语。

②点面结合,总说分说有条有理。

③会将诗歌语言转化为描述性语言,准确形象。 

(二).鉴赏示例:

1 .阅读下诗,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分析诗中“秋”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中的“水悠悠”有何深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今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诗题为《秋水》,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有人说“闲敲棋子”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诗名为“怨”,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主人公的“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绔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 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A(不超过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不超过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它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各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乌江亭

杜牧                                     王安石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具有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⑴两位作者的观点有何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试对两人的观点作一简明的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唐代诗人高适写的七言诗(为设题,未列出标题),回答提出的问题。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⑴.这首诗写于何时﹑何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题时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分析鉴赏首句的用词和第三句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提出的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①。

注 ①白苹洲:水中长满苹花的小洲,古时男女常采苹花相赠。

⑴这首词的主角是一名女子,简要分析作品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国美学大师朱光潜评论此词时曾说:“把‘肠断白苹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

1. 如何读“懂”诗歌?

⑴“七看”---看题目,看作者,看补注,看题干要求和隐含信息,看诗歌感情倾向,看内容,看主旨。

⑵分清诗歌类别:送别诗,山水诗,边塞诗,忧国伤时诗,思乡怀人诗,建功立业诗,伤春悲秋诗,借古讽(伤)今诗等等。

⑶知道诗歌中常见意象及其内蕴----如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月、风、烟、霜等),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动物类(鸦、杜鹃或杜宇或布谷或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人造物象类(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萧、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2.如何回答问题?

⑴紧扣要求:一般按“写了什么”---- “如何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好处或作用)的顺序来回答,

⑵要做到“就诗论诗,无需旁及”.

⑶要点齐全,有点有面。

⑷推敲用语,力求准确﹑简明﹑规范,表达流畅。

     总之,文言文翻译和诗歌鉴赏必须坚持多读多记,日积月累,方渐见功效;反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进步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夺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义行称    (    )

          ②遗布一端    (    )

          ③或至涂而反(    )

                                                    (2001年上海春招试题)

[点拨解疑]  

         本题以主观题型考查对实词含义的把握。

       这里考查的都是它们在课文中出现过的义项。“联系课本联想推断”效果应很好。“称”字在《屈原列传》“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中作“称道”解,这里虽略有变化,自表被动,但这种用法十分常见,如“以勇气闻于诸侯”考生应该能理解。“遗”字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荆轲刺秦王》)等皆是。“涂”字作为“途”的通假字,音同形近,极易辨识。所以,只要疏通了短文,准确解释这几个实词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参考答案:①被称道(著称)  ②赠送  ③通“途”,道路。

译文:王烈字彦方,太原人。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有个盗牛 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 件事。”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 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既然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 是为了促使他改过。”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 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惊奇地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 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

 

【专题指要:文言文翻译和诗歌鉴赏(高三选修)】相关文章:

小说阅读鉴赏指要(网友来稿)07-14

诗歌鉴赏专题讲座(教师中心稿)07-07

高三诗歌鉴赏教案(通用10篇)06-09

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苏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9-28

诗歌鉴赏 北岛《迷途》10-08

诗歌鉴赏教学反思07-22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精选6篇)04-25

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人教版高二选修)10-15

诗歌鉴赏 冯至《蛇》08-17

诗歌鉴赏纲要(网友来稿)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