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训练(人教版高三)
一,命题分析
题一:06年全国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B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A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B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B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A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短歌行》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身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老鹰凶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顶上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生来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自然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ノ镉倘绱耍人亦然。フ易甲约旱奈恢茫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用“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向,周游列国后没有成功,退而办学,他却成了很好的老师,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见,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价值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被人取笑。后来,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他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我们不能不说,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他正确认知自我并发挥了自身优势。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美国某著名大学的一名学生,然而当他感到大学所教的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电脑研发、设计,终于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财富。ド缁嵩诜⒄梗然而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绽放光彩。
乌鸦勇于拼搏、喜爱学习的精神,固然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注定是要以失败告终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俱备,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你的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此枝可依!”
点评:文章突出的优点是,考生对所给材料寓意的把握准确到位,分析、论述全面而辩证。作者在肯定人要有“勇于拼搏的精神”的同时,提醒我们“更应认清自己”,强调只有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进而“走向成功”。引用曹孟德的诗句作为标题并贯串全文,贴切自然,古朴典雅,是构思上的一大亮点;阐发观点时,事理结合,旁征博引,孔子、卓别林、比尔盖茨等实例涉及古今中外,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语言表达简洁晓畅,富有张力,也是此文胜人一筹之处。
题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名英国登山者因为极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这是一条登山者常走的登顶之路,几十个登山者从他身边走过,都不愿意耽误自己的登程。几个小时后,这个34岁的登山者就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传开之后,有人感到震惊说,以前只有经验最丰富的才能攀登到那么高的地方,不管认识不认识,除非会危及营救者的生命,濒临死亡的攀登者是不会不营救就被遗弃的。但也有人说:不管是公众还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总是要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要不,人们还以为这是花钱逛公园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存在的问题:
1.一方面,有些同学“原地打转”只写“登山”,不能拓展开去;
2.另一方面,又有同学“另起炉灶”,抛开材料,越写越远,比如写:安乐死问题;写和谐社会问题;写素质教育问题;写心灵问题;还有探讨人的本性问题;要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等。这些立意不是偏离就是过宽,没能“切题”。
3.在审题中片面理解材料,若即若离:如(1)看到“登山者们放弃救助”,得出认识:不要放弃(理想、事业、爱情、友谊等);学会舍弃(舍弃优越环境、暂时利益等)。(2)看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得出认识:有压力就有动力,压力催生成功;明确任务,才能通向成功。(3)看到“人总是要死的”,得出认识:前仆后继,无所畏惧等。看到“应该救助”,得出认识:人要有爱心,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人,爱社会,爱自然;要乐于助人(忽视对方处于困境的条件)。
材料观点:(1)有人震惊,认为不应遗弃这位登山者。(2)有人则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他们不救助无可非议;况且人总是要死的,登山不是逛公园,应知道其危险。
选择角度立意:
同意(1)应该救助
立意过程A:先分析--条件:处于困境、险境,遭遇挫折、失败;应取态度:人类需要相互关爱、援助;结论:人应该要有悲悯情怀,当他人处于困境、遭遇不幸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引申:珍爱他人生命;要有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精神。)
立意过程B: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现实人们道德的滑落,人心的冷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如利益追逐、土地争夺、宗教冲突等等,探讨怎样改变这种局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意(2)不必救助
立意过程:先分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应取态度:可以舍弃局部的、个别的利益,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局部的牺牲换取更重要、全局的胜利;权衡利弊得失,如果不可为而为,损失更严重。结论:权衡轻重,比较得失,要勇于做出顾全大局、舍弃个体的决断。(缺氧登山者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不要祈望身处困境时一定能得到援手,更不要苛责他人;做事要预想后果,量力而行,对自己负责。)
(3)救助与实现自我
立意观点:即救助生命也不耽误自己的任务,取中间道路。
范文:
向生命伸出你的手
生命是宝贵的,同样也是脆弱的。面对脆弱的生命,面对挣扎的灵魂,我们怎么能不伸出温暖的手?
