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怎样使学生进入正螺旋状态(七年级)
“我是一个小宝宝,上课双手要摆好。小眼睛看着老师,小嘴巴不说话。说话先举手,才是一个好宝宝。”这是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的儿歌。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就是灌输式。做题要按照老师所给的标准答案,老师据此给你打钩或打叉。你不按要求做就上不了重点学校,上不了大学。从童年被训练到20多岁,学生早已习惯了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不需要有多少创造性发挥,也不允许有创造性发挥 。有人说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是“把没有文化的奴隶培养成有文化的奴隶”。这句话可能会遭到非议,不过,你可以想,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如果只会按标准、按模式去做,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失去创造性。
咱们可以通过一些事例来证明丧失创造性的后果是什么。
古代有墨守成规的故事令我们思考;有赵括纸上谈兵的教训让我们反思;有八股文这一害人不浅的毒液至今令我们心有余悸;影星菲利普,小时候模仿卓别林,达到了惟妙惟肖、以假乱真的境界,自己也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地步。妈妈的一番话才解救了后来的菲利普---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获得者。当菲利普的妈妈看到儿子不能自拔的时候,就问自己的儿子:“你是谁?”菲利普诧异的回答:我是您儿子啊!哦!原来你不是卓别林啊?妈妈回了一句。正是这一句“原来你不是卓别林啊”成就了后来的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获得者---菲利普西摩尔霍夫曼。如果菲利普不听从妈妈的话,恐怕很难有今天的辉煌。
再回想我们的管理,领导的话不听就是不服从命令、家长的话不听就是不孝、丈夫的话不听就是不忠,这不正是古代的“君为臣纲、父位子纲、父为其纲”的延续吗?教育又何尝不是呢?不按老师的思路就是歪路,甚至是死路。因为有的老师就是不允许学生有和自己不同的答案。难道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学生说得都不能对一次吗?一道题果真就没有第二种解题的方法吗?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学生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住了,讲的知识都学会了,那又怎么样?顶多是老师的翻版,学生还会有自己的思想吗?我们的教育还会发展吗?
要想使教育发展,我们做教师的必须更新观念,让我们的学生主体从负螺旋状态向正螺旋状态转化。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位叫韦亚珂的女学生写的作文很好,很有文采,写文章时总能旁征博引。在一次作文课上他又受到了表扬,从他那甜美的微笑中就可以看出她很高兴,因为其他学生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位小作家,后来我悄悄走到她桌前对她说:“你那优美的语言、漂亮的字体、严谨的结构” 确实令老师喜欢,简直不像初一的学生写的,既然你有如此高的文采,何不教教其他同学呢?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他那水灵灵的眼睛眨了眨,嘴角显露出着微笑,接着说:行!果然,当天晚上最后一节晚自习,这个被我成为小作家的韦亚珂就把他写的一篇名叫“”的文章呈现在了我的面前。从此以后,作文经常写,同时也激发了她学语文的兴致,原本和其他学生搞不好关系的她,由于作文这个桥梁,和其他同学的关系也一天天融洽了。
我们切不可让学生生活在一个整天找自己缺点的环境中,有人就对学生做过这样的调查,让学生写自己的优点,大部分学生都说自己没有优点,写自己的缺点时,都能找出好几条来。这就是学生为何没自信的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热情高涨得起来吗?这令我想起了《才智》这本杂志中关于蔡琴的一篇文章,内容是说的是,当蔡琴在爱情事业双双陷入低谷的时候,他的朋友为他写了225张记录着蔡琴优点的纸条。让蔡琴把这些纸条装进一个瓶子里面,朋友对蔡琴说:“我们不是恭维你,你的这些优点是你以前给大家的印象。从明天开始,你每天起床后从这个瓶子里拿出一张,看看纸条上的字,你就对自己有信心了。”第一天她看到的是“乐观”、第二天她看到的是“聪明”、第三天她看到的是“有歌唱天赋”第四天、第五天……。也不知从哪一天,蔡琴开始微笑了,告别伤痛,蔡琴带着信心和歌声再次走上了舞台,她的事业进入了第二个春天。
而我们教师呢?大多是让学生找自己的缺点或是问学生今天又犯什么错误了,然后,有的教师就大放厥词,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受教育后的心情更沉闷、情绪耕低落。恰恰忽略了学生固有的优点,我们为何不像蔡琴的朋友对待蔡琴那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呢?为何不能让学生也找出他们自己的优点从而向蔡琴一样迎来学习上的第二春呢?
【怎样使学生进入正螺旋状态(七年级)】相关文章:
让孩子尽快进入应试状态很重要04-14
《奇妙的螺旋图》的优秀教案08-29
进入学生会自我介绍01-02
进入学生会自我介绍09-17
今天,我们怎样评价学生04-14
进入学生会自我介绍5篇12-06
进入部门自我介绍03-15
进入部门的自我介绍07-31
调整到最佳考试状态的方法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