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论素质教育的政策导向
1999年第14期(总第43期)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信息中心编 1999年5月5日
一、素质教育的发展阶段与政策导向的历史性结合
本文所涉及素质教育方面的政策主要指国家主管部门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政策与决策。
(一)素质教育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素质教育实践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酝酿尝试阶段(1988~1993年)
第一篇出现“素质教育”一词的文章即《上海教育(中学版)》1988年第11期刊载的言实的《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一文。
2.实验推广阶段(1994~1996年)
在实验推广阶段,由于《纲要》的肯定和明确指向,素质教育的探讨很快达到高潮。
3.全面实施阶段(1997~ )
素质教育实践发展的第三阶段以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为标志,在国家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全面推开。
(二)政策导向在素质教育中的角色变化与特殊作用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三个阶段中,教育政策在其中担当的角色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担当初期的“开渠放水”角色,即让群众充分参与素质教育的讨论,从而正确确认教育政策问题。
2.担当中期“分渠引水”角色,即在政策问题确认的同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将探索引向深入,促使教育界内外的共识更加集中统一,为学校、地方、中央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3.担当后期的“清渠治水”角色,即教育主管部门在总结地方实施素质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从全国的角度,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主要措施作出了全面统一的部署。
二、素质教育中的政策影响力
主要体现为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导向机制和协调机制。
(一)导向机制:1.对素质教育观念的引导。政策的导向,是行动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2.对素质教育实施的间接引导。政策的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
(二)协调机制:对素质教育政策环境的协调
1.确定政策问题是解决决策问题的前提。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热点或现象要成为政策问题需要确定出相关因素。
2.从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分析,国家主管部门采取了非常规的政策执行过程,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这对我国在进一步下放教育管理权限的同时如何实施宏观管理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三、素质教育政策性导向的必然超越
(一)素质教育政策导向要形成多样化的架构
政策导向的多样化问题是指在强调政府行为的规定性、统一性的同时,要对政府的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和规范。并强调在政策执行中的政策多样性和开放性。
(二)素质教育政策导向要注重理论化水准的提升
提高政策的理论化水平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是教育政策的时效性问题。其二是教育政策的理论化问题。
(三)素质教育政策导向要酿就教师主体化的品格。
“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中小学校长,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落实到学生身上。”
当前,应首先从考察教师参与素质教育的动机和动力入手。其次,让教师具备接受“改革新举措”的思想基础,让教师创造性、建设性地实施新一轮改革举措,这是当前政策研究的核心内容。再次,需要研究一种能够大批地产生具有勃勃生气的富于献身和创新意识的,并充满着教育理想的教育家的政策机制和政策导向,这是防止“新一轮改革举措”在没有被“解放”的教师手中重新回到“应试教育”起点上的根本深化。
摘自:《教育研究》99.4
康宁 文
吸引教育:一种新型的教育理论
吸引教育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和社会民主化实践之基础上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念,是一种旨在探索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的新型教育理论,现已引起欧美等发达国家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在众多学校广泛实践。
一、什么是吸引教育
所谓吸引教育是一种比喻,指一种“研究和探索如何”将学校建成令人向往的最吸引人的场所”的教育理论。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论,吸引教育强调学校教育的民主化定向、人际交往的情绪吸引、自我意识的积极建构,以使教育过程能为人的发展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为人的潜能的实现提供一套激励机制、为“把学校建成最吸引人的地方”找到一种系统方法。
二、吸引教育的核心观念