一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蓝天下,在森林中,一个女孩遇见了一只纯白的无瑕的丹顶鹤。可是,这只丹顶鹤失足陷入了沼泽。鹤声如一首哀曲,振碎女孩的心。那纯白翅膀在污泥中上下拍打,上演着一暮催人泪下的挣扎求存。
女孩面对死亡的沼泽,还是向丹顶鹤伸出了援手。在沼泽上边,她一不小心也陷入了其中。此时,他仍不忘不断地用双手托起丹顶鹤,她自己却越陷越深,直到沼泽淹没了视野……
一只重生的丹顶鹤,在上空盘旋着,哀鸣着。
伸出的这双手,已不再温暖,却留下了一个新的生命。
二
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中,他,披着一件布满血污的白大褂,在手术台上挽救一个又一个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战士。
在战争年代,他舍弃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义无返顾地来到这片灾难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一次又一次地救回受伤挣扎的生命。面对恶劣的卫生条件,面对血肉模糊的伤残,面对炮弹刺刀的威胁,他没有退缩,伸出的双手反而更加坚定地握住了与死神抗争的灵魂。
手术台是他的他的阵地,挽救别人是他一生中不变的道路。
他就是白求恩,一个向中国人审出双手,带来生的希望的伟大医生。
三
他,没有丰厚的家产,没有显赫的名气,但面对在贫困中苦苦挣扎的生命,他还是慷慨地伸出了自己的双手。
丛飞,一个深圳的普通歌手,以一生全部的积蓄去拯救贫困中失去希望的孩子,用双手将阳光洒向人间。
他无私地伸出双手,奉献自己的每份光热,让曾经绝望的孩子再一次看到希望的晨光,让曾经不幸的他们获得一次高飞的机会。
丛飞伸出的双手,让许多被贫困折磨的生命看到生命另一面的美好和希望。
泰戈尔曾说:“生命是天赋予的,我们唯有献出生命才可以得到生命。”向脆弱的生命伸出你的双手,是拯救了他人,更是升华了自己。
简评:本文立意以救助生命为中心,可以说把握住了原材料的思想核心,能够“切题”。第二,思路清晰:在总--分--总结构中,中间部分以并列式展开,且都能围绕救助生命这一主旨;第三选材精当:三个素材论据以不同的故事场景和情节形成一种“形散”,但又都能紧扣中心展开,作到了“神聚”;语言较流畅,有一定的哲理性。(52分)
拾回人道主义的晶石
相传鱼儿在河底干涸后会用唾沫湿润彼此的身体,相互守望,来熬过艰难困苦的时节;大象在同伴倒下后,也会在它的尸首旁不安地徘徊,发出悲戚的低吟,试图唤醒已永远沉睡的同类。而一向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竟忍心让一个奄奄一息的登山者孤独无助地死在珠峰无情的风雪中!天冷,人心更冷!人道主义的晶石顿时蒙上阵阵阴影。
事后有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那名登山者既然选择了登珠峰,就要做好死亡的准备。他是死于自视过高,准备不足罢了,与人无涉。诚然,那些旁观者们的反应不无道理,但这并不能构成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理由。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仁爱之心,恻隐之心,从心底里闪出人道主义的光芒。
倘若时光倒流六十年,一个日本少年兵因为跟不上部队逃离中国脚步,倒在雪地里,你是救他,还是让他自生自灭?你也许会说:“既然选择了做侵略者,就知道会有如此悲惨的一天!”但偏偏有个东北老妇,忘记了受害者的痛苦,被心中人性的光辉驱使着,把这名日本少年扛回家,并给他保暖,洗脚。如今,这位少年虽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每当他回忆起当年的事,都会流着泪激动地说道:“我的性命是中国人救的!老奶奶的爱从我的脚暖到我的心窝里!”正是老奶奶的仁爱,老奶奶身上的人道主义之光,给中日友好埋下了永不枯死的种子。
又再若你是加尔各答的街童,每个人都对你漠不关心,认为你终日流浪都是因为你自己不争气,不去找一些维持生活的工作。你心中的苦悲,何人可知?幸而印度街童有热心的德兰修女帮助,她为街童办学校,指导他们找工作,处处呵护体贴他们。街童的健康成长,扫除了一些人对救助街童会使他们不思进取、散漫懒惰的担心。正是德兰修女的人道主义精神,给一个个彷徨的,被遗弃的灵魂,找到了希望的窗口。
人啊!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但别用经济学中残酷的定律构筑遮挡人性光辉的墙垣,好吗?我相信,人道主义乃每个人埋藏心底的晶石,只要伸出援手,多走一步,就可化解误会与仇怨,就可给失意人以希望,就可让人道主义的晶石重新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但愿日后在通向珠峰的山路上,再没有枉死的冤魂,而只有一个个登山者相互扶持的身影。
