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学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3 03:55:5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劝学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目标

劝学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荀子介绍

1、荀况(约前313年─前238年),战国后期赵国人,名况。曾游学于齐,在稷下(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讲学,韩非和李斯都出自他的门下。人们尊称他为荀卿,通称荀子。他曾去过燕国,并到秦国作过考察。晚年到楚国,为兰陵令,后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荀子的著述很丰富,今存《荀子》一书,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写的,一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 

荀子文章的特点: 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妥贴,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气氛雄浑,语言质朴、凝炼。 

二、解题: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课文节选自前部分。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因此,“劝”在本文是“劝勉、鼓励”的意思。所以题意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 

三、熟读课文,字音掌握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     )(     )(      )     

金就砺则利(     ) 参省(    )(    )知明而行无过(   )

须臾(   )(    )跂(    )彰(    )舆马(    )  生非异(     )

跬步(    )骐骥(   )(    )驽马(   )锲而不舍(   )朽木不折(   )

镂 (   )螯(   )蛇鳝(   )

四、背诵全文

  君子曰: 【  】【  】【  】【  】【   】。

  青,取之于蓝,【   】【   】【  】【   】;冰,【   】【   】【   】,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   】【   】,不复【   】者,輮使之然也。

  吾【   】终日而【   】矣,不如【   】【   】之所学也;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   】【   】也。登高而招,【   】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   】【   】也,而闻者【   】。假【   】【   】者,非利足也,而【   】千里;假【   】【   】者,非能【   】也,而【   】江河,君子【   】【   】【   】也,善【   】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   】【   】;积水成【   】,【   】【   】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   】。故不积【   】【   】,无以【   】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一跃,不能十步;【   】【   】十驾,功在不舍。【   】而舍之,朽木不【   】;锲而不舍,金石可【   】。【   】无爪牙之利,【   】【   】之强,上食【   】【   】,下饮【   】【   】,【   】【   】【   】也。【   】六跪而二【   】,非【   】【   】之穴无可【   】【   】者,【   】【   】【   】也。

五、复习总结(儒家孔子、孟子、荀子三个人的思想异同)

            孔子

儒家思想    孟子

             荀子

第二课时

一、 知识点总结

1、 通假字

①句子:                 通假  

②句子:                 通假

③句子:                 通假

2、 词类活用

① 輮以为轮         ②非能水也。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⑤用心一也

3、 句式

判断句 定语后置句

4、 一词多义(除课后还需要掌握下面的词)

青,取之于蓝                水为之

于   而寒于水                   由也为之

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以其无礼于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声非加疾也                   何辞为?

疾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疾言厉色                      问伤者,养生者

    利国利民               生      君子生非异也

利  非利足也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金就砺则利                   焉用亡郑以陪邻?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用   用心一也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赵太后新用事

加   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之以师旅

二、 文章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和正反对比来论证论点。

1、

比喻句 论证论点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2、排比句

3、正反对比句

三、 延伸阅读

寻找语文 

 

真正的语文应当到生活中去寻找。 

天边流过一丝云,你觉得这云真好,淡淡的,轻轻的,任意东西,自由自在。这时你就是在学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它生机勃发;如血的残阳映红西天,使人无限留恋,这时你也在学语文。到自然中去寻找语文吧!语文是那巍巍的昆仑,语文是那奔腾的长江;语文是名城故都里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荒郊野外随风飘散的蒲公英;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那静谧的荷塘;语文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 

    打渔船,语文是暴风雨中高傲飞翔的海燕,语文是青天里的一行白鹭,语文是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语文给了我们聆听美的耳朵,发现美的眼睛,领悟美的头脑。语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老子的口中娓娓道来,语文伴着腾腾的杀气被当阳桥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在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笔下流淌,语文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景阳岗的青石上感受惊险,送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语文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心远地自偏”的悠闲,“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壮志豪情。 

与语文同行 

 

语文是一条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语文是一座山,巍巍挺立的是纵横几万里的尊严;语文是一首诗,字里行间悸动的是独行的灵魂;语文是一幅画,色彩光影调和的是缤纷的世态;语文是一位纯洁的天使,她闪闪的光芒招引着我们与她同行。 

与语文同行,我们便开始了上下求索。诗无达诂,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她的神秘,她的魅力,她的圣洁,更激发了我们“欲穷千里目”的豪情,于是,我们这一群追赶太阳的人簇拥而至,无论是鲜花盛开、蝶飞凤舞,还是大雨滂沱、道路泥泞,我们一样沉勇而执著。 

与语文同行,便是与快乐相拥。我们每天都徜徉在美丽富饶的文字之中,与纯真的心灵沟通,与古圣先贤对话,与清风明月相伴,与天光云影交流。今天,你可能是唐朝的一株柳树,矗立在古风河畔;明天,你可能与领袖一起伫立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明天,你可能走近巴尔扎克,涵咏他沉郁而睿智的思想。今天,你可能心鹜于秀美的庐山,体味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神韵;明天,你可能停留在维纳斯雕像前,思考她的断臂给人类带来的美的遐想。 

与语文同行,我们的生活便有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与古今文明同在,我们与中外风流同在,我们与真理哲思同在。古道西风、小桥流水是语文;大浪淘沙、沧海桑田是语文;婉约缠绵、犹抱批评是语文;关东大汉、豪迈洒脱是语文;千里莺啼、万种风情是语文……于是,我们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与语文同行,我们加深了对生命的体验。语文是母语,是孕育学科的学科,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学科中的美丽仙子。同时,在大江东去的波涛中,在怒发冲冠的凭栏处,在金戈铁马的遥想中,他又是学科中的伟丈夫。语文是鲜活的,这鲜活的生命中蕴涵着我们永恒的追求、探索和希冀。 

语文是个性,语文是风骨,语文是真诚,语文是善良,语文是美好。与语文同行,我们展示个性,我们突显风骨,我们拥抱真善美。 

  我们钟爱语文,我们与语文同行。

四、运用比喻对比的方式写一个片段,关于学习的议论文。

 

【劝学学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劝学(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5

;边城(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30

《孔雀东南飞》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09-05

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10-21

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一必修教学案例)10-01

《张衡传》(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17

《祝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0-23

《劝学》教案1 教案教学设计09-08

《劝学》教案4 教案教学设计07-26

《劝学》教案6 教案教学设计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