吸引教育既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看待人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观念,其核心由四个关于人的本性和潜能的基本教育原则或教育假设所构成:
1.人是有能力、有价值和负责的,并应该被相应地对待。
2.教育应该是合作、配合的过程。为了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教育者应通过吸引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愿意做的事情,而不应强迫、命令。
3.在所有人类可努力的领域,人都具有未开发的潜能。在这里,潜能的概念是理解吸引教育的基础。
4.人的潜能能够因特别设计的教育场所、教育政策、教育程序以及有目的的吸引者而得到最佳的实现。
三、吸引教育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三个方面:
1.行为动机的人本主义分析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看来,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个体认识世界的一种机能。要想理解人的行为动机,就必须理解人认识中的世界。
2.自我观念理论
自我观念是众多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也是众多教育理论的心理学基础。
自我观念理论指出,自我观念是一种“调节变量”,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认知、过滤、行为启动和生活目标设立等作用。
自我观念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社会性的,是通过与人以及与人相关的情境、条件、政策、过程等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3.民主化实践
民主化实践的基础在于开放的、自由的、平等的对话。吸引教育将民主化实践视为师生交往的引导目标,希望通过持续对话和相互尊重,实现相互理解、共享生活,并通过发展求同存异、设身处地的社会交往能力,形成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吸引教育的实践要素
在吸引教育中,教育者的良好姿态由四个要素构成:
1.信任 吸引教育是一种体现情感的吸引人的行为模式。
2.尊重 尊重意味着把人看作是有独特价值、有能力、有自我指导力量的行为主体。
3.乐观 乐观是一种生存能力,它能使人在艰难竭绝之中依然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4.意图 在吸引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做事都出于既定的目标,即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吸引学生参与教育过程。
五、简评
吸引教育理论的提出,有其特殊的意义。
其一,它提醒教育工作者注意,教育是一种基础于希望,着眼于未来的活动,需要有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实践方法。
其二,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希望教育能够使所有人都主动参与自我实现的持续过程和社会生活的自律进程。因此,教育者应该而且能够创设和保持一种学校教育环境。
其三,它促使教育者意识到有效教育的关键在于民主施教。
摘自:《上海教育科研》99.3
乔建中 朱小曼 文オオ
美国公众对美国教育未来的态度
美国教学指导与课程研究协会1998年在全国对800名成年人进行电话调查。随机抽样结果如下。
(1)美国人已意识到改进教育必须改进教学。对需要改进的问题最集中的选择是:更多地教师培训、更高的标准和更好的教学技术。85%的人认为未来的教师需要良好的教学技能和学科知识。51%的人选择“更多的教师培训”和“对教师进行考核”是提高教师质量的最佳办法;33%的人选择提高教师工资;只有30%的人选择解聘业绩差的教师;16%的人选择教师工资要和学生成绩挂钩。
(2)77%的人认为未来的儿童有些是通过电脑和交互式电视等技术媒介进行学习。32%的人认为过去25年学校改进的最重要方面是更加重视技术;49%的人认为未来用技术取代课堂将加强教育系统。
(3)71%的人认为期望所有的学生都通过参加同样的考试和学习同样的材料达到高标准。75%的人认为要求参加同样的考试是一种积极的变革。在应当由谁来确定这些标准上,主张国家政府的占33%,州政府占33%,地方政府占29%。
(4)83%的人赞同缩减班级规模,认为每班应减至20名;23%的人呼吁应在15名以下或更少。
(5)当调查对象得知教师的平均收入是38921美元时,认为应再提高至43100元(男性43400美元,女性少700美元);无子女者则可达到43600美元。西部地区的人则建议教师工资为44900美元。
(6)90%的人认为学校应对学生采用个别化教育;85%的人认为应在此方面投入更多资金。91%的人赞同掌握寻找信息的方法比仅仅记住事实更重要。
(7)许多美国人是按学生毕业后的出路而不是按考分或毕业率来判断学校的成功与否。对测定学校成功的最佳方法,有50%的人选择升学率;46%的人选择成功就业学生的百分比;20%的人选择学生的科研项目来证明学生学到了什么。
(8)相当多的美国人对公立学校没有乐观的看法,期望寻找新的方案。有32%的人认为“重视技术”是公立学校改进的最重要的方面;14%的人则认为“学校难以改进”。49%的人认为下世纪大多儿数童可能在公立学校之外接受教育。有色人种(66%)比白种人(45%)更倾向这种看法。对变革传统的看法,43%的人认为是积极的,而41%的人认为是消极的。52%的人倾向发展私立教育。42%的人认为未来学生可能使用公共资助的教育凭证上私立学校,55%的人认为不可能。
摘自:《教育发展研究》99.2
伟斌 文
(本期供稿:基教所)
责任编辑:张志霞
【试论素质教育的政策导向】相关文章:
素质教育教案03-09
试论校本教育研究07-27
关于素质教育的心得07-25
素质教育作文(通用40篇)06-28
素质教育督导自评报告11-29
素质教育督导自评报告04-06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05-05
素质教育工作汇报06-19
双减政策心得09-30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