【评点】这是一篇较规范的议论文,一二段由材料引出观点,鲜明有力。之后的两个事例很特别,也典型,结尾部分能联系实际论述,给人警醒。 评分:22+22+8=52
二、无论如何总结几点
*一:全面理解材料(材料的多元性)
*二:选择一个角度(写作的一元性)
*三:选择一种态度(命题的开放性)
*四:分析论点条件(论证的严密性)
*五:探究材料本质(结论的深刻性)
三、练一练
题一:
有一种抓野鸡的老办法。先往地上撒些玉米,然后在玉米最多的地方拉起一张网,网和地面之间留出两尺的距离。然后可以安心地去忙你的事,就等你回来取猎物。野鸡虽然机警善飞,却总是落入网中,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野鸡确定没人的时候,就会飞到网的附近,低头啄食。它们边走边吃,从不抬头,就这样一直走到网底下。等它们吃光了所有的玉米,便把头一抬,拍着翅膀往上飞,就自投罗网了。其实,它们只要一低头就能轻易地从网下走出来,但被网罩住的野鸡惊慌失措,一个劲地往上飞,直到筋疲力尽动弹不得,只有束手就擒了。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角度1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低头弯腰,误入歧途。角度2得志时避免把头昂得太高。角度3该低头时就低头,不要光想往上飞,一辈子困在自负的网里。
题二:
又到秋天收获的时候了,农民们把熟透的柿子摘下来。但是采摘结束后,农民们总会留些熟透的柿子在树上。外地人不解,当地农民说,那是喜鹊的食物。外地人更不解,为什么要用柿子喂喜鹊?
原来,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新发芽开花结果,但是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那年的秋天一个柿子也收获不到。这时人们才想起了喜鹊,如果有喜鹊就不会发生虫灾了。以后,秋天收获柿子的时候人们都留下一些柿子让喜鹊过冬。喜鹊仿佛也会感恩似的,春天也不走,忙着捉虫子,从而保证了柿子的丰收。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角度1在自己收获的时候,别忘了给别人留有余地,这样往往会给自己留下生机与希望。
题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即将步入小康社会的今天,我国城市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渠道依旧比较单一,尽管报纸、图书、杂志、广播的迅速发展使他们对媒体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网络的普及更是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是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在他们的文化生活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居民的文化生活主要局限在家里,其他形式的文化业余生活匮乏。调查认为主要是由于组织文化活动缺乏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
社区是城市组织中的重要细胞,城市居民对社区的概念越来越深刻,人们渴求的不仅是居住面积的增加和环境设施的配套,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特别是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文化恰恰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居生活环境空间质量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人们渴望能够在闲暇时间享受到社区的各种文化服务。所以,加强社区文化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文训练(高三)】相关文章:
高三作文训练系列二--写作材料的合理构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高三话题作文训练一例(网友来稿)04-14
原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训练系列(一)农村与城市 (作文素材)04-14
作文训练高中作文09-03
高三学生第八次作文定时训练(网友来稿)04-14
感悟生活类材料作文训练一则 (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