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春江花月夜(鲁人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说起我国唐朝文化,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对,唐诗)那么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只留下两首诗歌,却因为其中一首,他的名字流传千古。这首诗被评论者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连闻一多先生都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张若虚)这首诗歌是……《春江花月夜》。
好,今天我们就跨越时空的界限,和诗人张若虚共赏这良辰美景--春江花月夜,置身诗境,感受诗人此情此景下深沉的感情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二、配乐诗欣赏和朗诵
1、欣赏配乐诗歌朗诵,引导学生一边静听一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2、带领学生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随着诗歌的感情进展抑扬顿挫地诵读,更真切地体味诗歌感情。
三、整体把握
诗人用丰富的情感和旷达的胸怀创作此诗。诗中情景理融为一体,使此诗具有经久不衰的意境美、哲理美和情感美。下面我们分别从情、景、理三个方面来欣赏此诗。
1、景--春江月夜美景
⑴请大家首先把诗中描写春江月夜美景的语句一起朗读一下:“春江潮水连海平……皎皎空中孤月轮。”
⑵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春江月夜美景: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从地平线升起,远远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闪耀于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珠。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江天一色,纤尘不染,一轮皎洁的孤月悬挂在半空中。
⑶画面回顾:通过课件展示画面,提问该画面对应哪句诗句。(这过程是先把诗歌文字转化为散文,再把语言文字还原为符合诗歌意境以及学生审美情趣的画面。)
2、理--宇宙人生哲理
看到如此美景,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请朗读本诗中阐述人生哲理,江、月、人和谐一体的诗句,体味一下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思考?诗人所阐述的宇宙人生哲理”深刻”在哪?分析以下诗句,看看本诗与一般的宇宙人生哲理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
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
⑵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⑶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教师小结:
人生与宇宙的奥秘一直是人类苦苦思索而永远感伤的命题。人生短暂,宇宙无穷。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没有落入前人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窠臼,而是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江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和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
3、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么的情感?
学生齐读诗句。
其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诗人把这种相思之情表达得非常真切、细腻,体现在哪里?我们通过填空练习来进行分析(展示课件):
(1)“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__月__”来___烘托__她的思念之情。
诗篇把“月”__拟人_化,“__徘徊__”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_。
(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_落花、流水、残月_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_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_凄苦寂寞_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_沉沉_”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_无限_”也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归纳:如何使描写更生动、抒情更真挚?(引导学生归纳)
抓住细节
【春江花月夜(鲁人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将进酒》教学设计 (鲁人版高二选修)04-14
《心术》(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3-1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及说课稿(鲁人版高二选修)04-14
鲁教版选修《听颖师弹琴》教案02-16
定风波 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04-14
(人教版高二选修)春江花月夜教案03-04
《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03-08