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浩瀚的海洋(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01 22:28:2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更浩瀚的海洋(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更浩瀚的海洋(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纪伯伦 

  广东省揭阳市普侨区中学  袁运成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理解作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崇高境界,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品位作者纯洁明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七种人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难点:理解本文是对人生理想进行深刻思考的文章。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积累字词

  怜悯(mǐn)::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 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 

  苦行僧:用苦行的手段修行的宗教徒。 

  安谧(mì):安宁,安静。 

  虔(qián)诚:虔:恭敬。恭敬而有诚意。 

  心扉:人的内心。

  萋(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二、解题 

  “更浩瀚的海洋”中的“更”是程度副词,用其修饰“浩瀚”,说明还有比这更辽阔的大海。

  本文是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对七种人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一种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三、整体感知:读一读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写“我”想去海边洗去灰尘和垢。

  第二部分写“我”在海边遇到并度离开这七种人。

  第三部分写“我”和“我的心”离开这片海洋,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四、讨论思考 

  1、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记述了一个怎样的寓言故事? 

“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分别离开了七种不同生存状态的人。 

  2、“我和我的心”遇到了七种人,这些人有怎样的表现?具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 

  坐在一块灰色的岩石上,把盐撒向大海      _悲观厌世者 

  坐在白色岩石上,手捧珠宝匣往海里扔糖     _轻浮的乐天派 

  捡死鱼放回大海                _虚伪的慈善家 

  沙滩上一遍遍重画自己的想象          _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撇去泡沫倒进玛瑙缸              _追求虚无的空想家 

  背对大海倾听贝壳的轻微声响          _不懂价值、自以为是的庸人 

  把头埋进沙子中                _拒绝痛苦而逃离生活的懦夫 

  3、作者对这七种人的情感态度?“我和我的心”对这些人怀着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不配 离开 无法沐浴 要小心 远远的 不宜 最糟糕--鄙弃和否定。

  鄙弃:悲观厌世者 轻浮乐天派 虚伪慈善家 溺于幻想者 虚无空想家 舍本求末者 逃避生活者 

  离开这浩瀚的大海,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追求:纯洁 爱与美 理想境界 

  五、作业

  用下列词语描绘大海的景象,字数不少于50个字。 

  蔚蓝  波涛汹涌  浩瀚  激荡

  六、板书设计 

  撒盐→   悲观者 

  扔糖→   轻浮的乐天派 

  检死鱼→  虚伪的慈善家 

  勾画者→  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撇泡沫者→ 空想家 

  听贝壳者→ 庸人 

  头埋沙子者→懦夫 

  (所见)→人生角色(否定)→(逃离)

  第二课时

  进一步研习课文

  一、各抒己见:说一说 

  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1、“我的心对我说……”  

  明确:本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七次,作者在描述每一种人后,都用“我”和“我的心”的对话,对那种人进行否定,并以“不配看见我的身体”为理由,继续理想之所的追求。  

  2、“昨天,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  

  明确:因为昨天已离去,再也不会回头,所以说“多么远”;而“昨天”是刚刚才过去的,又是“多么近”,这里慨叹时光流逝的意味。“洗去身上的灰尘和污垢”,实际上是洗去灵魂的灰尘和污垢。(也表现出寓言的元素。) 

3、“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明确:这是本文的中心句,文章是卒章显志,在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离开后,作者执著地追求理想境地的精神品格跃然纸上。这里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抒发出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二、合作探究:想一想 

  1、“寻找更浩瀚的海洋”指的是什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更浩瀚的海洋”象征着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我”是一个追求纯洁,追求爱与美,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2、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板块,旨在通过探究性思考和对话让学生构建出新的认知体系。

  例如,

  纪伯伦:心灵本是纯朴简单的,心灵的表现也是纯朴简单的。 

  纪伯伦:我愿意为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我希望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和美如饥似渴的追求。因为我观察后发现,没有追求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他们不啻是行尸走肉;我倾听了,听到那些有抱负有理想的人在叹息,他们的叹息是那么甜美,胜过管弦合奏。

  3、结合下面这段文字,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我希望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和美如饥似渴的追求。因为我观察后发现,没有追求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他们不啻是行尸走肉;我倾听了,听到那些有抱负担忧理想的人在叹息,他们的叹息是那么甜美,胜过管弦合奏。 

                         -- 摘自纪伯伦《泪珠和欢笑.引言》 

  明确:作家在文章最后说“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应该包括这样几个因素:浩瀚的海洋象征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引文表现出诗人的人生观念 --“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这段引文可以看作是对本文的一段注释。它直接抒发了诗人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三、深入思考:议一议  

  写作特点分析(本文具有寓言的特点,是一篇寓言式的散文。) 

  (1)象征手法和复沓写法的运用。 

  作者以七个相似的行文思路,通过七个场面象征了七种人:悲观者、乐天派、慈善家、苦行僧、空想家、自以为是的庸人,懦夫,并对他们一一否定,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不懈追求的精神。 

  (2)借鉴寓言的写法,以此喻彼,使主旨深入浅出。 

  本文通过“我一次次离开”,表达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这一主题。作者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富有哲理或象征一样的简单小事,以此喻彼、以小见大地阐发深刻的道理,或寓言,或散文,力求言近而旨远。 

  (3)结构严谨,语言生动。 

  本文通过“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以时间顺序来构思全文:想去-寻找-离开,线索清晰,用意鲜明。本文的语言是接近诗歌化,很自然地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使读者在潜移默化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四、学以致用:写一写 

  “我”找到了“更浩瀚的海洋”吗?如果找到了,是什么样的?没有找到的话,“我”又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展开想象,运用象征的手法,给本文续一个结尾。 

  五、归纳全文:读一读

  1、归纳文章主旨:这篇寓言式的散文,以诗人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离开了七种不同生存状态的人,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2、集体朗读课文,互相交流,领会文章寓意及写法。

  六、积累运用:抄一抄 

  谈谈在你们的记忆仓库中适合今天所学课文的名人名言。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只有在斗争中无所畏惧,才能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把自己雕塑成器。--张志新 

  有一些人追求永恒的美,他们把无限放到他们的短暂的生命里。另外一些人胸无大志地活着。--罗曼.罗兰 

  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梭罗 

  (用生动的名人名言再次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等方面的熏陶。)

                              2007.12

 

【更浩瀚的海洋(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朗读(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0-05

《赵州桥》教学设计(语文版) 教案教学设计09-12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教案教学设计10-23

语文版必修三《鹊桥仙》优秀教案8篇10-29

渔父(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10

;边城(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30

灯下漫笔(节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9-25

中学生看电视利弊谈(课堂实录)(语文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9-15

《《灯下漫笔》》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08-20

《张衡传》(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